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抹紅

 
那一抹紅
2016-12-23 12:30:55 /故事大全

作者:王文靜 
 

你幾歲,還拿色筆塗鴉嗎?著色畫冊原是兒童的專屬,今年,大人們也瘋狂埋首其中,一本本畫冊出版且暢銷熱賣、蠟筆供不應求。近日,我碰到這波大贏家遠流出版王榮文創辦人時,恭喜他並玩笑的說:「哇,你三輩子都不用做事!」

 

經濟壞消息不斷,全球股市大跌再破谷底……,人們困在看不到未來的迷霧中。成人著色畫冊異軍突起的現象,拋出讓有些人不解、不知道該怎麼解讀的問號:「數位載體的崛起,不是加速書籍的夕陽化嗎?」此話,亦是亦非。從財政部一到五月份的發票金額統計,出版品總體銷售量確實是衰退。但,逆境中,有人打出很漂亮的戰果,顛覆市場的遊戲規則。

 

這場顛覆的深層意義是什麼?

 

我想起一段經濟史。一九三○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消費者最大的變化是「一少一增」:金錢減少,壓力增加。於是,民眾的第一個動作就是縮衣節食,廉價或折扣商品成為消費者的首選。然而,靠著束緊褲帶,路能走多遠?是的,有一項讓人意想不到的商品崛起:口紅銷量大幅上揚。阮囊都羞澀了,還買口紅,這是什麼道理?原來,一抹的紅紅唇彩,不只是一支口紅。一方面,它販售的是希望,讓人們在灰黑的蕭條年代,也渴望活出神采的心理。另一方面,有助於消費者抗壓療癒。這是著名的「口紅效應」的由來。

 

「口紅效應」既是經濟學,也是心理學。在一九三○年代的療癒型商品,除了口紅,還有娛樂電影的大賣座。好萊塢電影的崛起與一九三○年的大蕭條是高度相關。因為,人們需要信心與快樂,這是不景氣的奢侈品。那時候,雖然吃不飽,但超過一半的美國人每星期去看一次電影。人們喜歡看什麼電影?譬如「喜劇泰斗」卓別林的電影《城市之光》,一位盲人賣花女與流浪漢的浪漫愛情,從絕望到希望,這樣的故事慰藉消沉的美國,也造就喜劇電影與卓別林的顛峰。

 

再看另一個當時的傳奇,京劇大師梅蘭芳在一九三○年,於紐約粉墨登台。很矛盾的畫面是,大蕭條中的美國人一邊在街上排隊領救濟麵包,一邊搶購梅蘭芳的戲票,票價飆高,創下百老匯的天價。

 

一九三○年代已遠,但在不同的景氣低迷年代,「口紅效應」反映人們的深層渴望,並以不同面貌持續呈現時代商機。今年的成人著色書,即是這個年代的「那一抹紅」。它告訴我們不論時代如何灰黑,天邊永遠有一抹紅。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