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往往用“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或“后宫佳丽三千”来形容古代帝王后宫嫔妃之众。在真实的历史中,一个皇帝妻妾数目究竟有多少?她们又是怎样被选拔出来的呢?
先秦帝王:恩威并施抢嫔妃
《礼记》里记载的周朝后妃制度,是古代帝王后宫有文字记载可查的最早的“后妃制度”。
据其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侍妇,八十一御妻。意思是,天子有六宫娘娘,三位夫人,九位嫔妃、二十七位侍妇,八十一位妻子,加起来有126个各种级别、各种名称的老婆。
至于嫔妃的来源,有的是诸侯或是大臣的女儿,由他们的父亲献给帝王;有的是帝王们直接抢劫而来,还有的则是恩威并施,在以礼相求的同时加以武力威胁夺取的。
商纣王时,西伯昌、九侯、鄂侯是纣任用辅助天子掌握军政大权的三公。九侯将自己美丽的女儿送给了纣。九侯的女儿不喜淫乱,结果被纣杀掉。纣还将九侯剁成肉酱以示惩罚。
也有的嫔妃是帝王以双重手段才获得的。比如,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妹喜,她以歌舞闻名于天下,夏桀想要得到她,一方面派说客前往提亲,一方面又伐有施部落求妹喜。最后,有施部落没办法,只好送妹喜艳妆出城。妹喜嫁给桀之后,纵情声色,恣意享受,酒池肉林,裸身嬉戏,桀还制造了一个“倾台”,供他们俩玩乐。据说,妹喜爱听“裂帛”之声,桀马上命令各地每天进贡丝绸一百匹,让人轮流撕开来给她听。
另外,在国家之间兵戎相见时,失败一国的公主及一般少女很容易被对方虏获,被对方宫中收藏,有的得到帝王宠幸,便晋封为嫔妃,而大多数则沦为宫婢。
汉代:象征赋税一样征民女
从民间“良家女”中挑选嫔妃,是汉代建立的法律制度。
每年八月初,朝廷向天下征收捐税、租赋。而向民间征收美女,也属于征收赋税之列。因此,每年八月,朝廷都要派中大夫、掖庭丞,相工三种官员,去洛阳周围的乡间“阅视”年龄在13岁至20岁之间的“姿色端丽”,“合法相”的女子,载回后宫。
在派下去征收“良家女”的官员中,“相工”一职十分重要。“相工”顾名思义,是看相貌的人。关于相貌,其中有一套专门的学问,这套理论称为“法相”。凡是被看中的民女,就用车运至后宫,后宫再做进一步筛选。
自汉武帝刘彻,汉元帝刘爽起,汉后宫的嫔妃数目成倍地增长,远远超过三千。如此庞大的后宫妻妾,自然需要相应的管理,于是,严密而分明的等级制度应运而生。
据《汉书·外戚传》记载:“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妾皆称夫人。又有美人、良子、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至武帝制婕妤、女圣娥、华、充依,各有爵位,而元帝加昭仪之号,凡十四等云,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汉代后宫嫔妃众多,在管理上增加了难度,不过,此时发明了前所未有的“守宫”。“守宫”是一种虫子。饲养者把虫子盛养在“钵盂”之中,并喂它们矾砂,过七天或十四天后,再把虫子“捣治万杵”,捣成细末,女人用此粉末点身,它就会终身不褪色,如果女人与别人私通,则红点褪去。
“守宫”事实上就是现在人人皆知的蜥蜴。以当今的科学观点看,其功能实属夸大其词,诈人耳目。
晋武帝:“博选”后宫佳丽
晋武帝司马炎在建立西晋政权、登上帝王宝座后,即开始着手“博选”后宫佳丽。
公元273年,为了切实做到“博选”,司马炎先下了一道命令:挑选卿以下文武官员的女儿到后宫,若有把女子藏起来的,就处以“目无君主”的罪名,直至死罪。
在挑选完宫女之前,司马炎还禁止老百姓结婚嫁娶,以便把所有适龄女人留着供其先行选择。第二年,他又下令良家女和下级军官及小官吏的女儿五千多人,进宫供他挑选,朝野为之愤懑,几乎导致人们揭竿而起。
为了“博选”嫔妃,司马炎还派宦官驾车,带着随从驰经各个州郡,物色美女。这样一来,司马炎的后宫顿时爆满,数目几达万人……
由于嫔妃众多,司马炎每天不知择谁侍寝才好,于是,便以羊拉车,羊车在哪个妃子的门前停下,他就和哪个妃子饮酒作乐。嫔妃们为求宠幸,有的取竹叶擦地,有的用盐汁洒地……以使羊车停下。
唐代:宫女最多时有四万余人
唐玄宗开元年间,天下太平,财丰粮富,达到了唐朝鼎盛时期。为此,唐玄宗也开始腐化堕落起来。为了充实后宫,唐玄宗秘密下令:挑选天下好看的女子纳入后宫,并给她们取名为“花鸟使”。由于每年都要从民间采选民女入宫,开元、天宝年间宫女人数急剧增加。
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皇子十宅院,皇孙百孙院,东都洛阳大内、上阳两宫,累计大约有四万名宫女。由于当时经济发达,思想活跃,后宫制度不是十分严谨,有的宫女甚至出身青楼。
由于后宫嫔妃众多,宝历年间,唐敬宗李湛还特制了一种纸箭,箭头里面裹着麝香或龙涎香之类的香粉末。李湛在宫中玩乐时,就把嫔妃们叫来,让她们站在一定的距离之外,他则用这种纸箭射她们,被射中的宫女或嫔妃,身上就会有香粉末沾上,因而浑身散发出浓烈的香味。当时,这种纸箭被宫人们称为“风流箭”,宫嫔们只有被射中了,才能得到皇帝的宠幸,才会有出头之日。因而,她们当中流传有这样的顺口溜:“风流箭,中的人人愿”。
元代:皇帝同时可有几个皇后
元代最高统治者为蒙古族,所以依蒙古民族的特殊性把皇后称为“可敦”,并保留了“斡耳朵”宫帐制。
“斡耳朵”意为宫殿营帐,每个“斡耳朵”设有皇后一人,下有若干嫔妃。所以,皇帝同时可以有一个、两个,甚至多个皇后。
元世祖忽必烈(注:元朝奠基者成吉思汗的孙子)在大都城内修筑宫阙时,就设立了四个“斡耳朵”,同时拥有四个皇后。各“斡耳朵”都有自己的封邑,元朝每年还以“岁赐”的名义,给各“斡耳朵”的继承者以大批财富。
成吉思汗之子术赤的儿子拔都,是当时蒙古除皇帝外最有权势的人。他有26个妻子,每个妻子拥有一座巨大的帐幕,并配置有其他的小帐幕,放在大帐幕的后面,供奴仆居住。每一个大帐幕还配备有足足200辆骆驼拉的车子,用来装贵重物品和寝具。所以,这个富有蒙古贵族的妻妾帐幕群,看起来就像一座庞大的市镇。
明代:选妃程序复杂
明代挑选宫女皆奉钦命而行。
据史载,明朝天启元年,熹宗将举行大婚,先期从全国挑选13至16岁淑女5000人。随后,皇帝分遣内监挑选美女,每百人以齿序立,内监巡视,说:某稍长,某稍短,某稍肥,某稍瘠,皆扶出,遣回1000人。次日,诸女又分立如前,内监谛视耳、目、口、鼻、发、肤、领、肩、背,有一不合法者去之,遣回1000人。随后,又听其声,令稍雄、稍窳、稍浊、稍吃者去之,遣回1000人。第三日,内监各执量器,量女子手足,令诸女周行数十步,目的在于观其丰度,去其腕稍短、趾稍巨者,举止稍轻躁者,又遣回1000人。
最后剩下的留1000人,皆召入宫。然后,分遣年长的宫娥将其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入选者仅300人。在宫一月,熟察其性情言论,刚柔愚智贤否,入选者仅50人得封嫔妃,其余皆沦为宫婢或仆役。
清代:满蒙女不参加选秀不准出嫁
清朝统治者比较了历史上后宫制度的优劣,依照满族习俗,制定了清代后宫制度。
清代宫闱之中没有位号,仅是循用俗称“福晋”(即:元代“可敦”的转音)。清顺治十五年,后宫方立位号。据《清史稿·后妃传》载:“康熙以后,典制大备。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妃六人,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
清入关后,时兴选秀女,其制很严,作后妃的要求更高。秀女一般从满蒙八旗中遴选,少数从汉族中挑选。满蒙人年龄在13-16岁,身体健康的旗籍女子,均须参加阅选。女13岁曰“及岁”,超过16岁曰“逾岁”,逾岁者一般不参选。
户部掌管阅选大权,由其通告各旗具备清册,准备入选。阅选地点一般在紫禁城御花园举行。其方式与明代天启年选美大同小异。
入选秀女除了备选补充皇妃外,还要赐给一些旁近宗室。凡获得皇帝赐予封号的人,至死不得出宫另嫁。选为皇后者,则应通过大婚礼,由大清门、午门入宫,至坤宁宫完婚。
选自《闯入历史禁地——史实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