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有意思的倔老头

 
张昭:有意思的倔老头
2016-12-16 09:37:28 /故事大全

《三国志》为东吴人物作传,除孙氏宗室外,写到的第一个大臣就是张昭。张昭曾被孙策比喻为管仲,作为治国的文臣,才干无疑是第一流的。

张昭字子布,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少年好学,是当时的著名人物。汉末大乱,张昭避乱江东,孙策亲自请他出仕,担任长史、抚军中郎将,管理大小军政、内政。孙策临死时将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尽心尽力辅佐孙权,迅速稳定江东民心。张昭生性刚直,屡次劝谏孙权。赤壁之战前,张昭主和,为孙权不喜,后一直未拜张昭为相。但张昭仍坚持直言进谏,经常违抗孙权的意愿,双方常常僵持不下。

孙权称帝,张昭告老辞官还乡,潜心著作《春秋左氏传解》和《论语注》。嘉禾四年,张昭去世,终年八十一岁。孙权素服主持丧礼,赠谥号“文侯”。

三国第一秘书

张昭是著名的才子,自幼好学,擅长写隶书,博览群书,尤其精于《左氏春秋》。他学问好、文章好、书法好,是当秘书的不二人选。张昭的才名,很早就传了出去,与琅琊赵昱、东海王朗、广陵陈琳齐名。才子张昭颇为傲气,身上具有士大夫的独立精神。十六岁时就被推举为孝廉,他不去。徐州的长官陶谦想招揽他做官,他也不肯去,陶谦认为他看不起自己,派人把他关了起来。幸好跟张昭齐名的才子赵昱多方奔走,将他营救出来。

汉末黄巾之乱,张昭避乱渡江南下。当时孙策正在江东创业,早就听说张昭的才能,亲自去张家升堂拜母,认张昭的母亲作干妈,这在当时是最亲热的表示。张昭于是出仕,做了孙策的长史(相当于秘书长),管理江东的内政军务。

张昭不负所托,把江东大后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名望更大了,以至于当时北方政要只知道江东有张昭,不知有孙策,每次写信都把江东的成就归功于张昭,称赞个不停。张昭为此非常紧张,把这些信给孙策看吧,好像在炫耀自己;不给他看吧,瞒着上司秘藏重要书信也不对,弄得进退两难。孙策知道后哈哈大笑说:“以前齐桓公把大小事情都交给管仲办,朝野上下,有什么事情就找仲父,大家岂不是也把功劳归了管仲?但齐桓公称霸天下,后世羡慕得不得了。那今天张昭这么贤德,好比管仲,而我有了张昭,不就和齐桓公一样了吗?”小霸王孙策是个大度的聪明人,比真正的霸王项羽要精明得多。做下属的最担心的就是被上司认为功高盖主,孙讲这些话无疑消除了大家的顾虑。张昭为报答孙策的知遇之恩,更加尽心尽力。

倔老头和任性小君主

孙策不幸被刺,临死前将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孙权因悲伤过度,整天号哭,不理政事。张昭作为群臣的表率,告诫孙权说:“你作为孙策胞弟,应该担负起兄长未完成的事业,成就江东霸业。现在天下乱成一团,充满了强盗,你怎么能整天躺在那儿哭个没完呢?”然后亲自把孙权扶到马上,巡视军营,让江东军民知道现在江东之主已是孙权。这才避免了江东局势因为孙策的暴卒而出现混乱,帮助孙权顺利地度过了最容易出状况的权力交接期。

张昭仍像之前那样担任秘书长,孙权每次出征时,大小政事也都像孙策那样全权托付给张昭。不过孙权血气方刚,喜欢打猎,尤其喜欢骑马射虎,老虎经常冲到孙权面前,攀住马鞍。张昭看得脸色都变了,教训孙权说:“你做将军的怎么能这样?当人君的,应该驾驭天下英雄,哪能跟野兽比赛谁勇敢?万一有什么不测,就会成为天下人的笑话。”孙权只好承认错误,说自己年轻不懂事。不过他心里仍然痒痒的,就让人专门做了一个射虎车,比较安全,但有时候老虎还是会扑到车前,孙权就拿手敲虎头,高兴得要命。张昭每次劝谏,年轻的孙权总是笑而不答,可见严肃的老臣和年轻的君主之间代沟相当严重。

有实无名的江东丞相

老臣子和年轻气盛的君主之间最大的一次分歧,出现在赤壁之战前。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大敌当前,江东集团内部分成了两派。一派以张昭等老臣为首.谨慎小心,主张向曹操妥协,不要惹事生非,另一派以周瑜和鲁肃等少壮派将领为首,主张拼死一战。孙权表面上在两派之间求平衡,实际上倾向于少壮派,后来被诸葛亮说服与刘备结成联盟,竟然杀得号称八十万人的曹军大败。这在张昭的人生中,是一次重大的失误,也是老成持重的老臣子和少壮君主矛盾的必然走向。

不过张昭一向忠直,孙权也并不因为他走保守路线就认为他有投曹的心思。张昭也仍然以长辈之姿屡次劝谏孙权,不怕惹孙权讨厌。孙权常常在武昌钓台和群臣喝酒取乐,喝得醉醺醺的,命人拿水浇大醉的大臣,说:“今儿喝个痛快,除非谁喝醉了掉在水里才算完。”张昭本来就生得威风凛凛,这会儿更是板起了面孔,走到外面自己车里端坐着生气。孙权派人请他回来,说:“大家一块取乐,老先生何故生气啊?”张昭回答说:“以前纣王酒池肉林喝到天亮,也说是取乐呢!”一句话说得孙权很没面子,只好撤了酒席。孙权毕竟不如孙策,嘴上虽没说什么,也依从了张昭的劝谏,心里还是对张昭的耿直有所不满。

后来曹丕篡汉后,册封孙权为吴王,应当设置一名丞相,百官都认为非张昭莫属,不料孙权却说:“国家现在正处于多事之秋,丞相这个职位职责非常繁重,不算是个美差,别把老臣子给累坏了。”第一任丞相孙邵去世后,群臣再次公推张昭,孙权还是说:“丞相这个职位太累人了,张老先生的脾气这么硬,很容易得罪人,这样对他不好。”最终也没有让张昭当上丞相。其实张昭早已经做了一个丞相应该做的事情,忠心耿耿,尽心尽力,孙权却始终吝于给他一个名分。

越老越辣的姜

孙权称帝的时候,大宴群臣,称赞周瑜功劳最大。张昭正要表示祝贺,孙权说:“要是当年依了张老先生的计策,这会儿我已经在要饭了。”说得张昭汗流浃背,没多久就告老还乡了。这话正是孙权始终不拜张昭为相的重要原因,孙权始终没忘记当年张昭的主和路线。其实以张昭的刚正不阿,绝非一个苟且偷生、贪慕虚荣的小人,他当时的考虑是天下连年战乱,生灵涂炭,况且强弱悬殊,若能归顺汉室,早日统一天下,也不失为一件造福百姓的大好事。不过显然这种思路绝无可能被雄心勃勃、要称霸一方的孙权所接受,他因而遭孙权在大庭广众之下嘲笑。张昭身上的知识分子的刚直独立精神中,也混合着一部分知识分子的迂阔,不擅长玩弄权术、取悦君主。

张昭被孙权弄得心灰意冷,把自己手上的事务交接完毕,被孙权封了个辅吴将军、娄侯的称号,就回家乡养老去了。闲着没事,又有一肚子学问,于是就专事学问,写作《春秋左氏传解》、《论语注》。

张昭虽然回家做学问了,老脾气还是不改,反倒老而弥坚。孙权偶而召见他,张昭还是声色俱厉,有什么说什么。孙权的旨意被张昭驳回后,很是生气,隔了好长时间也没召见他。后来蜀国使臣来东吴,口才锋利,东吴百官都说不过他。孙权这时想起张昭来了,叹气说:“要是张老先生在这儿,哪里轮得到蜀国这小子乱讲话?”第二天特地去看张昭。张昭也是厉害角色,不见他,搞得孙权只好跪在那儿请罪。张昭才说我看在太后把你托付给我的份上原谅你。倔老头和任性皇帝之间的拉锯战,也算是顶精彩的戏码。

差点儿被孙权烧死

老头张昭和孙权之间的拉锯战有一次差点儿闹出人命。公元232年,辽东太守公孙渊背叛曹魏,向遥远的东吴示好求援。孙权就派人去辽东封公孙渊为燕王,张昭力劝不可。孙权跟他反复争论,张昭反而越来越固执,孙权气得半死,手按自己的佩刀说:“吴国士人进宫的时候拜见我,出宫的时候拜见你,我对你也算是仁至义尽了!但是你每次总在大家面前驳回我的意思,不给我面子,我真怕自己会控制不住杀了你!”张昭平静地凝视了孙权许久,才说:“我知道你不会听我的话,我一再愚忠,是因为太后驾崩前,把我叫到床前,让我辅佐你。”说着老泪纵横。孙权把刀扔到地上,和张昭对泣。

不过孙权还是坚持己见,派使者前往辽东,张昭很气愤,在家里称病不去上朝。孙权大怒,派人用土封了张家大门。没想到张昭居然在里头也用土封了自家大门,弄得孙权一点办法也没有。可见要论脾气强硬,姜还是老的辣,孙权还真不是张昭的对手。

后来公孙渊果然如张昭预言的那样,杀了吴国使者,孙权悔悟,好几次派人去张家慰问道歉,张昭还是坚持不肯上朝。孙权没办法,只好亲自到张家门口叫他,张昭说自己病得厉害。这哪儿像名重一方的老臣和称霸江东的君主呢,倒像两个闹脾气的老顽童。于是孙权放火烧张家大门恐吓张昭,张昭索性关了二门。孙权只好灭了火,还好他没有头脑发昏,不然就会重演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悲剧。孙权可怜兮兮地在张家大门口等了半天,张昭的儿子们才把倔老头从床上扶起来,孙权赶紧把他接到宫里,拼命道歉,张昭这才恢复了上朝。这样看来,孙权倒还不失为一位愿意承认错误的明君。

张昭相貌威严,孙权常说:“我从来不敢和张老先生乱讲话。”东吴上下,他最敬畏张昭。张昭才学兼备,寿命很长,活了八十一岁。孙权亲自素服主持他的丧礼,料想孙权自少年起由长辈张昭辅佐,经过长时间的斗气,此时应该像失去了父亲一样悲痛吧!吴国上下一直尊称张昭为“仲父”,也就是叔叔,张昭的去世使吴国人民也像失去了亲人一样难过。

选自《各界》2010.11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岳飞是个大地主
下一篇:一念避祸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