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展上,除了几个在复杂功能上建树颇丰的品牌,制表商都避免推出过分华丽的腕表,而将其创意集中到细微的设计之上,这与过去10年主导市场、拥有奢华外形和功能的设计截然不同,呈现出一副“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势:男表多为保守或传统壳形,表圈保持低调,K金从特别合金那里抢回主导权,腕表多在表带上下工夫。同时市场回归到推崇简约的时代,这也能从部分品牌于今年推出全新表款的尺寸中窥出一二。更适宜佩戴的表壳尺寸取代超大型表壳,男装表款的直径减至42毫米,甚至更小。39毫米直径的男装腕表也不少见。较小型的表壳和纤薄的机芯,成为超薄腕表的必要元素。超薄表壳一向被视为一项复杂功能,现在它成了一种风格。
通常来讲,每当一个品牌自主研制机芯,其价格应趋于上升,而今却不尽然。品牌在表厂自制机芯被视为一个卖点,它反映了完整的专业制表技术。同样的价格有着更高的价值,这是当下很多品牌采取的路线。另一方面,品牌将女装腕表视为潜力市场,寻求新的设计。这不仅是风格上的,同时植入了“亲近自然”、“独立”的概念。他们知道,女性消费者将不再满足于来自男装腕表的机芯,所以特为女性设计了一系列功能,例如飞返显示、翻转摆动陀和旋转表盘等。
看表看累了可以拐进另一个独立的会议室,这里每天有钟表界的名人为访客做讲座,内容有关制表业的设计、历史和经济。瑞士高级钟表基金会大中华区主席陈楷逊就是主讲人之一。他带来的专题是《何谓机械腕表?》、《万年历最新脉动》、《制表美学》和《剖析计时码表》。陈楷逊希望听众能够从了解到深入,领会制表文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亚洲制表业面临的挑战就是行业标准的缺失。这需要从行业一线的工人开始抓起。”他说,“另一方面,尽管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消费者的制表知识是欠缺的,是不平均的。有些人非常懂表,而有些却一点儿也不懂。”为此,展会特别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参展者如有兴趣,也可以穿上制表服,戴上寸镜,在专业制表师的指导下,上手体验拆装机芯的过程。
入口右手边的展厅里上演着另一场“绝对朴素”的展览——“咕咕钟生命的24小时”。在电影《第三人》里,有一段经常被引用的台词,奥逊·威尔斯扮演的哈里说:“意大利在博吉亚家族统治的30年期间,历经战争、恐怖谋杀、流血事件,却诞生出米开朗基罗、达芬奇以及文艺复兴;瑞士虽享有同胞之爱,500年的民主与和平,他们创造出什么?咕咕钟。”虽然咕咕钟来自德国黑森林,并不是瑞士首创,但现在它已经变成了瑞士的一部分。此次展览算是瑞士设计师克劳迪奥·克鲁奇(Claudio Colucci)向其学生提出的考题:以现代方式重新诠译咕咕钟,确保符合传统标准的同时以一首重复的歌曲报时。18个学生和6位设计师接受了这项挑战。有些直接采用了现代媒体设备,有些则采用了抽象的方式,简化了笼子和布谷鸟。“咕咕钟和高级制表有着相同的初衷,用传统的制表方式借助声音或者动态的元素报时。然而,他们的发展发生了分歧,前者仍然向传统纵深,后者却越发复杂和昂贵了。”日内瓦艺术与设计大学校长格瑞夫(Jean-Pierre Greff)表示,“在‘钟表与奇迹’里展示‘咕咕钟生命的24小时’,是希望把二者再次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