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级国宝面世秘闻

 
至尊级国宝面世秘闻
2016-12-16 09:09:10 /故事大全

三月的皖中大地,春寒料峭。

在安徽省会合肥西南约40公里处的大潜山下,台湾首任巡抚刘铭铸的故居正在紧张地进行着最后的修复工程。

倘若不是翻开泛黄的历史卷页,或许谁都不会想到:60年前,正是在这样一个静谧的春天里,一件被埋藏了数十年的稀世珍宝伴随着合肥的解放,在刘铭传故居中“重见天日”,写下一段传奇。

这件国宝,便是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之一的虢季子白盘,与现今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两件馆藏珍品散氏盘、毛公鼎并称“西周三大青铜器”。而作为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虢季子白盘目前也是国家文物局明令禁止出国或出境展出的64组“至尊级文物”之

如此珍贵的稀世国宝,为何会被埋藏在淮军将领刘铭传的故居之中?“躲在深闺”的近80年里,这件国宝曾经历过怎样惊心动魄的往事?历经沧桑之后,刘铭传的后人为何将之挖出并主动献给国家?

“一切都是缘分。”说起虢季子白盘与刘家的故事,刘铭传第五代孙、今年70岁的刘学亚感慨万分,思绪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时间的隧道之中:1864年,作为淮军名将的刘铭传奉命率军与太平天国交战,攻陷常州。一天夜里,刘铭传照例巡查军营,路过马棚时,忽然听到一阵如叩铜磬的清幽悦耳之声,提灯一看,竟是一口特殊的“马槽”。奇妙的响声,是马吃草时笼头上的铁环碰击槽口而发出的。刘铭传心生惊奇,第二天便让人将这口“马槽”抬到大厅,仔细观看,发现槽内镂刻有许多铭文,随即邀请名家考证,才知道这口“马槽”竟是商周青铜器中最大最重的虢季子白盘。根据铭文记载,这是公元前816年周宣王为庆贺“虢季子白”战胜洛河北岸的少数民族而铸造的铜盘,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刘铭传深知虢季子白盘的珍贵。担心因战乱再度流落,当即命人送回合肥老家刘老圩的庄园之中,并专门修建“盘亭”,珍藏这件稀世之宝。

刘学亚告诉记者,1935年,他的父亲刘肃曾从复旦大学毕业,护盘的重任便落到了这位文弱书生的肩上。刘学亚说,当时曾有一位美国人托华侨拜见父亲,承诺以移民美国、赠与房产等条件,希望刘家能献出虢季子白盘,但遭到婉言谢绝。事隔不久,英国古董商以上海租界大片不动产开价,同样铩羽而归。后来,日本人来到刘老圩,扬言愿把浴缸般大的虢季子白盘填满黄金,能装多少就出价多少,但刘肃曾照样端茶送客:“我是个中国人,决不会卖掉国宝,做祖先的不肖子孙,做国家、民族的败类!”

七七事变后,合肥沦陷,日军对刘老圩虎视眈眈,垂涎三尺。刘肃曾深知此劫难度,但依然冷静地作出决定:将虢季子白盘悄悄深埋到庄园里的地下,同时放出早已运走虢季子白盘的风声,并举家迁居,转移日军的注意力。8年后,抗日战争胜利,刘肃曾一家匆匆赶回老家,但还没来得及欣喜,就又遇到了新的麻烦:国民党新任安徽省政府主席、桂系军阀李品仙,素来喜欢搜刮字画、古玩,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刘肃曾,劝说其将虢季子白盘献给政府。但刘肃曾一口咬定,在他们全家出逃之时,虢季子白盘已在家中被盗。

当时年幼的刘学亚后来听父亲刘肃曾说,当时李品仙见他软硬不吃,就命令部下将刘氏亲友捆绑要挟,断绝水源,甚至持枪抵住他的胸膛。刘肃曾万般无奈,只能再度悄悄离家,直等到军阎离去后才敢归来。幸运的是,刘肃曾全家将虢季子白盘几度转移埋藏地点,任各路军阀掘地三尺,始终没有找到。

解放初“寻宝总动员”

转眼之间,到了1949年。

古城合肥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张辽威震逍遥津”一役,就发生在合肥。但合肥的解放,却颇为“和平”。用当时任皖北军区司令部直属政治处宣传员程如峰老人的话,“几乎没费什么劲”。

程如峰是1949年2月随皖西部队进城的。

1月21日下午3时许,一大队战士排着整齐的队伍从东门进城,市民夹道欢迎,爆竹声响彻云天,很多人欢呼,“晴天了!晴天了!”新华社当时还发了电讯稿,“合肥国民党军南撤后,城内国民党县政府和人员,遵照人民解放军的命令,各就原职,保护文件、资产,迎接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政府前往接管。这个榜样,足资各地国民党政府人员效法。”

合肥终于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天翻地覆,百废待兴,正当皖北区党委、皖北行署领导人踌躇满志地准备带领合肥儿女重建家园之时,一份来自北京的电报让他们顿感肩上的担子更重:原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防止文物流失,文化部电请各地抢救散落民间的文物珍宝,而位列“西周三大青铜器”之尊的虢季子自盘,很可能就在安徽合肥。

据程如峰介绍,刘铭传的第四代孙刘肃曾此时就住在距离合肥城不远的刘老圩中。他是两年多前才从外地返回家中的。经过多年的战乱,祖辈留下的庄园已经有些破落,但刘肃曾却依然执着地坚守在这里,因为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才知道:这个庄园的地下埋藏着一个“惊天的秘密”。

如今合肥解放了,国家正在“寻宝”,是不是应该将虢季子白盘献出来呢?刘肃曾有些犹豫。尽管他和深埋在地下的虢季子白盘一道见证了合肥的解放,但他对新的政权还不太了解,一时间拿不定主意。

新政府感动刘氏后人

正当刘肃曾犹豫不决之际,一位25岁的年轻人带着“寻宝”的命令,来到了他的家中。这位年轻人名叫吴桂长,如今已经离休,住在肥西县城内,回忆起60年前的事情,已经85岁的吴桂长历历在日。

吴桂长说,1949年秋,安徽全境已经解放,皖北区党委组织了一支500多人的武装工作队,进驻匪特还比较嚣张的肥西县,配合当地武装剿匪反霸工作,“我被指派为潜山乡乡长”。而刘铭传的庄园刘老圩就在潜山乡的辖区内。为了保护刘老圩,乡政府就设在其中。12月初,吴桂长接到肥西县官亭区区委的任务,要求寻找虢季子白盘。回到刘老圩后,吴桂长开始不动声色地向乡亲们悄悄打听国宝的消息,“一是想知道国宝的具体下落,二是想了解刘肃曾的为人”。

经过明察暗访,吴桂长逐渐了解到刘肃曾是一位正直的文人,尽管出身富绅,但没有什么民怨民愤,家境好的时候反而不时接济当地百姓。一天夜里,吴桂长和副乡长陆春阳卸下从不离身的枪支,前往拜见刘肃曾。吴桂长向记者回忆说,到了刘家后,他们很坦诚地道明了来意,并耐心地告诉刘肃曾党的政策,加强相互的了解,“毕竟刘肃曾也是第一次和新政权直接接触沟通,需要一个过程”。

刘肃曾没有立即松口。年轻的吴桂长也不急于求成,此后他数次前往刘家,还带去《新民主主义论》等书籍。看到当时的刘家因为子女多而生活困难,吴桂长还“利用职权”为他们特批了一些绿豆。慢慢地,双方建立了信任。吴桂长感到,刘肃曾对他、对共产党越来越信任,那个深埋数年的秘密,很快就有可能被揭开了。

刘肃曾之子刘学亚告诉记者,父亲之所以劳烦吴桂长“三顾茅庐”,实在是因为国宝太重要了,不敢轻易托人。他说,解放后,关于虢季子自盘去向的种种考虑,一直在父亲脑中盘旋。“之前乱世,因此父亲舍身护宝。现在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做主,父亲考虑,国宝不是一己之物,最好的去处当然是新中国。这样上可表爱国之心,下能达尽孝之意。”现任安徽省刘铭传研究会会长、刘学亚的弟弟刘学宣也告诉记者,“家父曾多次说道,我相信共产党,要把虢季子白盘献给毛主席。”

划肃曾对共产党的信任是有来由的。据刘学宣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次,当地土匪集中千人强攻刘老圩,意欲抢夺虢季子白盘。双方对峙了20多天,多亏了正好过境的新四军高敬亭部队援救,才平息了这场匪患。之后,刘肃曾和高敬亭成了莫逆之交,不仅将最好的马匹赠给高敬亭,还在解放战争时期几度帮助高的部队。从高敬亭的身上,刘肃曾逐渐了解了共产党。

几乎与吴桂长“三顾茅庐”同时,皖北行署派出民主人士郭崇毅带着中央的电报,来到刘老圩拜会刘肃曾。刘学亚回忆说,一向行事谨慎的父亲,看了郭崇毅带来的文件,交谈一番后,退回内室与母亲商量了几分钟,出来后告诉郭崇毅:经过慎重考虑,刘家决定献出虢季子白盘,连同世代珍藏的三国铜鼓,一并献给国家。

刘学亚说,那一刻,父亲像了却了多年的一个心愿,“彻底解脱了”。

至尊国宝为新中国“献礼”

见证过合肥解放的稀世珍宝,终于要“重见天日”了。

“挖宝的前一天晚上,我和副乡长陆春阳在庄园里看护了一整夜,生怕有什么意外!”吴桂长说。第二天清晨,寒风料峭,在刘肃曾的指点下,吴桂长带着当地的农民,从刘氏庄园后花园一处毫不起眼的夹墙下,挖出了深埋1米多深的虢季子白盘,“真的就像一个椭圆形的浴盆,周身布满细致的花纹,敲击时声音清脆悦耳”。而那挖宝的十几位农民,正是当年埋宝之人。在日军、军阀、土匪的强逼利诱下,他们都没有吐露半点风声,此刻却个个热泪盈眶。

刘肃曾更是万分激动,他向参与挖宝的农民们深深鞠躬作揖:“刘家有此大喜,多亏了各位,请受刘某一拜!”当天,虢季子白盘被送往肥西县政府所在地上派镇,约两天后送往合肥。

1950年1月21日,合肥解放一周年,皖北行署主任宋日昌亲自主持召开隆重的献盘大会,接受刘肃曾献出的虢季子白盘。至此,这件在刘家传了四代、珍藏近百年的国宝,终于有了妥善的去处。这一天,文化部专门致电皖北行署:“国宝归国,诚堪庆幸!”而合肥城内更是万人空巷,争着一睹国宝容颜。

根据中央指示,2月28日,刘肃曾护宝进京。3月j日起,文化部文物局在故宫团城承光殿为虢季子白盘举办特展,文化部部长沈雁冰为刘肃曾颁发了褒奖状,电影局北京制片厂也前往拍摄纪录片。时任副总理郭沫若还亲笔题诗相赠:虢盘献公家,归诸天下有。独乐易众乐,宝传永不朽。省却常操心,为之几折首。卓卓刘君名,诵传妇孺口。可贺孰逾此,寿君一杯酒。从此,虢季子白盘珍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供国入欣赏。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纵火的小女孩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