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梦想去追风的少年

 
用梦想去追风的少年
2022-02-09 12:27:25 /故事大全

2015年,一条“雷人”的新闻在网上流传,引来不少人围观:

“一位十七岁的非洲少年,拿着一本名叫《利用能源》的参考书,利用自行车零件、晒衣绳、废旧塑料袋等材料,独立制造了一架六米高的风车,令因长期停电而陷入黑暗的家庭得到了宝贵的能源。他还成功地用风车为邻居及亲戚的手机充了电,解决了整整一个镇子的电力短缺。为了制作这架风车,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甚至烧毁了母亲的煮饭锅……”

这是真的吗?好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根本不信。就算信了,不少评论也是冷嘲热讽:

“做出一些别人好久之前就做出来的东西,还能叫发明吗?”

“这不就是我们小学时做的科学小实验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是的,如果是在地球的其他地方,这么也许的确算不上一条新闻。但如果你真的走近这个造风车的孩子,就会明白,他的勇气和智慧,一点也不比那位大战风车巨人的堂吉诃德逊色!

贫困中的童年

这个少年名叫威廉·坎宽巴。他出生在马拉维这个大多数中国人听都没听说过的国家。这里也是地球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

在这个非洲小国,一切都跟“富裕”两个字不挨边:这里的经济不发达,没有什么矿产资源,也没有可以吸引游人的名胜古迹。虽然这里也时常发生战乱,但因为国家太小了,国际新闻从来都不会提起。这里的人们也好像被整个世界遗忘了一般,只能默默地生活在一无所有的境地中。

1987年,威廉就出生在这里。他的家人都是农民。事实上,生在马拉维的人,几乎注定一辈子只能当农民。因为这里根本没有别的工作可做。而由于生产技术太落后,即便大家都在种地,还经常吃不饱肚子。

除了饥饿和贫穷,马拉维的孩子们还受到其他的威胁。比如,被巫术与迷信包围。由于教育落后,这里的文化还停留在原始社会。威廉从小听到的不是世界各地美好的童话故事,而是老巫师们讲述的巫术故事。他们相信,巫术和魔鬼无处不在,难以捉摸。

每当月圆之夜,巫师们还要召集村人,进行神秘的舞蹈表演,施展各种装神弄鬼的“巫术”。甚至会引诱孩子们喝下各种“魔药”,再恐吓他们,好控制他们的头脑……有一次,威廉相信了一个巫师的话,把自己攒的一点钱都交给他,来换取无所不能的法术,结果被骗了。他去找巫师讨说法,却被打得鼻青脸肿。

除此之外,伴随着孩子们的就剩下了饥饿和疾病。说起来,威廉学得最好的科目就是数学了。因为他每天都要帮家里人算账:两袋玉米可以放满六个大桶,一桶可以供全家人吃十二顿,六桶玉米就可以供家里人吃七十二顿,也就是二十四天……可是距离下一个收获季节还有七个月呢!这些日子,大家吃什么啊?

计算结果是,一天吃三顿饭太浪费了,全家决定一天只吃两顿。可玉米还是不够。没办法,大家只好吃木薯充饥。在非洲稍微富裕一点的国家,木薯都已经不是主食了,但在马拉维还做不到。至于肉,几年都吃不上一顿,很多人已经忘掉肉是什么味道的了。

科学的曙光

幸运的是,马拉维虽然贫穷,但还不是与世隔绝。即便在这个环境恶劣的地方,也渐渐地出现了科学的曙光。

在马拉维没有电视台,但家家户户都有收音机。从第一次听到收音机传出声音起,威廉就对它发生了兴趣。他看着那些露在外面的线圈,想知道它们到底都是干什么用的,这里面又是什么道理?为什么这些线和塑料组合在一起,就能让这个小盒子里有人说话?这种东西是谁发明的?他又是怎么想到这些的?

这样的好奇心,在许许多多的大科学家、大发明家身上都曾经出现过。从牛顿到法拉第,从爱迪生到爱因斯坦,都是一样的。在别人眼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情,他们却会苦苦思索,甚至亲自动手去研究,非要搞清楚究竟不可。

和他们一样,威廉也把自己家的收音机给拆了,研究里面的内部结构。经过无数次的折腾和试验,他终于弄懂了收音机的工作原理。最后自己动手,把这个已经散了架的收音机又给修好了。不久以后,左邻右舍都开始把自家坏了的收音机交给他修理。在他们眼里,“科学家”就是做这个的!

老师也发现,威廉这个孩子特别喜欢刨根问底,汽车是怎么会开动的,打井的机器是怎么运转的,他都想弄明白。这时学校里也有了一些科学小实验的课程。威廉每次都做得特别认真。

可是,威廉十四岁那年,一场大饥荒席卷了马拉维。他不能再上学了。

追逐风车的孩子

这场大饥荒让整个国家陷入了灾难。威廉的父母、兄弟姐妹和他自己全饿成了皮包骨头。多亏后来玉米和南瓜及时成熟,才救了全家一命。

活下来的孩子们都没心思再读书了,很多人成天游荡,或者跟着大人四处寻找可以吃的东西。只有威廉还在想念学校。他记起几年前,有些外国人捐给学校一座小图书馆,但从来没人去那里看书。这天,他决定到那里去借书看。

一走进图书馆,威廉就看到成堆的书放在屋里,都蒙上了一层灰尘。他从中找出那些跟科学有关的书,开始吃力地阅读。因为英语不好,很多词汇他都看不懂,只能先抄下来,再请老师帮他查字典。

让威廉最感兴趣的,就是与发电有关的知识。因为在马拉维,大部分地方没有电。所以也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人们晚上六七点钟就睡觉了。一天,他从一本书上看到了一种奇怪的东西。那是一座雪白的高塔,上面装着三个大叶片。这是什么呢?威廉赶紧翻到后面,一个词一个词地读,最后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风车。

读着读着,威廉明白了:风车可以利用风力来发电。有了电,就有了电灯,人们在晚上也可以读书、干活了。还可以用电带动水泵,用来浇灌田地,这样,人们就可以种出更多的粮食了。

于是他下定了决心:一定要造一架自己的风车。

从梦想到现实

那时的威廉根本不知道造一个风车有多困难。他只是抱着一个简单的想法:既然世界上有人能做出这种东西,那么我也能做出来。没有材料,他就四处寻找。没有钻头,就拿长钉自制;没有老虎钳,就用自行车的钢条代替;没有橡胶,就用人们丢掉的旧凉鞋顶上……有时为了找一点能用得上的东西,他得在垃圾堆里转悠上好几天。

每天早晨,威廉早早就出门,到家附近的一个废弃的种植园里去“寻宝”。他在里面翻找各种机器零件,还说服了父亲同意把家里的旧自行车“捐献”出来,让他改成了风车的支架。最后还有一个“大件”——发电机实在搞不到,只好发动小伙伴们,凑了些零用钱,给他买了一台旧的。

村里人对威廉的行为完全无法理解。他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疯小子”。有人在路上遇到他搬运那些零件,就冲着他喊:“你这个傻瓜就是在浪费时间,这东西根本不可能成功。”回到家里,他的妈妈也忍不住抱怨:“你不好好种地,光摆弄这些破烂,将来吃什么啊?”

可是,威廉的梦想顶住了所有的嘲笑。一天一天过去,他的风车终于做出来了。试验那天,威廉左手拿着一只连了电线的小灯炮,爬上风塔的第一级阶梯。开始等待风的到来。

在马拉维,风可能是唯一可以利用的财富了。但威廉并不知道需要多大的风才能发电。他只是在上面静静地等待着。渐渐地,他的掌心里出现了一点微弱的光芒。灯泡的灯丝忽明忽暗,突然彻底绽放出亮光。聚在下面来看笑话的村民都看得目瞪口呆:

“老天啊,他居然成功了!”

你的风车在哪里?

消息传开后,威廉的人生被彻底改变了。有人赶来采访他,回去后写了一本书,名字叫《驾驭风的少年》。学校免费收他继续求学。他还以青年科学家的身份,去美国参观。现在,他正在南非的一所大学里学习。

威廉当然不是发明家。他只是制造了一架风车,而不是发明了它。但在他的身上,人们看到了很多发明家都有的品质,那就是爱动脑筋、动手能力强,而且说干就干,不是仅仅停留在幻想上。

如果威廉生在一个富裕、发达的国家里,又会怎么样?也许,从小他就能得到更多的智力玩具,大人们早早就会发现他的才能。然后带他去参观博物馆、科学馆,或者带他到大自然里去观察研究……或者干脆给他报个兴趣班,培养他的科学才能。那样的话,他当然会得到更好的发展。说不定还能变成一个“神童”。

可是,在我们的身边,不少同学一直都在环境优雅的校园里读书,享受着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关爱,拥有这些良好的条件,却并没有学到多少知识和本领。可见,这些条件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东西,始终是一个人自己的心灵。

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家里没有名牌汽车,身上穿的不是名牌衣服,手里拿的不是名牌手机……还有些人看到的都是无法克服的困难:爸爸妈妈不支持自己的想法,老师觉得自己是异想天开。还有,同学们都在玩手机、看动画片,我却想当“科学家”,他们一定会笑话我的!

这个时候,请你想想威廉的故事。他比我们生活条件要艰苦得多,住在连饭都吃不饱、电都用不上的地方,没有老师,没有钱,面对的是乡亲和家人的嘲笑,但是他却靠自己的努力,一心一意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衣食无忧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努力呢?

你的心里有没有那座属于自己梦想中的风车?如果没有的话,请你现在就开始寻找;如果有的话,现在就动起手来,去建造它吧!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