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
2015-07-17 09:29:31 /故事大全

中国人最大的毛病是“私”。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俗语。而说是公家的,差不多就是说大家可以占一点便宜的意思,有权利而没有义务了。

“私”是个群己、人我的界线怎样划分的问题。因此,如果我们要讨论私的问题,就得把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提出来考虑一下了。

西方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社会的基本单位就是团体,团体是有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楚。这种人和人的关系的一种格局,我们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

家庭在西方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指的是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中国,这句话模糊得很,“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我们的“家”更是伸缩自如。“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叔子侄等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近的人物。

为什么我们对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因为我们的社会结构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波纹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推的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可以像苏秦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也特别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

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都得给父母交膳宿费的西方社会,大家承认团体的界限,进入团体得有一定的资格,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这个团体。在他们不是人情冷暖的问题,而是权利问题。在西方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