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疑人大概是从哭着来到这个世上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与父母无休无止的争斗。这么说似乎过于冷酷了。一个新生命的到来,难道不从来都是“勾引”出做父母的心头无穷无尽柔软到无法再柔软的爱意吗?而这个新生命,不也总是要热爱那给了他生命并抚养他长大的人吗?
这当然一点都没错。但你可能得承认,在最亲密的血缘亲情之下,彼此相爱的人之间也同时进行着某种角力。
比如,我刚生下来的时候,大概老是肚子饿,夜里睡在妈妈身边,动不动就要找奶吃。外婆很担心,对妈妈说:老这样你哪儿受得了?于是,我被从妈妈身边挪进了摇篮里。这是大人们对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给出的信号:你得听我的。婴儿也有对此表示抗议的办法,就是哭闹。我一哭,妈妈只能中断睡眠,起床给我喂奶。
这样的角力在日常生活中简直无处不在。我们村里的大人们至今信奉一句话:“孩子从小就要压服,否则以后就管不住。”古人不是也留下一句格言“棍棒底下出孝子”吗?这些都直白地描述出了温情脉脉下的另一面现实。我相信,每一个人长大的过程,几乎就是与父母角力的过程。父母代表着这个世界上已经存在的规范,而你,是个新来的,一块未经雕饰的璞玉,泼辣辣地新鲜而又鲁莽。当你融进这个既有世界的时候,一定会像齿轮与齿轮磨合一样发出嘎啦啦的声响。
我猜想孩子这种小动物都有着天然的野性,而大人总有像驯服一匹马一样驯服他们的冲动。但眼泪,以及可爱,是上天赐给孩子的两样天然武器,他轮番使用它们从而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他们之间的这种角力,是控制与反控制,影响与反影响,塑造与反塑造,权威与反权威。
很多人跟父母“战斗”最激烈的大概是在青春期。叛逆,挑衅,怀疑,“teenager”(十几岁的青少年)简直是让父母挠头撞墙的一个特殊的人类物种,是针对父母威权陡然崛起的声势浩大的反对派。
但我跟父母最激烈的一次角力,似乎在我还没有完整记忆的时候就完成了。我小时候性情激烈,大约对父母有着太多的抗议和申诉,又无法用语言表达,于是几乎天天夜里不停地哭闹,让左邻右舍都不得安稳。爸妈无计可施,就求助于古老的“咒语”,找一张红纸贴在村里的紧要路口,上写:“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啼郎,人人走过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