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差三十里的故事

 
智差三十里的故事
2016-03-11 12:22:24 /故事大全

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位才能出众的主簿名叫杨修,他为曹操起草各种法令、文告,才思敏捷,聪敏机智,曹操对他十分器重。

曹操率军来到上虞,在江边看到一块曹娥碑。这曹娥碑相传是东汉时,曹娥的父亲淹死在上虞江中,曹娥为了寻找父亲的尸体,勇敢地跳入江中。五天后,曹娥终于在江中找到了她父亲的遗体,漂浮到江边,但她也筋疲力尽而死。人们为了纪念曹娥,在江边立碑纪念,并由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为她作了碑文;后来,东汉另外一个大文学家蔡邕路过,读了碑文,又在碑后题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大字,并让石匠刻在碑石上。

曹操见了蔡邕所题的那八个字,一时不明白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便问杨修说:“你知道这几个字的意思吗?”

“知道。”杨修毫不迟疑地回答。

曹操见杨修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摆摆手说:“你先别说,让我想一想。等我想出来了,再看看我们的答案是否一样。”

杨修答应了。两人一起并马前进。曹操骑在马上,苦苦思索,直到已走出三十里路,曹操才想出了答案,对杨修说:“我想出来了,我们一起写出来吧!”

于是,他俩同时写出了答案:“绝妙好辞。”

原来,蔡邕题的词是一个字谜:黄绢是有色的丝绢,合起来是一个“绝”字;幼妇是少女,合起来是个“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合起来是个“好”字;齑臼是古代受辛的器具,“受、辛”合起来是“辞”(即“辞”)字,连在一起就是“绝妙好辞”。

曹操看到自己的才智比杨修差了三十里,心中很不是滋味。

不久,在一次伐蜀战争中,曹操随口将“鸡胁”作军中的口令,杨修猜透曹操有退兵之意,先行整理行装。曹操便以扰乱军心的罪名,将杨修杀了。

后来,“智差三十里”这一典故,用来形容两人的才智相差很远。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