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证词:我眼中的秦朝(40)

 
帝国证词:我眼中的秦朝(40)
2016-09-11 01:49:21 /故事大全

排查反革命(2)

距咸阳不远的某处,方位在咸阳东北,有一处风景地界,名曰兰池。从相关记载来看,此地应是一处设备齐全、服务周到的皇家园林,是皇室休憩度假的场所,就如汉武帝时期的上林苑一样。

秦始皇从渭水引渠,然后在这里汇聚成池,这便是兰池得名的来历。秦始皇同时还修建有他的行宫——兰池宫。

兰池之大若何?

根据现有的史料,我们无从得出准确的尺量。只知道,兰池里修建有传说中的蓬莱山、瀛州这样的仙山。给这二座仙山增添气势的是,池里放养着在当时的西部人看来应属于巨无霸的鲸鱼。当然,这不是真的鲸鱼,而是石刻的,每头竟长达二百丈。

由此可见,公元前219年的琅邪之行对秦始皇的影响之深。兰池的修建或者工程规模的扩大,应在此行之后。

话说某日,秦始皇从咸阳出发,前往兰池宫。

这一次,他没有动用喧赫的皇家车队,而是以另一种更为便民的方式——微服出行。

随行只带了四个贴身侍卫(武士),因为这里是他的统治心脏,他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皇城根,在天子脚下,他的统治基础是磁实的,他的人身是安全的。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实表明,秦始皇的这种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日暮时分,当秦始皇到达兰池时,意外发生了。一伙武装歹徒仿佛平地惊雷一般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并立即发起攻击。

关于这伙歹徒的身份,《史记》说是“盗”,根据我们之前的论述可知,其真实身份应是刺客。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史记》没有说“群盗”,可见,其人数应在五人以下。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一人以上、五人以下的团伙作案。

他们依以为致胜的武器是突然袭击,目标直指秦始皇。

这一“斩首”方式显些凑效,因为此时,秦始皇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完全处于被动挨揍的局面。《史记》用了一词叫“窘”,处境困迫,可见情势是相当危急的。

秦始皇的一生中,遭遇过这样近距离且几乎是致命威胁的刺杀事件,一共有两次,一次是本次,另一次就是“图穷匕首现”,悲壮的荆柯干的。

应该说,这一连串的刺杀事件对秦始皇的心理震动是巨大的,这就为后来“秦真人”的出现,赋予了另一层深意。

所幸武装侍卫们也不是吃素的,随即击杀盗。

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吗?

按常理,事情到此似乎就可以结案定谳了,强盗已被就地正法嘛。然而,结合这三年二次的频繁的刺杀事件来看,秦始皇不免有了自己的想法。

此时,他分明觉察到了势态的严峻性,在他依以为事业基础的关中,支撑秦国顺利地走向秦帝国的关中,他苦心经营以为天下中枢的关中,竟然也出现这种事。

秦始皇似乎是不敢想象、也不肯相信这会是事实,但形势逼着他不得不去面对。

直面是需要有勇气的,鲁迅先生说了,直面人生淋漓的鲜血。其残酷如此。

生性乐观的秦始皇,最终不得不承认,反秦势力已然无孔不入。他的建设帝国的蓝图多少还停留在自上而下的一厢情愿上,要想让黔首们打心底接受这个蓝图,并且变成他们自发自愿的行动激情,看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于是,强势秦始皇重出江湖,他做出了一个激烈的回应。

从当时的情形看,这一回应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我相信,为了帝国的长治久安,任何坐上那个位置的人,都会做出同样的回应,那就是肃清反革命。

一场声势浩大的、排查并纠出反革命分子的政治运动,就此展开。史书的表述是:

关中大索二十日。

虽然史书没有告诉我们大索的结果到底如何,但如下事实是一定存在的:

尽管碑刻将帝国统一的伟大意义、和平建设的深远影响,吹嘘得神乎其神,但黔首们是不为所动的,如果他们得不到可以揣在手里的实在利益的话。

深通人情物理的秦始皇终于意识到,是时候了,该拿出更为务实的态度,更为实际的举措,好让他的黔首也能恩泽均沾,享受到帝国统一所带来的巨大利益。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收服人心,尽最大可能地瓦解敌对势力,加强统治根基。

于是,一项影响深远的经济政策就此走进民间。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