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公立中学教育:全面教育与健康成长

 
英国公立中学教育:全面教育与健康成长
2016-09-26 14:50:35 /故事大全

——专访英国梅顿·而立中学校长托马斯博士

早晨7点20分,像往常一样,梅顿·而立中学(Maiden Erlegh School)老校长托马斯博士(Dr. Peter Thomas)已经坐在了校长办公室。今天两件大事:一是下午招聘新老师的面试。二是上午会见教育部官员和教育投资代表,签定设立梅顿~而立分校的文件。梅顿~而立历年被英国教育部评为教书育人模范中学,并将培训师资的重任交给学校。从2011年起梅顿得到教育部直接拨款的优待,财政和管理均独立于地方政府。已经确定在母校旁边设一分校,解决长期以来申请人数大大超过招生人数的难题,2015年招生。

倒是老师招聘需要再三琢磨。维持学校声誉,关键在拥有的教师团队。已经筛选过的申请表,全部有本科专业学位、教师资格硕士学位、教学实践良好推荐信。面试要考察的,还是知识结构和个性素质兴趣方面,老校长一边思索,一边记下要提问的几个问题。

秘书送来教育部一封信,邀请托马斯博士等10名中学校长明年1月到新加坡做教育考察。嗯,新加坡、上海在PISA国际数学竞赛上名列前茅,应该看看他们是如何装备学生的、什么是我们缺失的,老校长痛快地写了应邀复函。

这是一所普通的英国平民走读中学,位于伦敦西部的伯克郡南,交通便利,就职和自然环境优良。从1962年建校始,便遵循英国主流教育原则,有教无类,不设入学考试,学区内一律就近招生。学生家庭几乎为普通工薪中等阶层,外国移民家庭较多。

问:托马斯博士,你的梅顿中学多年来一直在当地享有很高口碑,学风好,孩子们喜欢。最能反映学校综合素质的Ofsted英国教育标准办公室的报告对你们学校的鉴定是最高级别的:杰出。初中高中会考成绩排名也都靠前。2013年有4名进入牛津剑桥,4名学医,57名即毕业班的28%升入罗素名校(相当美国藤校),高中毕业班学生全部达到大学入学的成绩要求。你对学校取得的成就如何看?

答:我们不是择优录取,然而我们的教学增值评估表(value added performance),即学生们从初一进校到高二毕业7年内所取得的成绩进步,在全英格兰堪称优秀。我们学生的平均起点较低,而且我们位于城市,学生来源混杂,有时候会涉及家庭困难的问题,有的有学习障碍。这些学生最后离开学校的时候都能拿到三门学科A Level的考试合格成绩,具备上大学的资格。这是我作为教育者感到最有职业成就的地方。

问:你担任校长多年,祖传三代都是校长。你认为,教育的本义是什么?

答:我祖父、父亲都是中学校长,我从事教育37年,担任校长也已经20年了。教育的基本理念,各位教育者的理解略有不同。我比较注重的是孩子们的全面教育(all round education,也作素质教育)和健康成长(well-being),这两方面相辅相成。

全面教育,就是知识学习和心智培育齐头并进。不光教授几门主科,还有多门知识,还有情感教育、快乐感幸福感的培养,达到健康成长。有许多研究证据表示,健康成长和知识学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健康成长有多种方面,有情感上的健康,有知识学识上的健康,社会生活上的健康,还有对学校的幸福感快乐感。这些因素对孩子都是很强大的影响,学校只有对这几个方面都用心关注,让孩子们基本满意,才能使孩子们幸福快乐,对学习产生兴趣。

我20年担任校长的经验告诉我,教育者在制订教学规划时,必须把学生们的情绪心理健康教育加入进去,学校对学生的精神关怀和指导(pastoral care)非常重要。精神关怀和指导体现在有条不紊的和有意识的个别辅导,为学生提供个人方面、社会方面、道德方面的教育,教师帮助孩子们走过11~18岁生命的这一段历程。有的国家不允许教师这样做,政府说这些辅导应该由家庭提供,学校不可以涉及。而在英国,学校一直强调为学生提供社会、文化、道德和精神上的教育,这是由来已久的英国传统,这种教育的传统在我祖父手里就这样做,我父亲一辈也这样做。这也是为什么早期的基础教育很重要,小学阶段让孩子们学习社会交流,感受到上学的快乐,学习良好的行为举止,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到我们中学接收这些孩子时,我们知道他们的基础,在这个良好的基础上加以建树。所以我们中学与附近的小学联系很密切,进校之初就了解学生们的思想,他们的情绪心理健康状况。这是英国教育理念的优势,也是弱项。

我所说的优势,在于英国教育的构成并不狭隘,不是单单关于“对”“错”的教育,不是仅仅二元性的思维,而是培养非常宽广的眼界和思维,这也有益于创造力。

我赞成多听取像肯·罗宾逊(Ken Robinson)这些人的意见,他们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创造性的问题。

问:对,他刚在BBC访谈说,每个学校都要设立跳舞课、戏剧课或类似的音乐课程,让学生自由表达,以此发挥创造性。他提倡学校的课程设置要多样化,要鼓励学生以多种途径、适合自己个性的方式学习。音乐、美术、文学类教育对激发学生创造性大有裨益,应该进入课程表。

答:他如何让学生发挥创造力的主张对我颇有说服力。我们学校开设了美术课、音乐课、戏剧课、诗歌和英国文学课,创造力的培养就蕴含其中。全面教育让学生有机会融会贯通,有创见。不过,我们缺乏的是可测量的创造力教育模式。你可以投入,但很难测试创造力的产出大小。

我所喜欢的英国教育体系的特点包括:上学感受到快乐,心理情绪和社会生活方面健康发展,行为举止健康发展。在让孩子们成为有学识之士,获得为人生前途所需的必要证书的同时,教育他们成为良好的公民,相信英国的人生价值观,在社会中发挥到自己的作用,成为正派的人;我们国家的教育者把这几个方面看得很重要。有时候遇到麻烦的学生,我们不会简单地断定:这些学生就是学不会、教不进去。我们一定会想法,用适合他们的办法帮助他们学会良好的行为举止。

不过这些特点也是英国教育体系的弱项。其他国家,他们把所有的精力和资源都投放在学生最后的产出上,像激光似的集中,所以我也并不奇怪别的国家比我们的PISA数学成绩好。我们对教育的构成和终极目标定义更为广泛,或许我们过于耗费了我们的能量。

问:尤其是培养创造力,成效如何不容易衡量,还有时候看不到产出。除了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你作为校长如何抓创造力培养呢?

答:首先训练老师的思维,消除“好”、“坏”,二元化的思维模式。应该在师资培训阶段就开始培训未来的老师懂得孩子的心智健康和如何培养。用具体案例和研究成果向老师们说明什么是心理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s),如何理解心理健康(well-being),为什么对学生很重要。一定要有一系列包括多样的教学方法培训老师如何接近孩子,如何教育孩子,不能只固守一种教学方法,会狭窄,这也是我愿意去新加坡的原因,看看别人的做法。

选聘老师时,我观察应聘者是否全面发展,对教书职业是否怀有热情,是否愿意办俱乐部和社团,是否还愿意举行除基本的教学之外的活动,是否有兴趣带孩子们外出旅行,带他们去我们位于威尔士的驻地搞野外运动。确定这些后,我就抄着手坐到一边,等老师们自己开展工作。我鼓励我学校的老师们发挥充分的自主性。我检查工作成效,时常观察教学质量,但是主要来说,我给各位老师提供许多空间,让他们各尽所能。我不给他们提供现成的教学方法。我们学校有国家标准的教学大纲,不过教学大纲只是指导性的,我们可以有学校的解释,老师们也各展才能按自己的一套方式教授课程。

问:学校以传授学业为主,而如何传授,英国各学校自主性很大。作为一校之长,最重要的管理理念是什么?

答:摆正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关键。我多年担任全国中学监察委员,走访过英国各地许多学校。我看到的师生关系大概有两种:温暖的和冷淡的师生关系;教学态度有两种:专注努力型和懈怠散漫型。学校常常出现的问题是在这两方面搭配不平衡的问题。比如高压锅型的学校,专注于学业成就,老师拼命敦促推动,然而师生关系冷漠,学生出现逆反行为和愤怨情绪。

正确的模式应该是老师致力于学生的学业进步和成绩,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在温暖、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喜爱学习,取得优良成绩。我几十年的全部教学生涯都在力求建立和保持这种良好的校风。

这种校风并非感情型的,老师可以和孩子们建立温暖融洽的关系,但是你不是他们的朋友,你是他们的老师,不是凭感情喜好用事的,你有责任确保学生们学到知识、学业进步,确保每个人都不掉队、不遗漏,严格要求学生,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坚持用一系列检测系统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展,尤其要密切关注大流外的群体,即优异生和困难生。但这些努力都是在师生关系良好的气氛下进行的,老师对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情况有仔细考虑和把握的前提下进行的。

当然,作为校长,我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还要注意老师们的心理健康,激发老师们的教学热情和专业精神,给予老师提升发展的机会,同时密切关注他们的业绩。

问:你的这个教学模式说明心理健康和教学业绩是相辅相成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任课老师如何体现你这个模式呢?

答:就一堂课而言,我会看老师是否有很具体的教案,使用的一套教学方法是否包括有新推出的公认有效的研究成果在内,我想看到教学内容是否有面对疑难问题解决的部分,还有指导学生独立学习的部分。还有同学之间相互评估,让学生习惯反思性学习,而不是仅仅被灌注多多的数字和事实;训练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站在较高的层面来思考问题,确保深入而非表面的学习。

就健康培养(well-being)而言,要求学生们两两结伴学习,分小组学习,而不仅仅是自己学习。我们想办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尤其对高中毕业班,我们更让他们加速发展自己的好奇心,勇于探讨。我们要让高中生习惯立体型思维(natural thinking),对问题和途径考虑多种可能性,多角度思考,而不是狭隘地直筒状地看问题,一成不变。

问:你说到多方面思考这个问题。我看了你中学的历史课教学,针对一个历史事件,老师要求理解事件产生的背景条件、相关事件,它们之间的关系、对这个事件有可能的几种解释……

答:还有材料和证据的来源,它们如何被人们使用等等。所以我们鼓励孩子们立体型思维。我们要求老师准备一套开放型的提问,不能简单以“是”或“不是”就能回答的提问,把责任交回给孩子。我们不是单纯地叫孩子们举手问答问题,而是鼓励他们提出一系列涵盖广泛的问题。我去听课时看到一些好的课堂提问设计,老师让学生们互相传递问题,就像打网球一样,不是一下子就把答案打出去,而是传到下一位:这个问题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你呢,你怎么看?这样传递式的问答激发孩子们的高级思维能力,促使其独立思考、学习,而不是老师直接给予正确答案。

我们培养学生养成反思型学习习惯,每堂课下课前要求他们清楚知道: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新东西?有何进步?所以他们的学习历程是不断反思型的,我们把这样的模式称为“促进学习性评估”(assessment for learning),就是一方面老师检查评价学生的学习,同时学生自己也以两两伙伴或小组的形式检查学习情况,反思自己学习进度。采用这样的方式我们落实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而不仅仅获取一些表面知识。

问:反思型学习和复习有何区别联系?

答:复习是反思型学习过程这把大伞下的一部分。我刚才说的反思型学习活动,是要求学生在上课时间内完成,复习一般是要求学生下课后自己找时间完成。我倾向于让学生在课堂内有时间积极反思自己正在学的东西,而不是像一个容器那样坐那里被老师灌。如果我教一堂讲狄更斯的课,我会停下来,检查学生们是否理解了我讲的内容,理解程度是否深入,我会让他们分小组讲解,证明他们是否理解我刚才教的关键性概念。这个教学模式也组成前面所说的良好师生关系的一部分,老师不光努力教授,而且关注学生们是否明白正在做的事情。

问:看来复习是把先前学的知识巩固加强,学习方式倾向单向重复式的,而反思型学习倾向于理解、分析、评价这些技能,途径是迂回前进的。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主动提出试探性的答案,孩子们对此感到更有信心。

答:反思式教育密切师生关系。我当校长之前做教育研究工作,去过很多国家考察教育。有些国家并不太注意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他们更注重(单向起作用的、帮助式的)工具式教学方式。比如法国的课堂,老师走进教室,教完计划的内容,走了。

我们(英国教育)关怀式教育,鼓励学生提升自尊心,鼓励他们在课堂上主动做出试探性的不成熟的回答。有的孩子特别害怕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在一大群人面前如果说错了答案会觉得十分难堪,不敢冒险。而我们当老师的责任,是培养他们的心理强壮,鼓励这些孩子在学习上敢于冒险。用反思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融洽气氛,孩子们面对全班同学积极提出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而没有被人瞧不起的感觉。

问:上面你谈了全面发展、创造力、心理教育、师生关系及反思型教学等方面。下面我们讨论另一个问题。有的教育理念,相信应该把优质生源和教育资源集中起来以产生优质教育。择优录取,办重点中学,是否对社会、对培养人才有利?

答:我的家庭相信非选拔的学校教育,无论从思想观念和政治态度上我们都认为非选拔教育更好。把好的学生放到主流教育体系,比如像我所在的这所混合学校,他们会对别的学生有所激发,带动别的学生一起进步,提高学校整体的增值量,同时他们自己也做得非常出色。如果把这部分优秀生分拨出去,这样做会对其他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会使他们对个人抱负和前途展望产生消极失望的态度。

我当了20年校长,强烈感到,我们的公立学校一定要有优秀生调动积极性,激励其他学生,让别的学生有好的榜样可学。以前英国小学毕业时11岁孩子有个考试,然后分流去有各类级别的文法中学、职业中学,造成整体的低期望值文化,现在这些都取消了,主流成为按学区划分的混合制中学。我认为这样更健康。成绩优异的孩子在混合学校同样可以茁壮成长,我们梅顿中学的会考成绩就证明了这点。

我希望教导给学生宽容包涵的态度,尊重那些比自己能力差的孩子和状况低劣的孩子。我们因此创造一个宽容的社会,让优秀的学生帮助低能的学生,出不了什么错。在梅顿中学我们让高中部学生帮助初一的学生阅读,高中生要为学校服务、帮忙做事。我们旁边一个小学有一些特殊需要(低能)孩子,每年我们高中生协同老师带他们到我们威尔士的户外野营驻地参加活动,高中生做这些孩子的导师,照顾他们带着他们玩一个星期。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希望让学生们有机会发展其社会生活技能、发展感情心理技能的一部分。培养富有同情心、心理沟通能力、对人有同感和共鸣、懂他人感情、会宽容的人。他们全面发展,将来会成为良好公民。

如果孩子去一个全是优秀生的学校,我觉得在感情的敏感力方面可能没有机会发展,感情、情绪方面可能会未充分发育。聪明的孩子和普通孩子同一个学校,这样的环境比较健康。我把自己的两个孩子都送到普通混合学校,他们上了大学,现在工作都很不错。我认为优秀的孩子在普通学校会发展得更全面,因为他们每天都和来自不同生活背景的其他孩子、能力不一的孩子密切接触,锻炼并加强他们的与人交流能力。

问:这对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很有益。社会是立体的、多层次组成的。

答:除了领导能力,还要有同情心,不要瞧不起那些比自己差的孩子。我们国家有一个不好的地方,某些特别有才华的人高高在上,与平均水平的人,即大多数的普通人没有联系,他们不了解普通人的生活。我希望我们的社会,充满了解和理解,富有同情心,不同的人和睦相处,而不是少数精英俯视他人,不了解,也不愿意融入民众。

问:你说到混合型学校,好生提升差生。同时如何防止差生妨碍好生?拉好生的后腿?

答:我要的是学习聪明的学生和学得慢的学生在同一所学校受教育,但他们不一定在同一个学习小组。刚进校的初一小孩子,可以采取混合能力班,有助于安顿下来。然后我们按能力分班教课,最高级班人数较多,最低级班人数较少。分级学习制让学生一旦成绩提高就可以迅速到高级班,鼓励力争上游,能进入名校念大学的学生人数也多。而最低级班另外配备有特殊需要教育的老师进行单独辅导。

问:人数众多的大型学校,学生们如何保持个性、个人特色不被淹没?

答:熟悉每个学生很重要,我们采用班级导师制做到这点。大型学校里,确保每个学生都至少应该有一个很熟悉他/她情况的老师,导师与孩子跟班走,跟踪看顾孩子的学习、心理发展、情绪变化和社会生活发展。每个班都有导师,班级导师队伍由年级导师统领。年级导师要知道该年级280名学生每个人的情况,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每天每个班都有20分钟的导师交流时间,班导师跟每个学生交谈,问他们当天的学习进展、思想情况,学习遇到什么困难,特别注意有学生闷闷不乐时,什么原因,感情生活出现什么问题,有可能是他们的父母离婚、养的宠物死了,什么事都有。孩子们想要有个人谈一谈这些事。导师清楚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思想变化等情况。班级导师后面还有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和保健工作人员。

每个学生做出什么特别表现,我们也予以鼓励和表扬。初一有一面墙,专门张贴学生们的个人成就。比如参加跳芭蕾的证书、代表足球俱乐部参加当地比赛、考过5级钢琴理论等等。以这样的方式我们认可表扬个人取得的成就,培养个性发展。

如果学校没有前面说的健康辅导体制,就很可能出现你所说的那种危险,学校倾向于将学生当作总体看待,而不是个体看待,很容易给学生分类贴标签,就是标签论。比如说去较低能力学校,就认为那儿的学生都没什么希望,教不进去了。实际上,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理论认为,大脑是一个持续发育的进程,所有孩子都可以发展得更好,老师不能给他们的发展空间加上人工的极限天花板。

我们表扬学生取得音乐证书,旨在鼓励他们发展个性爱好,全面发展。我们不给学生排名次,不给学生贴标签,我们鼓励学生尽其所能(而非竞争比较)。我们大方向是培养秉性良好的年轻人,懂得分辨对的和错的,认同英国价值观,相信一套体系和规则,如遵守公平、民主、法律这些重要原则。给孩子们教授这些价值观念,对我来说与教授他们考到毕业时的A Level优秀成绩一样重要。

问:价值观各国也不尽相同。你提到英国价值观,是否可以总结为公平、正义、尊敬他人?

答:还有公平竞赛原则、宽容原则。宽容原则是很核心的一点,意味着尊敬其他文化,有能力与他人在日常生活中和睦相处。我的中学总共有讲60个语言语种的孩子和老师,我让孩子们学会共处,建立宽容和理解,明白他们都是你的同学,只是父母来自印度、波兰等地方,我的工作就是要让他们一起做事,而不是分成一个一个小团体,有种族思想,不容忍他人。我密切注视他们如何相处,设计能够让大家一起做事情的活动。我们有以房队(house team)为单位组织的活动,以此建立队和队之间的集体协作精神。

赞一个 (0)收藏 (0)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