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河码头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精品小小说 >
 
芦河码头
2021-02-03 22:54:17 /故事大全

李晓东

秋风渐紧,北雁南归,时而排着“人”字阵形,时而排着“一”字阵形,从靖思村外的芦河上飞过。

这天傍晚,邹氏站在芦河码头上,望着靖思村发呆。

靖思村三面环山,二水护田,村后芦河从东北角向西绕村而过,直折南下,注入抚河,村前有条从涂岭下来的小港自西向东流,与芦河接口。靖思村是块风水宝地,迟早要出大官,村里老辈总这么讲。邹氏对靖思村太熟悉了。

邹氏就出生在芦河对岸鸣山脚下的邹村。十六岁那年,邹氏嫁到靖思村,嫁给秀才蔡国用。哪知丈夫是个十足的书呆子,经常独自蹲在芦河码头上读书,对家务事不闻不问。邹氏到河边找他,他装没看到,还故意放大嗓门读书。时间久了,邹氏不再指望丈夫做家务,只盼他早日考取功名,自己也跟着享福。

时光就像芦河水静静地流淌。五年过去了,蔡国用依旧是个寒酸秀才,连半个举人也捞不着。百无一用是书生。秀才不中举,抵不上半斗米。神气什么?眼见家徒四壁,缺衣少米,邹氏心里憋屈。

一天早晨,邹氏去芦河边洗衣,看见丈夫又蹲在码头上读书。邹氏气不打一处来,用手指着他的鼻子说:“你每天从早到晚读书,也不见你考取举人。你不害臊么?”

“娘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蔡国用回答道。

“读书读书,你就知道读书,你考虑过我和靖儿的生计么?跟着你过日子,真是活受罪!”邹氏埋怨道。

这时,同在河边洗衣的李婶忙劝邹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国用有志于功名,高中举人是迟早的事!”

邹氏叹气道:“别安慰我了。我早听腻了这种奉承话。不是我说他,他就算考到胡子白也考不到举人。他要是能考取功名,我愿打赤脚蹚水过河回娘家,不再回靖思村!”

蔡国用望着河边洗衣的村妇们,气愤地说:“你说话算数?”

“算数!”邹氏低头洗衣,用棒槌狠狠地捶打着衣服,溅起一片水花。

暮色渐浓,秋风透着阵阵寒意,邹氏望着眼前清冷的芦河水,又回到往事中。

就在她三十六岁那年,蔡国用考中了举人。亲朋好友纷纷前来贺喜。她却早早收拾行李,打着赤脚,蹚水过河回娘家了。她还记得,那天早晨,芦河水很冷很冷,冷到彻骨。村民站在码头上喊她回来,而她却没有回头。她还记得,几天后,蔡国用带着儿子靖儿到邹村接她回靖思村,但她断然拒绝,说自己绝不会食言。

她本想在娘家风平浪静地度过余生。可是,没过几年,蔡国用居然又高中进士。难得的是,蔡国用又带着靖儿来到邹村,说什么也要接她回去,就连娘家兄弟也劝她回心转意。可她越发羞愧难当,觉得没脸见人。是啊,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人活一张脸,树活一身皮。尽管父子俩再三恳求,还说当年说的气话当不得真,但她还是不肯回去。

暮色苍茫,芦河码头上秋风飒飒,吹动着河畔的枯草,也吹动着邹氏的满头白发。

她还记得蔡国用官场得志、飞黄腾达的情形。他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敢于同魏忠贤奸党作斗争,深受崇祯皇帝的信任,一度官至宰相,大红大紫。可是,他仍没有忘本,每次回乡都带着靖儿来邹村看望她,说糟糠之妻不可拋,劝她一起去京城享福。她犹豫再三,决定还是留下来,绝不食言。

夜色深沉,芦河上渔火点点,一群纤夫拖着一只乌篷船缓缓靠近码头。

邹氏看见船上走下两个男人,老的白发苍苍,驼着背,拄着拐杖,边走边咳嗽,小的搀扶着老的,登上码头。他们俩正是蔡国用和靖儿。

靖儿见到邹氏,赶忙上前抱住说:“娘,爸丢官罢相,告老还乡了。我们回家吧!”

邹氏“嗯”了一声,泪流满面。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下一篇:寿礼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