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的故事

 
状元的故事
2016-04-22 16:10:38 /故事大全

“状元”,指在科举考试的殿试中拔得头筹之人。自科举考试创立以来的历代状元中,既有饱读诗书之士,也不乏侥幸取胜之徒,留下了种种轶闻。后来,百姓们也把在某个行业成就最高的人称为“状元”,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次,就为大家带来一组与“状元”有关的故事。

得中是天意

南宋时,有个叫张孝祥的书生上京赶考,晚上借宿在路边一家客栈。夜深人静,张孝祥在灯下看书时,传来了敲门声。他一开门,见门外站着一个女子,二十岁上下,十分标致。张孝祥问:“夜已深了,请问娘子来这里有什么事?”

那女子不好意思,脸一扭,伸出左手心给张孝祥看。张孝祥一看,那手心里有“欲觅人间种”五个字,当即明白了她的来意,连忙说:“小生是儒门子弟,幼读诗书。圣人说过‘非礼勿行’,小生不敢违背圣人教导,不能从命。”

那女子赶紧解释:“我家主人家财万贯,可就是膝下无子,没人继承家业。我想借相公的种子,顶住张家的门楼,并没有恶意。我是他家小妾,是受主人的差遣来的,如果相公不肯,奴家怎么向主人交差呢?”

张孝祥说:“这个容易。”然后请那女子伸出右手来,在她的右手心写了“难欺天上神”五个字,叫她回去交差。

第二天天没亮,张孝祥就收拾好行囊,离开了这里。

到了京城,张孝祥在考场中遇到一个对手,叫秦埙,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他的文章是秦桧代作的。主考官有心推张孝祥为状元,又怕秦桧的权势,只好把这两篇文章都拿给宋高宗赵构看,请皇帝决断。皇帝就命主考官把两个学生带上金銮殿。

宋高宗说:“今日殿试是考对对子,我出一上联,看谁能对出下联。上联是‘欲觅人间种’。”张孝祥一听,这不是那晚女子手心里写的五个字吗?他想也不用想就答:“难欺天上神。”高宗一听,对得蛮好,又要张孝祥把这副对联的意思说说清楚,张孝祥就把赶考路上夜宿客栈的经过说了一遍。高宗听了,十分高兴地说:“张孝祥不仅才华出众,品德也过人。”于是决定选他为状元,并说,“这是天意。”

原来,宋高宗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走在天街上,有人鸣锣开道,吆喝着“迎接新科状元”。鼓乐过后,两个仙童各人手里举一个幡,幡上有副对联,上联是“欲觅人间种”,下联是“难欺天上神”。幡后面,许多天神簇拥着一个人,那人身披大红官袍,骑着高头大马。高宗没想到这梦正应在张孝祥的身上,不是天意又是什么?

高宗把他做的梦一说,文武百官都心悦诚服。就连满肚子意见的秦桧,嘴上也不敢不服了。

插秧状元

有个种庄稼的能手,秧插得又快又好,人送外号“秧状元”。

这年新来了一个州官,刚一上任就遇上了连年大旱、民不聊生的当口,乡绅百姓都“孝敬”不起,所以他常常遇事生端,专找岔子。他一听说竟有什么秧状元,勃然大怒,骂道:“哪里来的种田汉,胆敢自称状元,简直是大逆不道!赶快把他抓来见我!”

衙役们忙把秧状元抓来了。州官惊堂木一拍,喝道:“你有什么本事,也敢叫状元!”秧状元却理直气壮地答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插秧是天下能手,可称得上状元。大人不信,可当面考试。”

州官问道:“你插秧有何妙法,能称状元?”

秧状元念了四句:“撮撮都是八根秧,横直八寸对成行,大人绕田走一转,我能插秧一长趟。”

“什么?”州官惊得眼睛都鼓出来了,“要是你真有这么大本事,我给你竖一座牌坊,做不到就杀头!现在马上试验!”

于是,州官到城外选了一丘大田,当场“开考”。

考试开始了,州官撩袍端带,拿出全身力气,以最快的速度顺着田埂跑起来。等到他气喘吁吁地跑了三条半田埂,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再一看,秧状元的一趟秧已插到头了,正笑嘻嘻地在等着他哩!

州官脸涨得红里泛青,连忙吩咐随员拿尺下田去量,量来量去,结果一点儿不差:行距株距都是八寸,横直成行,像线牵的一样。

州官更急了,把秧拔起来当面点根数,每一撮都是八棵秧,一根不多,一根不少。

此时,州官兴冲冲地高举起一撮秧:“嘿!这个是九根!”秧状元却神色自若地说:“请州官大人再仔细看看,这九根里面有一根是稗子!”

所属专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 状元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吃人的今贝兽
下一篇:三件宝贝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