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 站在文化启蒙的节点上(2)

 
故宫 站在文化启蒙的节点上(2)
2015-10-10 20:13:56 /故事大全

从策展的角度讲《石渠宝笈》特展的确颇费一番心思。故宫书画部主任曾君告诉记者,从徐邦达先生时起,做一个《石渠宝笈》的展览就是研究中国古代书画人的夙愿。《石渠宝笈》的典故出自班固的《西都赋》:“天禄、石渠,典籍之府”,萧何主持修建未央宫的时候,在西北修造了收藏图书典籍和文献档案的“石渠阁”和“天禄阁”。乾隆皇帝引用来在敕修的两部著录书上——《石渠宝笈》和《天禄琳琅》,前者专录宫藏书画,后者专录宫藏善本。

皇家的书画收藏,第一个高峰是唐太宗,后来在宋徽宗和元文宗时期又兴盛起来,到了清朝,前代的累积和康乾盛世,让皇家有充分实力对历代书画进行集中、辨伪和保护,乾隆的收藏到达最后一个顶峰,散落民间的名家书画已经十分稀少,在这个背景下编撰的《石渠宝笈》,是中国古代书画最高成就的集合。

办一个《石渠宝笈》的展览并不是“晒宝贝”那么容易,背后是书画人的研究成果。“《石渠宝笈》著录有1万多件,看起来都盖了石渠的章,但是不是石渠的东西就要考证。比如一个花鸟册,《石渠宝笈》打开,花鸟册一大堆,怎么确定呢,要对尺寸、要对画的内容,什么花什么鸟,还有页数、盖章的位置,是不是所有都吻合,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曾君告诉本刊记者,故宫现在有1000多件《石渠宝笈》的东西,研究者们一个一个地比对,确认了好几年,再从这1000多件东西中,挑选出这次展览的书画作品。

展品的挑选也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曾君告诉记者,故宫的展览是从精品展到专题展。“精品展就是晒宝贝,把《五牛图》、《清明上河图》拿出来就可以了。这一次不是,展品必须围绕着一个主题。现在《五牛图》的那个位置叫作重回石渠,那个单元讲的是国宝出宫又回宫,历尽沧桑,损坏很厉害。1977年,故宫专门组织特别棒的专家进行修复。我们展出了修复前后对比的照片。我们在给观众讲故事,所有的展览素材包括书画在内,都是围绕着故事的。”曾君说。

为了让观众明白《石渠宝笈》的来龙去脉,这一次的特展分了两个展场。在延禧宫的展览,讲的是《石渠宝笈》是怎样的一本书。它分成了五个单元,首先讲藏品的

真正的看展顺序应该是先去延禧宫,对《石渠宝笈》有了一个很全面的了解之后,再到武英殿去看书画真迹。武英殿的展览分成了三个单元,第一个单元按照《石渠宝笈》的体例,把书画作品分成清代以前和清代两个部分。清代之前的书画作品里,宋元的比重很大,在清代的作品中,皇帝的书法是第一次全部展出。“对比着看,顺治刚入关的时候,字写得还不太好,但是能看出他很有个性。康熙受到董其昌的影响,雍正很有才华,写得特别好,然后再看嘉庆,比较规规矩矩,从皇帝的字也能看出他的性格。”曾君说。第二个单元是重回石渠,讲的是《五牛图》、《出师颂》这些出宫散佚的书画从各种渠道收回和修复的故事,体现了大家对石渠文物的爱护,都希望它们可以重回原来的位置。第三部分是考订辨伪,这里既有老一辈书画人的研究成果,也有掌握世界各个博物馆的资料后新的研究成果。

如果是理想的状态下,延禧宫和武英殿依次看完,观众们对《石渠宝笈》和中国古代书画会有不错的体验和认识。但实际的情况是,特展成了“爆款”,谁都没法从容地先去看延禧宫,而是被迫跑步去排武英殿的队,大部分人直奔正殿的《清明上河图》而去,爱钻研的人只好买资料,自己做功课。

被遮蔽的国宝

所属专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 故宫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