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索检讨书挽救大唐

 
唐德索检讨书挽救大唐
2016-12-15 23:52:20 /故事大全

古代中国的皇帝们都爱乱认亲戚,美其名曰“天子”。既然是天的儿子,自然就不会犯错,所以皇帝们一般从不认错,即使是杀了亲爹的大错。但是,个别皇帝偶尔也会认错,写个检讨书,这倒不是因为他们诚实,而是他们被逼到了墙角的自救行为。这种检讨书有个官方的说法——罪己诏。那么,罪己诏的作用有多大呢?让我们来看看唐朝的一份罪己诏,正是这一份百十字的检讨书挽救了行将灭亡的大唐帝国。

李适出生于长安的皇宫中,他的母亲是唐代宗睿真沈皇后。公元755年,把大唐搅成一锅大汤的安史之乱爆发了,那一年他才14岁。叛军先破潼关,再破长安,仓皇出逃的唐明皇老爷子十分狼狈。

李适跟着父亲、爷爷一路颠沛,直到父亲唐代宗继位。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五月,唐代宗病逝,李适以皇太子身份接任皇位,是为唐德宗。初登大宝的李适决心大干一场,重整大唐帝国的雄风。他在政治上实施多项改革,然而,这时的唐朝早已阴阳失调多年,根本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再加上他又是个抠门鬼,最终导致了他的一片雄心变成了灰心。

安史之乱之所以会爆发,和当时地方藩镇势力的膨胀有很大关系。李适对症下药,在政治上做了一些调动后,把注意力转向了削藩,企图把藩镇头脑——节度使们手里的权力收回到中央。

时机很快送上了门。自安史之乱后,地方上的节度使们很多成了土皇帝,渐渐地,节度使死后将职位和领地传给子孙成了不成文的规矩,连中央都不能干涉。李适决定让他们知道准才是真正的皇帝。

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河北成德镇节度使李宝臣死去,他的儿子李惟岳上表请求继承成德镇的土地和权力。李适一口回绝,坚决要自己任命新的节度使。

惯例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如果这次李适收回了成德镇,下次就是山南镇、淄青镇。于是,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节度使梁崇义几个土皇帝便联合武装起来向朝廷示威。李适早就料到会有这一手,于是他采取了以藩制藩的策略,利用藩镇之间的矛盾,拉拢幽州节度使等人攻击叛军。

这一招开始非常好用,但打了一段时间,节度使们渐渐明白他们之间相互厮杀,等于是帮了中央政府的大忙,到时候好一个个收拾。于是,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底,他们便联合起来组成造反集团,一致向唐德宗开战。危急之下,李适开始全国总动员,召集全国可以调动的兵力先打出头鸟——李希烈。

一时间,战火从河北一直烧到河南,也烧到了东都洛阳。其实当官的和当皇帝的弄得再凶,也不关当兵的事,他们所要的只是有肉吃,有钱花。可是关键时候,李适同志偏偏玩起抠门儿了。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十月,调往淮西前线平叛的泾原兵马途经长安时,从军官到士兵,都以为可以领到很多很多的赏钱,然后腰缠金银珠宝上战场。然而李适压根没把这些兵油子当人看,按叫花子的待遇打发。结果满心欢喜的数万兵油子们一下火了,平叛大军变成了造反大军,“泾师之变”由此爆发。由于事发突然,李适半点准备都没有,慌忙下令紧急调拨20大车金银财宝犒劳这帮兵油子。

该大方的时候不大方,事后大方已经太迟了,叛军不仅要了20车珠宝,还要拿下李适的人头。没办法,李适只好带着一家老小跑出了长安,逃到奉天。泾原兵反了之后,决定响应朱滔,就拥立朱滔的兄长朱泚为皇帝,国号大秦(后改为汉)。朱泚为了让自己的大秦取代大唐,立即带兵围攻奉天,搞得李适就像活到了世界尽头。

眼看大唐江山就要毁在自己手里,李适决定低声下气一次,向全国人民公开检讨。这份检讨书的名字就叫《罪己大赦诏》。在这份著名的检讨书中,李适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己的指导思想,认真回顾了自己的错误,而且敢用重词,譬如“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上累于祖宗,下负于黎庶”等等。同时为了显示自我批评不是表面文章,他还赦免了除称帝的朱洮之外的所有叛乱将领,并指出国家现在这副混乱的样子,责任不在别人,“罪实在予”。

这份检讨书因为态度诚恳,居然感动了很多叛军,“士卒皆感泣”。很快,叛乱人员主动取消王号,上表谢罪。当年七月,李晟打败朱泚一举收复长安,李适终于得以重返皇宫,国家局势也很快稳定下来。

此后,遭受削藩失败打击的李适心灰意冷,对地方的土皇帝们也开始听之任之。从此,唐朝藩镇割据持续恶化,直到唐宪宗李纯时候才稍有好转。

选自《古今故事报》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