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我的一小时导师(4)

 
你好 我的一小时导师(4)
2015-08-09 18:07:37 /故事大全

姬十三希望,未来“在行”能下沉至二三线城市。信息越封闭,对经验分享的需求就越旺盛。这个判断来自岛屿青年姬十三年轻时的生存困惑:“串门要坐船,教育要靠自我教育,如果那时能有前辈指导,势必少走很多弯路。”

然而,小镇青年为专业买单的意识有多强,教育之后能不能快速形成这个意识,姬十三并不确定。只能接着做实验。他选中了离他故乡舟山不远的城市–宁波。宁波是典型的二线城市,商业发达,但互联网程度低,如果在那里行得通,将会是“在行”模式关键性的胜利。这意味着可以复制、扩张,以及爆发式增长。

“在行”目前尚未盈利,也不从行家收费中抽取佣金,但姬十三并不为盈利模式担忧。和果壳、豆瓣、知乎这类兴趣社区不同,“在行”通过交易直接产生现金流,天然地离钱更近。下一步“在行”将从果壳中独立出来发展,投资方也正在接触。

“资本在催熟很多行业,”姬十三说,“过去要养成一个行为模式需要很长时间,但今天,补贴会推着你走,‘在行’也会是这样的路径。”就在我到访果壳的当天,滴滴快的获得20亿美元融资,刷新全球非上市公司融资纪录,也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迄今最大规模的融资。

即便同在共享经济的范畴,故事也并非铁板一块。无论打车还是短租房,原本都是千亿级别的大市场,互联网的渗入只是打破了供应端的垄断,激活了闲置的社会资源。“在行”要做的事并不完全在此逻辑下展开,其需求究竟有多么庞大和坚固,仍然有待验证。和从大市场中切割份额不同,“在行”需要培育一个全新的市场,完成一次从0到1的创造,这自然风险重重。

推特联合创始人比兹·斯通对他们的革命性产品有过另一番革命性的见解。的确,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把整个世界联结在一起,人们在社交网站上对“加为好友”、“关注”、“赞”这样的举动司空见惯,并由此积累了规模空前的虚拟网络人脉。“但是,”他最后问道,“如果没有远大的愿景,这种联结又有什么用呢?”

“在行”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这个问题。在“有趣然而无用”大行其道的当下,它所促成的每一次经验交谈都明确地指向“有用”。无论你的问题是“资金不足时如何创业”,还是“姐弟恋中如何扮演好姐姐”。

在姬十三看来,这是两代互联网生态的差异。早期互联网的使命是连结人和信息、人和人,而互联网+下所有方兴未艾的O2O项目,都是为解决一个特定的需求而生。现在,你不仅可以滴一辆别人的车,挑一间别人的客房,还能就某一个问题分享别人的知识、经验和见解。世界听上去真的变好了。

王际洲最终还是选择了创业,而没有进入职场。5月,他成为一家创业公司的运营合伙人。这个7人小团队正在开发一款健身APP,办公室就租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正中那座乳白色的“创业会客厅”里。很多人路过时会在那里站住,好奇地瞄上几眼。

最近,他又抽空约见了3位行家,其中就有高地清风和两位健身教练。这一次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手头的产品。他想听听专业人士对健身人群的观察,以及克服拖延和懒惰有怎样的机制。他还把“在行”模式用到产品调研里,一一请朋友吃饭,换每人一小时面谈。他变得很忙,需要把日程按小时划分。

同样变忙的还有“在行”团队里的年轻人们。为了熟悉从审单到退款的整个流程,他们每个人都在本职之外,轮值过客服岗位。90后小万记得,在他审过的单子里,有两周之内连约十几个人的海归求职学生,有一边请教如何融资、一边寻求情感帮助的创业者,还有28岁、微胖、一直不知道怎么穿才得体的白领女孩。小万觉得,这个小小的岗位上好像藏着很多人生的秘密,让他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文中徐展为化名。)

本刊记者 许祎/编辑 张欢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不死之城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