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下跌转折点

 
粮价下跌转折点
2015-11-06 13:57:34 /故事大全

我国粮价下跌的压力由来已久。由于国际粮价持续创下新低,而国内粮价在各种保护政策下逐年上涨,国内外粮价倒挂的局面越来越严重。对于国内粮食加工企业而言,“稻强米弱”的现状,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进口粮食,从2011年以来,我国的三大主粮就已经全部变成净进口,这使得国内粮食库存积压越来越重,粮食价格下跌只是时间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国内外粮价倒挂并非始于今日,为何国内的粮价下跌却发生在今年?

2004年以来,我国开始启动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农产品托市政策。对稻谷和小麦这两个重要的主粮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当市场粮价低于最低收购价时,政府委托有资质的粮食企业按最低收购价收购农民的粮食,对玉米、棉花和菜籽油等实行临时收储政策。从本意上看,托市政策既是为了避免谷贱伤农,最大限度保护农民利益,同时也是通过鼓励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进而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客观而言,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储政策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同时,也为我国粮食持续十二连增做出了贡献。但托市政策在执行了十几年之后,累积的负面效应也开始逐渐上升,而且越来越显示出难以持续的迹象。

如果仅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粮食的价格最终由供求关系决定,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不仅确保了粮食的最低价格,而且基本上每年最低收购价格都会上涨,这就赋予了粮食价格只涨不跌的刚性。从粮食下游加工企业的角度来看,上游成本的价格上涨却无法顺利转移,大量的粮食加工企业只能深陷亏损,转而进口国外的廉价粮食成为理性的选择。这就导致国家收储的大量粮食无法进入市场,只能长时间停留在仓库。今年10月份,国家粮食局用两个“前所未有”来形容当前的粮食储存形势:“目前我国粮食库存达到新高,各类粮油仓储企业储存的粮食数量之大前所未有,储存在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中的国家政策性粮食数量之多也前所未有。”即使不考虑最低收购价对财政的压力,以及对农产品价格的扭曲等等,仅从收储这一技术手段来看,就已经面临极限考验。另外,粮食托市政策本意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效果也大打折扣,这种托市政策主要补贴在流通环节,而无法最大限度直接支持农民,由于国有收储企业的网店分布有限,农民的粮食大多直接被上门的粮贩收购,而补贴收入最终也就大部分归粮贩所有。

按照WTO体系下的规则,一个国家对农业补贴都有一定的上限,我国当初加入WTO的承诺是对农业补贴不超过农业产值的8.5%,单个品种的补贴不能超过该品种产值的8.5%,如果按照农业总产值这个标准来看,我国还有一定的补贴空间,但如果按照单个品种来看,有些可能已经接近补贴上限。

坚持了十几年的粮食托市政策开始出现调整的迹象。去年10月份确定的201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为1.18元/斤,维持2014年的水平不变,这是过去8年来首次维持最低收购价不变,而在此之前,从2008至2014年,国家已经连续7年提高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7年间累计提价幅度超过六成。到了今年9月份,玉米收储价格更是被首次下调,玉米临储价格确定为1元/斤,比2014年调低了0.13元,降幅11%,这也是自2008年国家推出玉米临储政策以来,临储价格首度出现下调,在三大主粮之中,今年玉米价格降幅最大,和临储价格下调不无关系。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