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尼亚:文明界点的迷思(9)

 
亚美尼亚:文明界点的迷思(9)
2015-06-26 09:08:53 /故事大全

这家商队旅馆建立时,亚美尼亚尚在蒙古治下。蒙古虽对亚美尼亚课以重税外,但大体实行宗教上的兼容并蓄。蒙古人视亚美尼亚人的经商才干为帝国重要的经济来源。在横跨东西的庞大帝国下,亚美尼亚人的国际贸易做得有声有色。他们采购和贩卖东方的香料、丝绸、珠宝、药品、奢侈品,西方的皮革、羊毛衣物、亚麻布和手工制品。从意大利到中国、印度,亚美尼亚商人几乎活跃在东西商路的所有重要城市,甚至使用蒙古官员做他们的快递员和邮递员。1271年,游历过泉州的意大利犹太人雅各·德安科纳在其《光明之城》手稿里谈到,在刺桐城(泉州)里可以见到信仰基督的亚美尼亚人群体。1318和1326年,泉州天主教主教两次在书信中提到,一位亚美尼亚妇女捐资修建了十分华丽的总教堂。在埃其米亚津大教堂的博物馆里,我还看到了几件从中国定制的主教长袍,长袍上刺绣的基督教人物都是一副东方面孔。

13世纪,当法国国王首次派人出使蒙古王朝、与东方接触时,他们寻求了亚美尼亚人的帮助。1602年,葡萄牙耶稣会传教士本笃·德·吉沃斯前往远东,把自己装扮成亚美尼亚商人,并在巴基斯坦招募了一个熟知亚洲的道路和语言的亚美尼亚人当随从。法兰西学院院士让-皮埃尔·马埃说,在通往亚洲的路上,亚美尼亚人的民族服饰犹如一张“非官方护照”。“从穆斯林世界到中国的南海,作为波斯萨菲王朝或奥斯曼土耳其臣民的亚美尼亚人,始终被视为真正的东方人。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国家,所以不会构成任何威胁。况且他们的教会也脱离罗马和其他基督教教派。无论是谁,只要被认为是亚美尼亚人,就不会引起任何怀疑。可能遇到的最糟糕处境,就是被迫擦去地上的痰迹,或遭受石块和谩骂的攻击,但从来不会被判间谍罪、遭逮捕和处决。”

或是因为经商、战乱,或是因为外来统治者的政治安排,亚美尼亚人在世界各地散布开来。我在埃里温蓝色清真寺里遇上了管理员纳提亚。老太太是亚美尼亚人,基督教徒,但出生在伊朗,1982年迁居回国。“你的家族什么时候移居去伊朗的呢?”我问。“很久以前,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在今天的伊朗名城伊斯法罕,有一块区域叫“新朱尔法”(New Julfa)。老“朱尔法”在今天的阿塞拜疆境内,由亚美尼亚国王梯里达底一世初建。到13世纪,位于国际商道上的这个城镇已经是亚美尼亚人最重要的居住地之一。1603年,波斯萨菲王朝的阿巴斯大帝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取老朱尔法。他亲自到那儿访问了3天,决意掌控那里的丝绸市场。为避免奥斯曼人的反攻,他在1605年将朱尔法的所有人口都迁至伊斯法罕,将老城彻底焚毁

阿巴斯大帝允诺亚美尼亚人信仰自由。在埃其米亚津大教堂,赫拉努什指给我看外侧穹顶尖角上的石头,上面刻着一个裹着头巾有两撇翘胡子的男人。据说,迁至伊斯法罕的亚美尼亚人连年请求回埃其米亚津朝圣。阿巴斯大帝一怒之下派军队来捣毁大教堂。亚美尼亚人报信回来,人们连夜在这块砖上刻了阿巴斯大帝的头像,方才使教堂得以保存。

而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新朱尔法确实成为贸易网络中最重要的结点。今天的伊斯法罕有大约13座亚美尼亚基督徒的教堂和公墓。新朱尔法区里的亚美尼亚人遵循伊朗法律对着装的要求,但仍然保持自己的语言、文化和身份认同。

新朱尔法是全世界无数亚美尼亚人聚居区的缩影。无论在哪儿,他们修建自己的教堂,用来自埃其米亚津的圣油做洗礼,传承语言和文化。埃里温的旅游纪念品店里有一种热门商品,一个小罐子,装着亚美尼亚的水和土壤。赫拉努什告诉我,还有一种易拉罐,里面是亚美尼亚的空气。“有些荒谬,但是很受国外侨民的喜爱。”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