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走笔】去日本买只马桶盖(2)

 
【尘世走笔】去日本买只马桶盖(2)
2015-05-02 06:59:15 /故事大全

“中国制造”所获得的成就,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就其核心武器只有一项,那便是成本优势,我们拥有土地、人力、税收等优势,因此形成了制造成本上的巨大优势。可如今,随着各项成本的抬升,性价比优势已大打折扣;

痛苦之二,是渠道优势的瓦解。

很多年来,本土企业发挥营销本领,在辽阔的疆域内构筑了多层级的、金字塔式的销售网络。可如今,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把信息流和物流全数再造,渠道被彻底踩平,昔日的“营销金字塔”在一夜间变了模样;

痛苦之三,是“不变等死,变则找死”的转型恐惧。

“转型升级”的危机警报,已在制造业拉响了很多年,然而,绝大多数的局中人都束手无策。近年来,一些金光闪闪的概念又如小飞侠般地凭空而降,如智能硬件、3D打印、机器人,还有什么“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些新名词更让几乎所有50后、60后企业家半懂不懂、惊慌失措;

若以这样的逻辑推演下去,一代制造业者实已踏在生死攸关的深渊边缘。

可是,站在那霸机场的候机大厅,面对小山般、正在打包托运的货箱,我却有了别样的体会。

其实制造业有个非常朴素的哲学,那就是:

做电饭煲的,你能不能让煮出来的米饭粒粒晶莹不黏锅;

做吹风机的,你能不能让头发吹得干爽柔滑;

做菜刀的,你能不能让每一个主妇手起刀落,轻松省力;

做保温杯的,你能不能让每一个出行者在雪地中喝到一口热水;

做马桶盖的,你能不能让所有的屁股都洁净似玉,如沐春风;

从电饭煲到马桶盖,都归属于所谓的传统产业,但它们是否“日薄西山”、无利可图,完全地取决于技术和理念的创新。在这个意义上,世上本无夕阳的产业,而只有夕阳的企业和夕阳的人。

陷入困境的制造业者,与其求助于外,到陌生的战场上乱碰运气,倒不如自求突破,在熟悉的本业里,咬碎牙根,力求技术上的锐度创新,由量的扩展到质的突围,正是中国制造的最后一公里。

我的这些在冲绳免税店里疯狂购物的、年轻的蓝狮子同事们,大概都算是中国当今的中产阶层,是理性消费的中坚,他们很难被忽悠,也不容易被广告打动,他们当然喜欢价廉物美的商品,不过他们同时更是“性能偏好者”,是一群愿意为新技术和新体验埋单的人。这一类型消费者的集体出现,实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转捩点。

“中国制造”的明天,并不在他处,而仅仅在于——能否做出打动人心的产品,让我们的中产家庭不必越洋去买马桶盖。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