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乔婉姗即将从哈佛毕业,跟她的很多同学选择留在华尔街不同,她选择到青海开发牦牛产业,这遭到了家中所有人的反对。
乔婉姗说“如果我毕业留在华尔街,为有钱人赚更多的钱,有什么意义呢?现在我是去落后的地区帮助人们摆脱贫穷,这才更有意义啊!”
最终妈妈说不过她,就在别的同学纷纷奔赴国际大公司,过着舒适的生活时,乔婉姗和同学苏芷君来到了青海“吃苦”,和牦牛打起了交道,她们被同学们戏称为“牵着牦牛从哈佛毕业”!
哈佛女生牵着牦牛毕业
今年27岁的乔婉姗出生在美国,7岁回到台湾,18岁又到美国上大学,她先是在美国一流的学府沃顿商学院攻读经济管理,后来又考上了哈佛大学读研究生。
父母本希望女儿乔婉姗哈佛大学毕业后到国外一流的公司锻炼几年,再继承家族产业,没想到女儿却突发奇想选择到青海这个贫穷的地方去“受苦”,妈妈萧惠瑛说“到一个没水没电的地方去,你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呢!我和你爸爸有能力为你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各种资源,你完全可以比其他人更加轻松地成功!”
“妈妈,如果我毕业留在华尔街,为有钱人赚更多的钱,那顶多算是锦上添花,现在我是去落后的地区帮助人们摆脱贫穷,这是雪中送炭啊!雪中送炭的人生才是更有意义的人生啊!”女儿最终说服了爸爸妈妈。其实这个选择是乔婉姗酝酿已久的。
乔婉姗的外公是台湾著名企业家、三福集团董事长萧火绵,三福集团投资的产业涵盖电厂、食品、畜牧、金融与地产出租,累积财富超过数十亿元。乔婉姗的母亲萧惠瑛和父亲乔培伟,早年留学美国,两人在美国多家机构任职,后来又创办了嘉惠集团开始创业之旅,到目前为止嘉惠集团已发展成为台湾最大的远程教育综合服务机构之一,成为业界翘楚。
因为家庭的耳濡目染,乔婉姗很小的时候,就立下志愿:长大后也要成为像外公和父母一样成功的创业家。
2003年,正在沃顿商学院读书的乔婉珊到秘鲁实习,看到那里的不少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住的地方甚至不能挡风遮雨,乔婉姗被深深震撼了,她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我有这么好的机会,而这些人就完全没有,他们为什么不能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呢?”如果我能用我的所学创造机会,让没有机会的人有机会,让没有选择的人有选择,这一定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从那时起,乔婉珊就下定决心,以后自己创业,专门办“社会企业”,来改变一些落后地区的面貌,为一些贫穷的人提供更多的机会。
“社会企业”是用商业的模式,来解决社会贫穷问题。它不是纯粹的企业,也不是一般的社会服务,而是通过商业运作,赚取利润用以贡献社会。它们所得盈余用于扶助弱势群体、促进小区发展及社会企业本身的投资。在国外最著名的社会企业家是孟加拉国的尤纳斯。
尤纳斯教授创建的“乡村银行”被誉为是社会企业的经典案例,在乡村银行中,尤纳斯开创和发展了“微型贷款”的业务,专门提供给贫穷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创业者。很多人认为穷人是不能货款的,因为他们还不起,但尤纳斯认为穷人其实可以还钱,但必须有一个适合的机制。所以在这个微型货款组织里,他只借小额的货款,最终归还率达98%。
2006年尤纳斯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乔婉珊特别仰慕尤纳斯教授,总想着自己也办个“社会企业”来济贫救穷。既能创业实现梦想,又能对社会做出贡献,而且还能有盈利,再也没有比这个更有意义了。
为了能够更好地学习并研究“社会企业”,在哈佛大学,她选择了读国际发展与公共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并且着手寻找合适的项目。
创办“社会企业”
2006年初,在哈佛毕业前夕,乔婉珊与来自香港的哈佛同学苏芷君一起来到了中国西南考察,两个人平常关系就很密切,都有创办“社会企业”的想法,这次来到中国内地,她们就是带着这样的目的。
她们先来到云南,在那里,她们第一次见到了牦牛,起初她们对这种动物并没怎么在意。就在她们到处寻找项目时,遇到了香港著名的探险家黄效文。黄效文对两个哈佛女孩要创办“社会企业”的想法赞赏有加。
黄效文告诉她们,牦牛几乎可以说是中国特有的动物,它们生长在海拔超过3000千米的高原地区,全世界1400多万头牦牛中,中国西部就占了1300万头。“牦牛身上都是宝,其粗毛可以做帐篷和绳子,细毛可以做衣服和毯子,牛奶可以做酥油和奶茶,甚至粪便也是很重要的资源。”黄效文的话让乔婉珊和苏芷君来了兴趣,接下来她们对牦牛进行了重点考察。她们发现,牦牛的主人基本上都是藏民,因为藏民住在偏远的山区,跟市场并没有接轨,所以牦牛身上的宝没有被发掘出来。牦牛是藏民的主要资产和主要收入,但牦牛奶酪很少有人问津,而牦牛绒则更是鲜为人知,一些贫困的牧民每户年收入不到两千元,不少人家甚至没有钱通电。
她们突然灵感进发,如果成立一个公司,把牦牛身上的宝贝全部开发出来,这样不就可以帮助贫困的牧民吗?
很快乔婉珊与苏芷君就决定,做牦牛产品,毕业之后办一个这种类型的“社会企业”。回到美国后她们很快就写出了关于牦牛的创业计划,并且赢得2006年哈佛大学的商业计划奖金1.5万美金。有了创业资金,2006年9月,从哈佛毕业的苏乔婉二人联合成了Shokay公司,正式开始了她们的牦牛事业。
两个哈佛女孩在中国的西部山区开始了创业,虽然这里没水没电,交通极为不便,但她们却在这里收获了最纯真的感动。牧民们都很贫穷,然而即便是到了穷到一无所有的牧民家,他们都会像迎接贵客一样欢迎她们,并拿出上好的酥油茶款待她们。这让她们在感动的同时也更增加了一份力量,一定要尽自己的所能让这些牧民的生活发生变化。
虽然已经做好了吃苦受累的准备,可她们还是碰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在云南,她们看到藏民部落交通不便,周围欠缺奶酪市场,就想以牦牛奶做干酪。她们请来国外的专家,为牧民讲解做奶酪的技术,但很快就发现,这类产品在市场上很难做大。因为牧民们住在偏远的山区,冷冻车无法开进,而没有冷动车,奶酪很容易变质,所以只能在奶酪厂的周围收购,范围过小。
既然做奶酪之路行不通,两人把重点放在开发牦牛绒上。第一次收购牦牛绒时,她们开出了很高的价格,以前最好的牦牛绒顶多卖20多元钱一斤,而她们开出的价格是200元钱一斤!
他们本以为牧民们会争相卖牦牛绒,但没想到,如此大的悬殊反而让牧民们怀疑起她们的居心来。第一天,没有人出售,第二天,依然没有。第三天,才有一个人试探性地拿了一袋牛绒过来。看过后,乔婉姗说:“这些毛太粗糙了,请分梳好了再拿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