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后,关露一度回归了心爱的文学事业,意气风发。1951年,她刚出版的小说《苹果园》被文化部看中,要她改编成电影。可是好景不长,受到“潘汉年、杨帆反革命集团案”牵连,关露于1955至1957年、1967至1975年两度入狱。出狱时,她的健康状态已被彻底摧毁。1982年,在得到了《关于关露同志平反的决定》后不久,关露选择了服用安眠药平静离世。在她的遗物袋子里,依然珍藏着王炳南送她的照片,背面她写了两句诗:“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在吞下安眠药之前,她还在装药瓶的牛皮纸信封上写了最后一句话:“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袁殊(1911~1987)
袁殊的传奇之处在于他曾经以中统、军统、日伪、青红帮等身份打入敌人内部,是中共情报史上一位绝无仅有的“五重间谍”。
在加入中共之前,袁殊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左翼报人。青年时代,他赴日留学,先后在早稻田大学和日本大学攻读新闻学与东洋史。回国后,袁殊创办了《文艺新闻》周刊,率先披露了“左联”五君子被枪杀的消息。1931年,袁殊入党,即进入中央特科工作,成为上海地下党组织的成员。1932年春,袁殊经由表兄贾伯涛(黄埔一期生)的介绍,见到上海市社会局长、中统头子吴醒亚,首先进入中统内部。接着袁殊按中共指示到“新生通讯社”担任记者,利用这个身份了解国民政府内部消息,同时接近日本人。袁殊因此结识日本驻沪外交官岩井英一,成为日本外务省情报人员。当时中、日正在就货币兑换率与关税问题谈判,由于袁殊有岩井的渠道,消息准确,吴醒亚对他非常器重。1937年4月,为了加强自身的保护色,开拓情报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后国民党向大后方撤退,军统头子戴笠急需懂日语的情报人员来布置潜伏任务,杜月笙推荐了袁殊,如此一来袁殊进入了军统,被委任为军统局上海区国际情报组少将组长。袁殊成立了秘密行动小组,专门惩办侵略者与臭名昭著的汉奸。其中最为成功的是炸了日本在虹口的海军军火仓库,军统为他记了大功。一次惊险的遭遇则是袁殊在奉戴笠之命暗杀汪伪特工总部主任李士群时,由于军统上海区区长出卖而被捕。潘汉年对外暗示岩井前来救人,岩井通过疏通渠道才将袁殊担保出来。
不仅是国共两方都在争取袁殊为自己工作,日本人也在积极争取和利用袁殊为其侵华战争服务。1939年袁殊向岩井提出成立“兴亚建国运动”本部,对外挂上“岩井公馆”的招牌。组成本部的主要人选均是中共地下党员。潘汉年希望袁殊不能割断和军统的联系,袁殊给戴笠写信,说暗杀行动失败,他被迫与日本人合作。戴笠启用袁殊的重要原因就是看重他和日本人的关系,因此勉励袁殊继续为军统效力。这期间袁殊向潘汉年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包括:1939年英、美等国企图牺牲中国对日妥协的“远东慕尼黑阴谋”;德苏战争一触即发的报告;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的动向是南下而不是北进。直到1946年,国民党才确定袁殊已经到了解放区,于是“抗战有功人员袁殊”,立即变成了“共党汉奸”。南京一家小报出现了“袁殊病逝”的消息,一度在敌占区扮演反派角色的“汉奸”名字,从此便在政治舞台上消失。
袁殊以“曾达斋”的名字重新登记入党。北平解放后,袁殊在国务院情报总署、中央军委联络部工作。他经常为部里的干部和年轻同志做报告,谈白区工作经验,讲有关日本问题,被称为“日本问题专家”。1955年,“潘汉年、杨帆反革命集团案”同样将他牵扯进来。他因长期在潘汉年领导下工作,以“反革命罪”被判刑12年。期满后又被关押了8年,一共在狱中度过20年零40天的时间。在狱中,他翻译了大量日文书籍,写下史料性传记《大流氓杜月笙》,并且仍然关注着党的情报事业,写了近8万字的《南窗杂记》,总结敌后情报工作经验。直到1982年平反后,他还写了不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