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那些买书的事

 
大学里那些买书的事
2017-04-10 12:10:25 /故事大全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篇好故事大学里那些买书的事喜欢看世间百态故事的朋友们不要错过啊

1978年秋,我考入杭州大学中文系读书。当时刚粉碎“四人帮”不久,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对读书的热情是现在难以想象的。当年,读书、买书,几乎就是大学生活的全部。三十多年过去了,但有关买书的一些往事,我仍然清晰地记得。

当时,校园内的一家小书店仿佛是麦加圣地,我们经常要去朝拜。只要小书店到了世界名著,外面就会排着长长的队伍。有一次我到图书馆借书时路过小书店,发现小书店排着的队伍一直蜿蜒到马路上。我心中一喜,心想又进了好书了。一走近队伍,我看到了教我们美学课的王教授。王教授学问功底很好,讲课从不哗众取宠,普通话中还带着台州口音,但同学们听他的课都很踊跃,哪怕几个爱睡懒觉的夜猫子,也都早早到教室占位子。王教授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个子高高的,板书非常漂亮,还能拉小提琴,年轻时一定玉树临风、风流倜傥。当年他也该有50出头了,但也许年轻时感情有过创伤,所以一直没有结婚。我眼看他排到了柜台前,但忽然嘴里嘟囔了一下,一扭头走了。我有点纳闷,赶紧挤到柜台前去看,这才知道是在卖印有阿诗玛半身像的一张年历。阿诗玛穿着彝族服装,背着竹篓,如满月一般的圆脸隐约浮现出笑靥,笑意盈盈的眼睛充满了梦幻,有一种青春、淳扑、纯净、自然的美。后来我将看到王教授的情境与同学说了,大家都哈哈大笑。有一位当时也排队的同学还补充说,王教授一看到阿诗玛就说,“咦,怎么这么腻心的!”现在想来,文革对人性的戗害真是严重。王教授讲起什么是美头头是道,但他的审美感觉已经被长年的思想禁锢破坏了。

大学四年中,我与同学们的星期天基本上都在学校度过。尽管学校离西湖很近,但去游览的同学很少。当时我最向往、最奢侈的一件事就是去清泰街一家古旧书店淘书。有一些布面精装的书因为辗转多处、堆放多年,往往已是灰头土脸。这类书买来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清水把封面擦洗干净,真比洗衣服还要勤快。有一次,买回的一本书书脊破损,纸张也散落了,我将书用细麻绳按线装书的装订方法装订好后,心里很有成就感。我淘到的书中,有来自图书馆的藏书,也有来自私人的藏书。前者中,有多本来自国立英士大学图书馆;后者中,有一本关于日本文化的书,在扉页上居然盖着鲁迅的印章。这究竟是否为鲁迅藏书,我未请专家去鉴定,但从书的出版年月及内容来说,那是很有可能的。当年的东西一般不会有假,如果是在今天,那十有八九是伪造的了。

除了去清泰街古旧书店淘书,我还常到延安路上的西湖书店买书。西湖书店是当时杭州第二大书店,但就是服务不如人意。我每次去,总是看到那位瘦高个,飞机头油光锃亮、连苍蝇停在上面也要别断腿的小伙子斜倚着柜台、抱着膀子,与一个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少妇眉飞色舞地聊天,而那位少妇也常常被他逗得得花枝乱颤。当年,要看哪本书,都要营业员在书架上取,但叫这飞机头取书,总是要叫好多遍后,他才懒洋洋地起身取书,然后把书往柜台上一甩。有一次,我看到有个外地人实在不能忍受他的轻慢,就与他吵了起来。那外地人老实巴脚,根本不是飞机头的对手,几分钟后,已是面红耳赤,说话结巴。但突然间,他于无声处起惊雷,大吼一声:你们营业员就是要为人民服务的!话音刚落,只听飞机头用一口杭州话高叫:你是人民吗?我看你是明明是一头猪,难道让我为猪服务啊!那外地人简直要气疯了,还好有人劝架,才没有发展成斗殴。由于我经常去这家书店,飞机头与我也认识了。每次看到我,他都会笑嘻嘻地打招呼:大学生来啦?我是在1982年大学毕业离开杭州的。2010年我到杭州,也许是出于怀旧吧,专程去这家书店。令人意外的是,那飞机头居然还在。头发仍是打理得一丝不苟,但已经有点灰白,不再油光锃亮。背也有些佝偻了。再看他的脸,也少了蛮横之气,多了和悦之色。看来岁月不仅催人老、也催人善。他看到我时,愣了一下,但终究还是没有想起我来。

对于读书人来说,往往是既喜欢读书,也喜欢买书、藏书。鲁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大多数读书人的一辈子都会买书不止,而每一次买书也都会与特定的境遇联系在一起,所以,买书的历程也可以说是他们生命的历程。我的大学时代已经远去,但是,只要找到当时所买的书,记忆的闸门就会訇然打开,往事就会一一浮现在眼前。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