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越来越陌生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人生故事 > 半月谈 >
 
我们越来越陌生
2014-11-14 10:44:58 /故事大全

李小宁和死党掰了。原因很简单,死党找来一个李小宁特别看不上的合作伙伴。李小宁和对方算不上仇人,只是两人在生意场上的理念不同。用层次高一点儿的词说,“价值观”不同。

死党从没把李小宁的决裂当回事,不就是找一个合作者吗,至于大动干戈反目成仇?而李小宁的逻辑是,既然你选择了不是“一条道”上的人合作,那至少说明我们两个人已经不再是“一路人”,断交是必然的选择。

李小宁和他的死党算是发小,大学毕业后历经千辛万苦一起创业,公司的业务越来越好,原以为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两人的友情坚不可摧,不曾想,到底掰了。

两个人,甚至几个人,能走到一起共事,那是习性相近,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美学家朱光潜说过,友必同心,所谓“心”只是性灵同在一个水准上。在李小宁的品性里,很多内容绝对可以和死党“合并同类项”,他们推心置腹无话不谈。

不过,在他们交好的那些年里,李小宁也承认,他和死党品性“趋同”之外的那些差异。再好的知交,也总要切磋。死党身上有很多李小宁不具备的优点,比如,他更有条理,更容易控制情绪,很少冲动。正是这些优点牵制着李小宁的暴躁,也正因为有这么一位发小儿兼合作者,他们的生意从来没出过什么差池。磨擦一定会有的,但是,只要根基牢稳,朋友间的磨擦反而有助于巩固友情。持久的合作中,彼此磨擦的时候,其实也是彼此在相互吸收营养。一个人被“磨”的方面越多,得到的滋养也就越丰富。

那些年里,有人提醒过李小宁,生意场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李小宁对这样的劝告从来都是嗤之以鼻,他和死党根本不是因为利益才走在一起的,利益,只是友情的副产品而已。

周围的人都很遗憾这段友情就此终结。势利之交容易破裂,这般牢固的道义之交怎么可以说断就断?劝说者都说男人间的友情也难免意气用事,只是从惺惺相惜到分道扬镳,“意气”二字恐怕远远不是划断友情的那把利刃。李小宁不知从哪里抄来一句话,“当你选择投入一段关系,就同时要承担被伤害的风险。”

年少时一点一滴建立的友情,很多时候经不住时间的考验。每个人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经历的诱惑越来越多,“朋友圈”再也不纯碎了。某个时候,不经意地摇一摇,可能就有别的朋友加入了进来。人一多,平衡自然不那么好把握。

那位至交曾是你的一面镜子,有意无意你就会被他熏染。时间久了,他竟然变成了你的裁判者。你可以蔑视一切人的毁誉,却渴望得到这位至交的认可。

那都是曾经,现在他有了新的朋友圈。这朋友圈里有人的嗜酒如命,有的人烟不离手,有的人攀高结贵,有的人卑躬屈膝。你很难相信,那个曾经和你一起成长的至交可以宽容到如此程度,三教九流全可以融入到圈子里来。

再凑局聚会时,李小宁和他的死党已是“有我没他”。饭桌上,我们开着他俩的玩笑,李小宁永远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其实局外人都知道,李小宁的死党和他找来的那位合作者,也未必“同道”。只是人都是受情感支配的动物,当不喜欢一个人时,你很难接受和你关系亲近的人去和他深入接触。无关“道”,却有关感受。“两个人一起走,需要配合彼此的步履,同时也要照顾彼此的感受。”素黑说的是爱情,可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铁杆兄弟”在选择合作者时都不能和自己“同进退”,友情的天平不倾斜才怪?

每一段友情,在经历了“蜜月”、打拼、冰河低谷乃至“回光返照”之后,如果注定要结束,踌躇者可能会选择“我和你越来越礼貌时,我们越来越陌生”,然后等待着这段友情慢慢隐退;而决绝者干脆头也不回抽身而退。

谁说一定是“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呢?结束一段友情,只在心里画上句号就足够了。不要寻找答案,因为在每个答案背后,都会有更多的问题浮出水面。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