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的最后一句话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人生故事 > 半月谈 >
 
多余的最后一句话
2014-11-14 11:06:41 /故事大全

当人们发生冲突的时候,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各自主要都说了些什么,而是大家在说完所想要说的话之后说的最后的那句话。没有这句话,大家其实都是在很友好地交流,而一旦加上了这句话,交谈就变成了吵嘴,并且会愈演愈烈,最终局面无法收拾。问题在于,这话的内容往往和大家要说的事情毫不相干,所以,我把它称为“多余的最后一句话”。

举个例子吧。

我那天坐公共汽车去办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里拿着一张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里不时露出迷茫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

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儿,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要光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小伙儿下站下车马路对面坐回去呗。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该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了:“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什么劲儿啊!”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把地图收起来,准备下一站下车换乘去。

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儿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4站换904也能到。”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帮助了别人。可大爷哪儿能就这么打住呢,他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我心想,大爷这话真是多余,车上年轻人好多呢,打击面太大了吧!可不,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

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根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您”的,可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多了去了!”

要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小姐是不正常的。这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话吗?”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气了。

要说这事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大家说到这儿也就完了,大家该干嘛干嘛去。可不要忘了,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鸡似的!”

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车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的正事儿给耽误了。”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炸了窝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儿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那个外地小伙儿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实在受不了了,他大叫一声:“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听到他这么说,当然车上的人都不好意思再吵了,声音很快平息下来,少数人轻声嘀咕了两句,也就不说话了。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儿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我还不如不来呢!”(罗斯哲)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握手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