面对生活的挑战

 
面对生活的挑战
2016-05-30 23:58:24 /故事大全

◎罗 屿

对林姗而言,这个春节有些不同于以往。

初一一早,她和父母、丈夫、孩子出门,驱车前往位于北京二环附近的一家养老照料中心——林姗82岁的奶奶在2016年年初自己做主住到了这里。

一路上,林姗心里五味杂陈。她想到爷爷离世后,奶奶在一座没有电梯的5层老楼里独居了快20年。最近5年,奶奶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在出门后回到顶层的家,为此她不得不减少出门的次数。但这让奶奶又陷入了另一重苦恼——被迫离开自己的社交圈,每天陪伴她的只剩电视机。

林姗之前去看奶奶,发现老人会随手记下很多电视上说的新名词。奶奶以此保持自己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联系。

有尊严地老去

为了让奶奶不孤独,儿女们想了很多办法。请保姆,奶奶说自己不需要照顾,只要有个聊天的伴儿;换房子,奶奶她说不愿离开老邻居,这也是奶奶始终不愿搬去与子女同住的理由之一。奶奶执拗的坚持,因为2015年在家里的一次意外摔伤而改变。奶奶虽无大碍,但儿女们还是决定不让奶奶再过“空巢”独居生活。奶奶妥协,她提出暂时在几个儿女家中轮住。确切地讲,奶奶轮流住的,并不是儿女的家,而是外孙、孙女家。因为奶奶的儿女在陆续成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后,也都搬离了自己的家,到儿女那里照看孙辈。

奶奶“轮换”到林姗家时,有一天,林姗听到两岁的女儿桃子用稚嫩的声音对着奶奶喊:“太,太。”而奶奶则回:“太太老了,要麻烦别人。”正在厨房准备晚餐的林姗清清楚楚听到奶奶的叹息,这时她才恍然,奶奶为何常抢着做些简单的家务——她希望保有一个老人该有的尊严。

或许,正是对尊严、价值以及朋友的渴望,让奶奶决定入住养老机构。

最终,儿女们为奶奶找到了二环附近一家采取公建民营经营方式的养老中心。林姗一家最终选择这里,最看中的就是这里出门便是600多平方米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常驻的急救车,离大医院也很近。此外,养老中心还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为入住老人开辟绿色就诊通道。

入住3个月以来,林姗感觉奶奶最明显的变化是获得了重回群体的喜悦。她通过唱歌、打牌、书法等集体活动,慢慢建立起自己新的朋友圈。

大年初一赶来探望奶奶的林姗一家,见养老中心红红火火、人流不断,才算真的踏实下来。奶奶说养老中心饭菜不错,软硬、盐油都算合理,只是没有特色小炒或单独点餐。当然,并不是所有老人都和奶奶一样适应养老中心的饮食,她的室友张奶奶就持保留意见。张奶奶患有糖尿病,她总和奶奶念叨,应当有针对她这样“特殊人群”的专业配餐。奶奶笑室友挑剔,但林姗想了想,张奶奶的要求并不过分,毕竟存在个体差异,饮食有个性化需求也无可厚非。

林姗奶奶的选择并非个案,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国养老床位数为669万张,达到了每千名老人30.3张。但是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更快,增长的床位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已达2.12亿,预计2020年将达到2.6亿,老龄化已经成为当今各界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

房子,你买对了吗

南五环外的住所,是林姗和丈夫常亮在女儿出生前购买的改善性住房。之前他们住在市中心一套林姗公婆名下的小户型房中。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出手购房时,林姗和丈夫考虑的,无外乎价格、地段、交通、户型、房屋质量、周边环境等等,但价格绝对是排第一位的。

然而低价往往意味着付出更多的交通成本。在过了乔迁新居短暂的兴奋期后,林姗开始为每天早晚从家到单位平均4个小时的车程叫苦不迭。

林姗的同事杨朋住在燕郊,每天在路上的时间和林姗不相上下。为了能挤上公交车,每天早上五点就要出门排队,有时排队的有几百人。杨朋有时感慨,自己成功挤上一辆公交车的时间,足够儿子上一堂40分钟的英语课。

疲惫不堪,是杨朋和林姗闲聊时提到最多的一个词。

2015年年初,杨朋和妻子商量后决定把燕郊的房子卖出去,在北京城里买一套住房,这样离公司近些,更重要的是,4岁的儿子快上小学了,他更信任北京城里的教学质量。

林姗其实也有过把南城的“新房”卖掉,再在城里买房的想法。她的卖房理由几乎和杨朋一样:奔波和孩子。

林姗女儿的户口落在了城里,孩子3岁要上幼儿园时,因为没有南城户口,只能选择私立幼儿园,而林姗在考察后发现,小区周围一些设施相对较好的私立幼儿园学费在每月5000元左右。林姗如果带孩子回城里入园,可选择的公立园非常多,且市内一级公立园价格也不过每月1000元左右。

对林姗这样的普通人而言,2016年该不该出手买房?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上提出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房价格,消化房地产库存,以及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2016年年初,住建部更要求各地进一步降低公积金贷款门槛,增加贷款额度,简化手续。

虽有一系列政策出台,但是否买房,林姗依旧无解。她希望可以如一些专家所判断的,为完成去库存任务,国家在信贷政策、税收政策、财政补贴等方面都会有一定动作。这样的话,2016年或许是她出手的好时机。

“即便今年不买,铮铮上学前,我们也会在城里买房。”张亮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铮铮,也就是张亮的儿子,和林姗女儿一般大。张亮想让儿子在西城、海淀这样的学区接受教育。在他看来,他和林姗的购房需求并不相同。“林姗有‘退路’,毕竟桃子的户口在市中心,而如果铮铮想到城里接受教育,就得靠学区房。”

面对雄心勃勃的张亮,林姗常提醒他谨慎。

林姗的提醒并非没有道理。2016年年初,西城区发布一则幼升小入学声明,明确“如同一房屋地址6年内有多个适龄儿童申请入学,则房屋产权人必须是适龄儿童的法定监护人”,否则只能按照全区的招生情况做统一协调安排。也就是说,如果买了西城的二手房,但这个房子6年内已经被用于升学,那么房子就不能再作为升学的划片依据。

张亮感谢林姗的好心,但他知道,自己不能谨慎太久,因为他在报上读到的是这样的消息:为防止学区房大幅涨价,避免房虫“倒房”渔利,北京多个热点学区均对学生的落户年限做出要求,限定年限从3年至5年不等。铮铮现在近3岁,为了扣紧3年至5年这个期限,2016年张亮也许就要出手购房。

住房,在2015“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中,仍然是人们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二胎,生,还是不生

林姗的汽车在“休养”一个月后,被她开出地库重见阳光。但那一天,林姗心里不仅没有阳光,反而和当天的天气一样,满是雾霾。久不动车,这一动,却是开去定损——前一天,她停在车位的车被邻居撞了一下。

车子开到路上,林姗打开雨刷,刮掉一个月来积在挡风玻璃上的浮土。到达4S店,她看到雨刷喷出的水,在车前盖留下两道水痕,有点像眼泪,又有点像“囧”字。

林姗忍不住拍了张“囧照”传给丈夫。

林姗的丈夫常亮其实常常觉得自己更囧。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他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甚至搞不清女儿什么时候学会叫爸爸的。他偶尔自问,难道这就是他想要的理想生活?常亮偶尔会羡慕表弟的果断。2015年年末,和无数被创业大潮裹挟的青年一样,小他两岁的表弟辞职创业。常亮也想像表弟一样放手一试,但有时站在中关村那条短短200米的创业大街上,他有些怀疑,虽然那里人气依旧,但在这个资本与创业几乎成为连体婴儿的时代,资本的口袋似乎正在收紧。

2016年,是否求变?对已过而立之年的常亮而言,不像投枚硬币那般简单。

一次同学聚会上,林姗和好朋友于莹说起她和常亮关于求变、创业的种种困惑,于莹笑说,林姗他俩已经处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的顶端,而她还在底端徘徊。于莹生了儿子后,因为老人没法帮忙照看,她辞职做全职妈妈,丈夫每月的工资是这个小家的全部收入,她有时会觉得手头有些紧。

但让于莹最揪心的,是自己长年独居的爸爸。有一次和爸爸通电话,发现爸爸竟然记不清前一天究竟是花15元还是150元买了一盏应急灯。于莹心头一紧,联想到爸爸之前有过轻微脑梗,挂了电话,她把不到2岁的儿子放上汽车儿童座椅,一路火速开到爸爸家。虽然最终虚惊一场,但于莹对林姗说,自己悬着的心一直没有放下,随着父亲年纪越来越大,那颗心也越悬越高。

于莹的故事让林姗真真切切地意识到父母一代的衰老,而衰老伴随着丧失。她不大敢想,同为独生子女的她和常亮,今后将如何更好地照料4个老人。

林姗妈因此劝林姗,趁父母还有余力,再生个宝宝。

生,还是不生?不生,林姗有一箩筐理由。首先是经济压力。她一位同样摇摆的同事,将小学四年级女儿10年的养育费进行统计后发现,10年来女儿共花费了35.5万元左右,其中用于孩子课外素质培训的费用占到了30%左右,女儿的特长培训费达到了42720元。35.5万元,这个数字立马浇灭了自己心里的小火苗。

但金钱投入并不是众多妈妈左右摇摆的唯一原因。“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天起,注定了我要全心全意花至少3年甚至更多时间在他身上,但我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工作、事业。”一位同为“80后”的妈妈,将自己不生二胎的理由贴在网上。林姗看了,心有同感。

然而妈妈只劝林姗一句:“让桃子在这个世界上再有一个亲人,不好吗?”

作为独生子女的林姗,并不真正理解拥有兄弟姐妹是何种感受。有时在微信家庭群,她会看到从不和她抱怨的妈妈,会和舅舅、姨妈说起疼痛难忍的膝关节。那时,妈妈不像她眼里那般利落能干的妈妈,更像一个撒娇的妹妹。

2016年春节,林姗的朋友们在微信朋友圈写下关于来年的寄语。她则找出纸笔,写下这一年的愿望:希望女儿吃的用的更加安全,希望雾霾少一点,希望上班花在路上的时间更短一点,希望陪女儿的时间更多一点,希望有更多时间读书、旅行……林姗当然也希望自己和常亮无论打工还是创业,事业有所提升,收入更高一些。但林姗也逐渐体会到,就如哈佛大学一项长达75年的研究报告所显示的,何为美好生活?最重要的因素并非富有、成功,而是身心健康及温暖、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

这是林姗的故事,但又不全是。她的故事里闪过张亮、杨朋,还有更多人的影子。他们的苦乐悲喜交织在一起,构成生活本身。

(刘 怡摘自《小康》2016年3月上,本刊有删节,王 青图)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