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 :中国电影新马甲 互联网+资本风潮与城镇化背景(7)

 
IP :中国电影新马甲 互联网+资本风潮与城镇化背景(7)
2015-11-01 23:11:02 /故事大全

中国电影的主流消费群体并非收入定位模糊的中产阶级。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中年危机”套路的影片相对较少。“我们的电影观众年龄普遍比欧美国际年轻得多。”曾继媛说。好莱坞电影对于固定观影人群的培养已经长达数十年。“周日的教堂和周六的电影院,在西方是传统的家庭场合。”各种已经成功的类型片,都有稳定的观众了,其中主流观影人群是中产阶级。

“以前我们以为电影是要给3亿城市青年看的,这几年城市向城镇扩大,这个目标群体变成了6亿城镇青年。”朱辉龙说。中国电影风向不好预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观众年龄太轻,偏好变化快,难以满足于某一个类型的电影。朱辉龙告诉我,中国今年的电影屏幕数已经达到2.36万块,平均每天增长15块。其中大部分增长在三、四线城市。2014年一线城市票房占总数的25%,二线占50%,三、四线占25%。

“《小时代》为什么会赢,你知道观众期待的这些香港、内地、台湾组合,配合成偶像电影出现等了多久吗?过去很久没有这个产品,现在终于来了。”陈嘉上说,郭敬明让“小鲜肉”电影成为时尚潮流。偶像一定能首先打造“粉丝经济”,但是四部票房口碑越来越差,这个路线能走多远还未知。国内商业片的市场的类型依然单一。陈嘉上与很多香港导演一样,在多年前就把商业片比作社会的“社工”。商业片本来应该找到社会的需求,社会需要按摩我就按摩,需要打我就打,需要止痛我不会但我就麻醉一下。这种思维在内地才刚刚起步。

“城镇青年都是看着美韩日剧长大的,欣赏水平在不断提升当中。”首先被解决的终端,就是随着房地产带动不断增长的银幕数。“最早的文化娱乐场所是电影院,后来是录像室、台球厅、夜总会、KTV,现在又回到电影。”他认为时间节点是《泰囧》,“《泰囧》把他们拉回到了城乡接合部的大商场里的新电影院里。”现在电影都有票房在“北上广深”和二、三、四线城的票房分布图,有些电影专门跑三、四线城市做宣传,拉动票房的幅度不小。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爆笑、青春剧基本上可以成为票房硬通货。“他们爱好比较集中,娱乐、感动、爱情、友谊,不接受的思想就不喜欢,怕错过话题、被时代抛弃,而且没时间。满足了‘90后’目前的需求,再以此为中端,向两个方向辐射,有人怀旧有人焦虑。但这不是中产阶级多元化的趣味。”

《煎饼侠》以低成本网剧IP拿到了票房与口碑,朱辉龙叫它“有中国特色的爆笑电影”。《失恋33天》则带动了高中生逃课现象。IP不仅仅是电影生产要素,更要促成的是一个大社会话题,作为心理需求观众一定要看,这是一个硬卖点,把人带入电影院。

从互联网角度出发,过去认为最重要的“讲故事”,不如概念甚至不如一个形象重要。这也最终成为创作者与IP炒家们的争论核心。无论电影如何,第五代到第六代导演从一个故事出发的主旨始终没有改变。而现在很多票房成功的作品确实已经弱化了故事本身。

“把电影的门槛打掉”是IP一个受争议的说法。实际上说的是IP较容易成为低成本电影生产的核心资源。年轻导演、作者编剧依靠网络成长,对用户的理解,使他们很容易在网络上低成本试错,也更喜欢使用“网红”而非明星演员。为了快速收回投资,投资人拿了不少网络文学作品,同时用互联网拉动“粉丝”增长。也正因如此,大量视频网站的影视剧只具有娱乐产品属性。“多资本、多创作主体、多类型、多专业人才构成的多元化才有好的产业生态。”

IP怎么玩?

“电影业这么多年发展,房地产来过了,能源行业来过了,餐饮来过了,现在互联网来了。”那些不断涌进电影业的资金,到了互联网这拨资金潮,终于对接上中国城镇化后,新一代极年轻的观影人的出现,而且还诞生出一整套IP电影操作法——也正是这系列因素,互联网资本、城镇化、年轻观众与IP电影,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可以借鉴的、受访者共同指向的,仍然是好莱坞——尽管他们并不用IP标签,但好莱坞电影创造了不少经典的IP及巨大的产业链和衍生品市场。曾继媛举了个例子:《超能陆战队》主角形象为了IP的延展性进行了颠覆性创造。大白在原著中本来是金属制造的战斗机器人,而电影为了更有效地赢得女性和儿童,降低攻击性,让观众产生心理优越感:将战斗的硬大白变成了气体填充的医疗软大白;本来负担国防军事力量的暴力武装团体,变成了宣扬有爱的松散学生组合。“这才是真正的好IP。”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