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晨,船抵江西湖口。湖口始建于南唐,因地处鄱阳湖入长江之口而得名,素有“江湖锁钥,三省通衢”之称。湖口有玲珑幽静的石钟山、雄伟神奇的大孤山(鞋山)及烟波浩瀚的鄱阳湖。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水分清浊两色,蔚为壮观。湖口又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石钟山、鞋山及其周围江湖水中岸上,为数千年来的古战场。周瑜操练水军于鄱阳湖;刘裕部破桓玄部于桑落洲;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清代太平军与湘军水师周旋于江湖间达10年之久;民国初年,李烈钧打响反对袁世凯称帝的第一一枪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攻占湖口县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与日军血战鄱阳湖滨……在这里都可以寻踪觅迹。
而今天,我们来的目的,是上岸游览鄱阳湖畔的石钟山。我迎着晨风,站在船顶的甲板上,透过薄薄的晨雾向岸边眺望,只见岸边有一座被葱笼的树林复盖的小山,玲珑的宝塔和精巧的亭台隐约地掩映于翠绿之中。小山临水一面,是峻峭的岩崖,高度百米左右,崖顶略突向湖面,长满了高大的樟树,丰满的树冠更突向湖面,使人觉得崖顶很大。崖身略向内凹,长满了杂树,繁枝茂叶,青翠欲滴,使小山更加漂亮。崖的下部是削立的危崖,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穴罅洞,直到湖水之中。游船沿着崖边慢慢驶向码头。我觉得小山是双一峰相连,主峰突出,三面略略环水,湖水和江流交汇,两股水流相激,涌起阵阵波浪,直冲小山而来,不断地拍打着崖脚。因船离岩崖较远,我没有听到诸如“噌肱”或“镗苔”之如歌如钟的声音。
我之所以如此比较仔细地观察山崖和水面的关系,是因为东坡先生的一篇有名的“石钟山记”。这篇游记从小读到老,先生讲的道理早就明白了,就是没有机会亲临其境。今天总算如愿,并且还能比较仔细地依照先生的思路去观察,从心底佩服东坡先生的求实精神和调查研究的作风。
石钟山位于湖口县鄱阳湖出口处,地势险要,陡峭峥嵘,因控扼长江及鄱阳湖,居高临下,进可攻,退可守,号称“江湖锁钥”,自古即为军事要塞,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登临山上,既可远眺庐山烟云,又可近睹江湖清浊。大自然造就了石钟山形的奇特,声的奥妙,色的绚丽,在天地间增添了一块潇潇洒洒令人销一魂的福地。尤其是它的“钟声”,让人惊奇,悠远峻冷,天地震惊。这声音经过历史的打磨,竟变成一部活的历史,让品鉴。
下船随着人群向小亍走去,转了两个小巷,才走到“石钟山”的大门。大门是汉白玉砌的,十分讲究,也十分美观。进门不远,一座小亭里挂着一口大钟,管钟人口头念念有词:“一元钱一响,一响一路平安,四响四季发财!”游客心想,当天和尚还要撞一天钟呢,做了石钟山的游客,哪有到此不撞钟的?管它是石钟还是铜钟,反正撞响为原则,而且一般都撞个“一路平安”,又撞个“四季发财”,讨个好兆头。游客排成长队,一个接一个撞完钟,就沿着导游指引的一条窄一窄的、弯弯曲曲的回廊行进。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这条道忽上忽下,忽高忽低,好容易才到了看得到江面和湖面的崖顶上。因为东转西转,大家都失去了方向,所以哪是江,哪是湖,没有人分得清,也没有人想要去分清。崖顶是一块较宽的坝子,三面被高高的大树包围着,一面对着古老的庙宇。我们顺崖边的方向继续穿行,才到了在船上就看见的观景亭。站在亭上,宽宽的水面一片茫茫,在晨雾中往来行驶的船只也分不清是在江上还是在湖里,只能根据隐约可辨的两色水来判断了,江水黄浊,湖水清沏,两水交一融,形成了一条隐约可见的水线,那就是江湖分界了。
过了小亭,沿小路转过去,看到一处用栏干围着的洞,洞下面是曲折的石梯,好象可以通到崖脚的水面。很想下去瞧瞧,就是找不到下去的路,只好遗憾地往回走。不想走不多远,崖边的树丛旁边有一条石级小道顺崖而下。我沿着小道下去,走不多远,就到了刚才看见的所在,原来是倚崖而建的石井状的观景孔。石砌的园门上写着“泛舟岩”三个字,难道苏夫子月夜泛舟,就是从这条道下到江湖边的?我又高兴又激动地跟着苏夫子曾经走过的道路慢慢下行,好象要从每一块石板上分辨出苏夫子的脚迹。再往下,因崖身凹进,十分陡峭,而早已没有石级路了,虽然已看到了水岸,要下到岸边却不可能了,只好又小心地爬回来。
回到崖顶的平坝,左边的忠烈祠好象未开放,只好向右边的庙门进去,宽宽的通道两边,是卖字画的。有拓片,有字画,嫌贵了点没买。后来看到碑亭中的石刻碑文,又后悔没有将东坡先生的碑文拓片买下,做个纪念。过了通道,有两道窄一窄的石梯直上殿堂,爬上殿堂,只见众多善男信女都在跟着一个和尚拜佛。与别的庙堂不同之处,是拜过佛后,和尚要一个一个的将有缘香客请到用帘子遮着的后堂去,不知是去做什幺?在这关键时刻,随一团一导游的掌声叭叭作响,我们知情况不妙,一个个悄悄地离开了。刚才还一睑虔诚,现在却都相对会心地微笑。大家都称赞导游机智,又免了一次出一血,不出钱总比出钱让人高兴。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