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概念作品是小野洋子的另一个符号。她和列侬一起录制过唱片,组建了“顺从的洋子”乐队,并推出自己的先锋摇滚乐唱片。她有着标志性的尖细而神经质的嗓音,坚持嚎叫式唱法,有人完全受不了,有人赞美她“使人的喉咙本身成为一件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乐器”。
这次在北京的展览中没有专门的作品来做呈现。但是,小野洋子兴之所至,现场表演了两次她标志性的“嚎叫”。那天新闻发布会刚刚开始,主持会议的人刚刚介绍了一小段洋子的北京之行,她就站了起来,主动表演了一段她的声音行为,无意义的尖叫和呻吟,嗓音依然充沛而令人震惊。两天后在中央美院美术馆的讲座上,她再次做了声音即兴表演。事后有人在微信报道里戏谑地将这场讲座的标题取名为《啊啊啊啊啊啊……》。
有人想要解读她即兴嚎叫中令人费解的意义,或者行为的目的,其实小野洋子无须解释。不管人们如何评价她的艺术作品,有一点是无可置疑的: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几个艺术家可以做到像她一样,只要出现和发声,就可以成为一件作品。而做到这一切的过程,漫长而坚持,本身就是值得记录也值得谈论的一件大“行为”。
我们的访谈进行了16分钟。如果不被助手打断,她好像还有很多话想要说。墨镜有时滑落,我可以看到她的眼睛里放出热烈的光芒。她是一个老人,有着恐惧,但仍然挥舞着瘦小的手臂,想要传达自己的生命力以及对世界的看法。
如果一定要解读她每一次拼尽气力的“啊……”,不如摘取她自己的一段文字,来自她写给批评者的公开信《别阻止我》:
“到了我这个年纪,好像就该按照这个年纪的特定生活方式生活。请别阻止我成为我自己。我不愿像这个年纪的很多人一样,年老体衰。请不要又制造一个老气横秋、垂垂老矣的人。”
“就让我自由吧,让我做我自己!……感受我的能量或者闭嘴。”
“我想站在最高处,成为最高的那一个”
——专访小野洋子
主笔 曾焱
实习记者 王紫祎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都是水》是第几次展出?每次瓶子的数量都会一样吗,118个?
小野洋子:我也不知道是第几次。每次展出的数目不一样,取决于当地有多少名人。
三联生活周刊:瓶子上面贴哪些人的名字是你自己挑选吗?对名字后面的那些人你都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