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跑出”辽沈战役

 
火车“跑出”辽沈战役
2016-12-16 10:28:33 /故事大全

陈毅有句广为人知的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说的是支前民工对淮海战役的重要作用。

打仗即是打后勤。如果说粟裕在战略筹划、战役指挥方面对淮海战役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如同毛泽东所称赞的“立了第一功”的话,那么华东局书记兼华东军区政委饶漱石以及华野后勤司令员刘瑞龙对后勤的组织保障同样功不可没。

他们共组织动员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民工543万人,其中随军常备者22万人,二线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这便是陈毅所说“小推车推出来”的由来。

奇怪的是,同样规模浩大的辽沈战役却没有类似的“小推车推出来”的话,一谈及支前,多半是淮海战场浩浩荡荡小推车的经典场面。这是否说明,辽沈战役不需要后勤呢?

答案是否定的。

辽沈战役小推车不多,民工数量不及淮海战役,并非跳出了“打仗打后勤”的铁规则,而是它有着中共军队独一无二的先进运输工具,不需要这么多民工和小推车。

这一运输工具便是铁路与火车。

东北从1898年8月清政府时期修筑东清铁路开始,俄罗斯、日本先后在这里修筑了大量的铁路,成为近百年中国最稠密的铁道网。

林彪指挥的东北野战军与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从编制上看大体相似,都有12个步兵纵队(军)与一个特种兵纵队(炮兵纵队),但东野除了每个纵队人数达5万至6万人,远远多于华野外,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单位:铁道司令部。

铁道司令部正是基于东北稠密的铁路网建立的,1946年5月正式组建,由铁道司令部司令苏进指挥,任务是调度军事运输事宜、维护铁路安全秩序、保证铁路交通顺畅,并配合铁路员工参加抢修铁路、桥梁。

1946年12月,铁道司令部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司令部,下辖东满护路军司令部、西满护路军司令部,共有7个步兵团、1个回民支队、1个装甲列车大队。随后又相继组建了中部护路军司令部、南满护路军司令部,总兵力达8599人。

1948年7月,东北局和东北军区以护路军为基础,以东北各铁路局铁路员工为骨干,组建了铁道纵队(也称铁路修复工程局),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支队,共计官兵17104人。到1949年5月,铁道纵队更是扩编为铁道兵团,由军委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兼铁道兵团司令员,兵力扩大到30517人。

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的口号是“野战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保障了浩浩荡荡的军用物资送往前线。如果说淮海战役是小车推出来的,辽沈战役便是火车跑出来的。

譬如,辽沈战役期间的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总部就组织过秘密军火列车——3005次,将急需的战略物资及时送到前线。

另外,辽沈战役发生在东北地区,战线相对淮海战场要短,又有背靠苏联,一面接敌的稳固后方,辽沈战役乃至平津战役也就看不到淮海战场上那种壮观的“小推车”场面了。

淮海战役组织民工运输粮草、弹药,以最原始的方式供应前方,实际上是迫不得已的下下之策:一是战场横跨华东、中原四个省,地域广大,又是“逐鹿中原”的四战之地,华东野战军及中原野战军还没有完全成熟、巩固的后方;二是缺乏先进的现代运输工具,更无东北那种稠密的铁路网。

但即便辽沈战役有着“野战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的便利,也还是动用了民工183万人,大车12.9万辆,以补充铁道运输的不足。

选自《特别文摘》2013.7上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补品吃死袁世凯
下一篇:神枪三里三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