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愿意读电影

 
没人愿意读电影
2017-05-23 09:27:40 /故事大全

贝小戎

这周接连在朋友圈看到两条抱怨,一个说:“有钱了我就买一打耳机,谁在地铁上外放、玩游戏、看快手、QQ聊天滴滴个不停,我就送他一个耳机。等一等,有钱了我为什么还要坐地铁?”其实他可以自己买个降噪耳机。

另一位朋友的遭遇:“高铁车厢里,有女生用平板电脑看韩剧,有工程师模样的中年男子用笔记本电脑看美国枪战片,有中年白领壮大姐用苹果手机看美剧,有老大爷用安卓手机看热播国产剧,有杀马特小哥在听‘凤凰传奇。可是,他们都不戴耳机!用的都是外放!最后,老大爷的安卓机取得了胜利。音质如何不好说,但他的音量是最大的。”

这些人不习惯戴耳机,往好里猜是因为他们在家里用外放用习惯了,耳机戴久了毕竟不舒服,在家看视频就相当于在私人影院看电影,自然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在公共场合看视频的人,可能多少还有点炫耀的意思:看,我准备多充分,我的电量多足。

外放的人不会相互抱怨,因为他们会有选择地听,大脑能过滤掉环境中的其他声音。但他们确实会影响到那些安静地待着的人——德国心理学家格尔德·米策尔说:“人在音量的高低方面要比味觉方面更敏感。音量只要改变0.33%,大多数人就能感觉到其中的差别,而味觉刺激的浓度必须改变20%才能使人感觉到变化。重量必须增加或减少2%,人们才能感觉到差别。”

看视频只看字幕不行吗?还真不太行。美国电影理论家路易斯·贾内梯在《认识电影》一书中说:“字幕使人分心,消耗观众的大部分精力。没有人愿意去‘读一部电影。”視频没有音效总让人感觉少点啥。黑泽明说:“电影声音不是简单地增加影像的效果,而是其两倍乃至三倍的乘积。”比如《速度与激情》中轮胎的摩擦声。贾内梯写道:“声音是电影传达信息最经济和最精确的手段。响亮的声音往往是坚强的、紧张的和带有威胁性的,而平静的声音给我们的印象则是体贴的、犹豫不决的,往往是柔弱的。声音的速度越快,听众就越感到紧张。”

在无声电影时代,人们是如何忍受的?贾内梯说:“1927年,《爵士歌王》开创了有声电影时代。其实,从来没有一个默片时代,因为在1927年以前,实际上所有的影片都伴有某种音乐。在大城市的电影院里,大型管弦乐队给视觉形象提供气氛背景。在小城镇的电影院里,往往为了同样的目的使用一架钢琴。在许多电影院里,大管风琴发出的轰鸣声是标准的音乐伴奏。”敢情那时的电影是买一送一,看电影还送一场音乐会。

打赏微信扫一扫,打赏作者吧~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易到难行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