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两军交战,为了抵御敌军刀剑及箭镞对身体的伤害,士兵们往往会穿上甲衣或手拿盾牌进行防护。甲衣一般说来都是用铁片串连而成。不过,在古代竟然还有用纸做成的甲衣。
纸甲至迟在南北朝时期已经用于军事了,此后一直绵延到清代,从未灭绝。《南史·齐本纪》云:东昏侯时,北魏兵压境。“(帝)乃聚兵为固守计,召王侯分置尚书都坐及殿省。尚书旧事,悉充纸铠”。“纸铠”,即用以护身的纸甲。唐宣宗时,徐商守蒲州,有兵士千人,“襞纸为铠,劲矢不能透”(《新唐书》卷113)。这种纸质铠甲,竟然连箭都射不穿,足见其柔韧和安全。
明军抗击倭寇时,也使用了纸甲,至于为什么弃铁甲而用纸甲,明人茅元仪的《武备志》总结道:“(南方)天雨地湿,铁甲易生金肃烂,必不可用矣。倭夷土贼率用火铳神器,而甲有藤有角,皆可用。但铅子俱能洞入,且体重难久。今择其利者,步兵性有辑甲,用辑布不等。若纸绵俱薄,则箭亦可入,无论铅子。今需厚一寸用绵密辑,可长至膝。”可见,纸甲并非全用纸,而是纸和丝帛的混合,并且厚达一寸。明代杨国桢在《涌幢小品》中也记载了纸甲的制作方法:“纸甲,用无性极柔之纸,加工捶软,迭厚三寸,方寸四钉,如遇水雨浸湿,铳箭难透。”陈氏所说的“无性极柔之纸”不知是何纸,但可看出它极柔韧,迭厚三四寸后再用铁钉固定。
选自《科学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