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信归来(4)

 
李存信归来(4)
2015-08-26 23:04:48 /故事大全

如今,在电影里扮演青年和少年李存信的70后曹驰和80后郭成武,分别在伯明翰和澳洲舞团担任首席,为了演出方便和个人需要,两人各入了英籍和澳籍。“短短20年啊,国人对于国籍态度变化如此之大。”王晓雨感慨,“艺术这个东西,如果非要用国界一框,我的就不能是你的,这就太狭窄了。现在很多文化体育竞赛,不是都可以代表个人参赛了?”

抓住了生命中的每一步

让李存信受到争议的还有他的第一段婚姻。因为只维系了不到两年,有人指责他“出于功利才和Liz结婚”。自传里的一些描写也给人“自私狂妄”的印象,比如有一次,他排练完回来又累又饿,见到厨房里又脏又乱,Liz去朋友家不见人影,后来妻子回家,他大动肝火。

“我是地地道道地爱她,我觉得她也是地地道道地爱我,但因为各方面原因,我们的婚姻没有成功。”32年后,李存信如此回应这些质疑。

1981年的领事馆风波以后,他与心爱的人终于能“在一起”了。但却发现,“romantic的那种相爱,不能解决一切。”

和母亲感情至深的他,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夜里常被“父母因自己受害”的噩梦惊醒。但他又不敢给家里打电话,怕给他们惹麻烦。妻子一心渴望能加入像休斯敦舞团那样的大团提升自己,但终因舞艺限制而未果,于是希望两人能一齐去小团发展,但这显然和李的心愿不合。

没过多久,Liz被俄克拉荷马的一个小型现代舞剧团聘用,她从俄州打来电话,提出离婚。

对婚姻抱有失败感的李存信,直到遇到澳大利亚芭蕾舞演员玛丽·麦卡蒂,才重拾信心。在休斯敦如日中天时,澳大利亚芭蕾舞团请他去做首席,35岁的芭蕾“高龄”要从头开始。让他最后下决心赴澳的,还有家庭因素:大女儿苏菲幼年时失聪,而那时的墨尔本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助听器设备。

有一段时间,他每天早上5点去练舞,8点到股票公司,中午又赶回舞团排练。他一点不讳言,做金融既是因为年岁大了伤病困扰,也是为了更好的回报。

“让澳大利亚的家庭和中国的大家子全都过上好日子”,这对他是一种全然自行加诸己身的使命。

在澳大利亚扎根后,他找到了更多其他的方式。他现在是当地聋哑儿童基金会的董事,花大量时间去募捐集资。世界500强企业也常年邀请他去各地演讲。“他的英语已经说得很好了,不过口音还是有点重,感觉他是一个拼劲很足的人。”移民澳大利亚的冯辉看过他的演讲片段后说。

今天的李存信不仅保持着规律的作息,习惯上也和青岛李村的那个农家孩子有了天壤之别。他早上会看Financial Review,夜里的放松莫过于打开唱机,喝杯红酒。

王晓雨说,李存信在美国和澳大利亚都拥有过多处房产,前几年也入围了“澳大利亚年度人物”,早就是社会名流。“但他吃饭也是去小馆子,理发也是去小店。我在澳大利亚很少见到像他这么低调的名人,一些当地华人要么炫富,要么拿跟要人、政客搭上来说事儿。”

盛夏的北京,大剧院决赛厅里,坐在我前面的一位中年资深舞迷听到李存信这个名字,一脸茫然。吕丰田觉得可惜:“最黄金的时候存信没法经常回国内讲课、交流,如果能回来的话,对国内芭蕾舞可能促进更大。”

“几年前李存信自传中文版刚出时,国内有人说是炒’伤痕文学‘的冷饭。现在的批评,则集中在他和Liz结婚的动机上。王晓雨摇摇头,”只能说,他紧紧地抓住了生命中的每一步。11岁军代表到村里选拔,只有他在掰腿时忍住剧痛不叫疼;在学校他不是最拔尖的,硬是自己闯了出来;做股票,他学得快,也愿意去尝试。他今天所有的一切,难道不都是自己应得的?

(参考资料:《舞遍全球:芭蕾巨星的传奇》,感谢国家大剧院、王晓雨先生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本刊记者 邓郁 实习记者 李玥娴 王笑迪 发自北京/编辑 郑廷鑫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