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公款吃喝”屡禁不止

 
古代社会“公款吃喝”屡禁不止
2016-12-16 10:09:30 /故事大全

中国的公款吃喝之风,可以说在上古三代时便刮起了。如在周代,周王便带头大吃大喝。《周礼》开篇记载的便是专门侍候周王吃喝玩乐的各类“天官”,其中吃的方面就有膳夫、庖人、兽人、渔人等一批有技能专长的“国家工作人员”。周王这等排场,为后世公款吃喝之风开了先河。

古代公款吃喝可谓形式多多

在古代,过年时朝廷办朝会,吃正旦宴,冬至、寒食、中秋、重阳诸节气都各有宴会。其中最盛大的公款吃喝,要数每年元旦(今阴历大年初一)的大朝会后的宴饮,还允许臣僚把家属带来一起吃喝。大朝会活动始于周代,是古代规格最高的公款消费活动。从秦始皇开始,一直吃到清朝灭亡,历代不衰。

除大朝会外,平时更多的是“朝会”。朝会后吃喝都由朝廷负责招待,因为是皇宫“埋单”,所以叫“赐食”。赐食又称“廊餐”或“廊下餐”,宋代廊下餐最出名,《宋会要》记载,廊下餐宴席安排在左、右勤政门北的东、西两廊下,文官坐东廊,武官坐西廊。

另外,当官、升职有烧尾宴,掌握实权有开印宴、封印宴,考中了文有鹿鸣宴、闻喜宴等,武有鹰扬宴、会武宴等。中榜宴会起初主要是学子凑份子,即所谓“醵钱”喝酒,到五代后唐时开始由朝廷“埋单”。

《旧五代史·唐书》记载,“新及第进士有闻喜宴,逐年赐钱四十万。”到了宋代,给及第学子办的宴会规模更大,公款花得更多。有时皇帝本人也参加吃喝,而且把酒席摆进皇家御花园内,宋代所谓“琼林宴”,便因设在御花园琼林苑中而得名。

公款吃喝的钱是哪儿来?

古代公款吃喝最突出的,还不是上述各种名目繁多的宴会,而是日常消费、分散型消费的公款用餐制度,如官员外出巡察,“下基层”指导工作,同僚、单位聚会等。在中国封建社会,吃吃喝喝,同时许之以高薪厚禄,成为帝王维护其“家天下”统治的手段之一。那么,古代公款吃喝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隋唐时期,公款消费制度被完全确立,当时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权力机构都设有“单位食堂”,有包括“公厨”在内的专门厨师。唐代官员的公费用餐有固定预算,主要从“公廨钱”和“俸料钱”中支出。“公廨钱”由朝廷提供,本来是用于弥补办公经费的不足,事实上多被用于个人补贴和集体吃喝。

在中国古代公款吃喝之风中,制度最完善的当属宋朝。宋代京官有朝会酒食、堂食,官员外出巡访、视察或“下基层”调研,也都会得到地方政府的公款宴请和日常例行招待。地方还有定期的会餐,赵扩(宋宁宗)当皇帝时出台的“公用令”中有条规定,各州知州和通判、兵官、幕职官、巡检、捉贼使臣、将副、部将、队将、押队及各军将校,“每月一赐酒食”。

宋代地方财政因此出现了一笔其他朝代所没有的公款“公使钱”。“公使钱”是从哪儿来的?一部分是朝廷赐补,即来源于中央财政;一部分由本地自筹,从地方财政里列支。钱有节余便用于刻版出书,“公使库本”古籍就是这么来的。

宋代地方公款吃喝厉害,大概就是“公使钱”惹的祸。宋以后,公款吃喝之风有所减弱,但公款消费仍未见减少,往往中央也会补贴一部分。

政府怎么治理公款吃喝?

既然天下都是皇帝的,那公款吃喝吃的钱也就是皇帝家的,皇帝也心疼啊,所以不时会采取措施来刹吃喝之风,遏制浪费。

《汉书·景帝纪》(卷五)记载,刘启(汉景帝)当皇帝前后连年歉收,而公款吃喝、铺张浪费并未因此减少。刘启即位后下诏:凡到地方后接受公款招待的官员,一旦被发现立即免职。后来下面反映这种处罚太重,刘启接受丞相申屠嘉等人的建议,于公元前156年阴历七月重新下诏:凡接受吃请的官员,餐费自理,吃多少赔多少,但不再免职。

之后,历朝都制定有相应的限制公款吃喝的办法。

在所有朝代中,宋代限制、打击公款吃喝的规章制度最详细、最具体,具体到什么岗位的人不能接受吃请、什么时候不能吃请,这大概与宋朝大吃大喝之风盛行有直接关系。

宋代的《庆元条法事类·职制门》(卷七)“监司巡历”里,列出了操作性很强的条例,凡“下基层”公干、外出视察的官员,都有统一的就餐标准,一律供应“券食”,超标受罚,随同吏员也不例外。如果官员接受地方吃请,或是超标消费,将会被处分,甚至法办,即所谓“送法”。

然而,宋代遏制公款消费的制度虽多亦全,却并未能刹住大吃大喝之风,一直吃到灭亡。

选《北京晚报》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就是那啥
下一篇:老婆的报复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