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村社会公德调查及建设对策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散文 >
 
湖南农村社会公德调查及建设对策
2017-04-26 11:27:55 /故事大全

社会公德是是人民共同生活在一起所共同遵守的公共生活准则和道德准则,它是自人类存在以来就与之俱在的,它是人们一切言行的伦理基础和社会精神文明的表现。有了良好的社会公德,人们才能生活在正常的社会秩序中,正常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它能陶冶个体道德情操,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貌,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们总是将社会公德的目光放在经济繁华的城市之中,实际上,社会公德是反映国家意志和民族共同利益的道德规范,它所包含的范围和表现方面是大众的,普遍的,而农村这个经济和物质的弱势群体,总是容易被人们所忽视。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农村的社会公德建设更值得探讨和研究。

一、湖南农村的社会公德现状

为比较全面地了解湖南农村社会公德现状,在此对湘南某市六县的一抽一样调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了解湖南农村社会公德的普遍现象,为以后的公德研究和教育改革打好基础,具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

一抽一样调查对象为300人,其中包括:主要为长期居住在农村的居民,湘南某市南六县的农村居民,原农村户口居民,农村户口在外务工居民,农村户口在外读书、学习、工作的居民等;调查对象均为在农村生活过或者长期生活的农村居民,年龄在18岁至40岁之间,占总数比例的35%,40岁至80岁之间占65%;小学文化程度占20%,初中文化程度占40%,高中文化程度占3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5%。从调查的对象实际情况来看,居住在农村的居民大都年纪比较大,年轻的文化程度高的基本都在外地,因此构成湖南农村社会公德的群众主要以留守在农村的年老居民为主,他们直接代表了湖南农村精神文化公德的现貌。

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湖南农村居民的公德意识有他们一定的道德准则,比城市人更爱遵守道德守则,由于性*格方面比较内敛沉默,很多方面不如城市居民容易沟通,他们的公德意识比较缺乏集体观念,相比之下比较封建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对待国家民族的态度上,农村人对政治不敏一感,爱国之情比较空乏,没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是非观念。比如,当电视新闻播放国家领导大选时,50%不知道是怎幺一回事,30%的人对谁是领|导|人并不关心,10%的人对新领导没有信心,只有10%的人稍微了解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成员;当听到国外反华势力搞分裂活动、制裁中国和否认历史时,40%的人对此麻木不仁,30%恐忧动乱,只有10%的人对此气愤并坚决反对;当听到重大fu败案件时,98%的人对此深恶痛绝,远远超过对国家分裂等新闻的反应之大。从这里可以看出,老百姓比较注重自己的经济利益,认为国家大事是当官的事,只要不危及自己的切身利益,一般不会做出很大反应。

2、在对待他人的态度上,农村人朴实善良,大方好客,就是陌生人也会热情款待,如遇上远地的陌生来客,定会请至家中拿出最好的东西尽情款待,邻居之间亲如一家,和睦友好,白天可以不闭门户,这是比城市好的最大一个优点。偷盗抢劫,坑蒙拐骗之事在农村极少见,在一家出现困难的情况下,100%的乡亲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给予帮助;在道德败坏的情况下,70%的人对此极其憎恶认为最不可恕,20%的人认为事有苦衷才铤而走险,只有10%的认为世道带坏人心。

3、在对待生态环境的态度上,农村人最爱惜自己的土地和森林,他们不善于接受新的事物,对伴随着自己生活的土地和生存资源特别爱惜。比如,对破坏土地和森林的事,90%的人认为这是破坏祖宗财富和自己赖以生存的本钱的行为,96%的农村居民认为失去土地和森林树木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虽然是从迷信的角度来看,但他们爱护大自然的心情和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早在困苦的年代,很多人都喜欢打猎野生动物和一些稀有的动物为食,在开化教育之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意识的觉悟,人们已经不再猎杀野生动物,并对那些稀有的予以保护,以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二、湖南农村社会公德的缺陷和形成的原因

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人的公德意识和公德行为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农村人的封闭自守,落后偏见还是很难与当前中国社会公德的总体水平相适应,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根本上去寻找原因,针对地方的特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下对政策和方针来从本质上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在:

公德认识不足行动有余,是农村居民在社会公德前的一个尴尬面,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低于城市,受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封建思想残余深厚,不容易清楚开化,在固守道德标准的同时也容易固执己见,墨守陈规,他们往往说得比较少,做得比较多,在封建家长的影响下,会无意识地为自己定下许多不可逾越的道德规范,从而也形成了大家共同遵守的社会公德合约。

1、封建思想难以开化,文化程度落低。在农村家庭中,至今为止,重男轻女的社会劣像还是非常严重,生儿子传宗接代的思想仍旧根深蒂固,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40%的家庭为了生了一个儿子,偷偷在医院贿赂医生检验性*别,或者为了逃避zheng府的追究,常年躲在外乡,荒废家中田业,不仅仅造成了家庭负担的加重,而且造成国家人口程黑市状态上涨不止,更对自己的儿女心理成长和环境带来了不利的一面,一方面是教育素质跟不上,影响孩子今后的前途和发展;另一方面对儿女关爱失衡,造成孩子心理健康障碍,对孩子以后面对生活的信心大打折扣。

2、学历偏低和年龄较轻者公德行为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比较差。如:在调查对象的范围中,小学文化程度占20%,初中文化程度占40%,高中文化程度占3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5%。赞成支持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占5%,不闻不问的占5%,矛盾犹豫琢磨不定的占10%,反对厌恶的占50%,抵触情绪强烈的占30%;认为生儿生女一样可以养老的占20%,认为非要儿子传宗接代的占90%以上。凡是年纪上35岁以上的,90%以上认为儿女并不平等;在农村家庭中,80%以上的农村家庭至少有两个孩子,独生子女政策在农村社会实行起来还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3、在对待zheng府政策方面,70%的农民并不能从正面的角度来理解国家政策的实施,60%的农民总是认为zheng府是故意在损害老百姓的利益,75%的农民在计划生育的政策上认识偏激,80%的农民认为zheng府官员是tan官,只有极少部分的农民能清楚地意识到国家政策的正确性*,这个比例的人数主要占文化程度达到高中或者大专以上的成员中。由此可见,农村公德薄弱的主要形成原因还是因为文化程度低引起的和封建思想残余的根深蒂固,其中也包含了当地zheng府宣传不当,在执行任务中采用的暴力手段令农民反感和抵触,这和国家干部的职责失得有而后内大的关系。

4、与城市贫富差距的悬殊的影响。在中国,存在一种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城市与农村贫富差距太大,城市人优越感将农民打下一个尴尬自卑的位置,农民工在城市劳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他们的勤俭和朴实在城市人口中就变成了“土”、“邋遢”、“乡吧佬”、“素质低”,将他们远远地排斥在城市文化之外,社会经济的冲击和泡沫式的快速发展,使社会公德的底线开始扭曲,发生了一些畸形的变化,如“笑贫不笑娼”等等,这些都是由于经济冲击造成的社会公德问题。

从以上调查可以得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带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一发展。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西方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也不可避免地渗透进来,虽然这些经济的冲击力量不如给城市带来的大,但在农村中已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农民在文化程度上需要一个很大的提高,要加强农村社会公德的建设,还是必须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农村社会公德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0%,中国的社会公德建设决不能撇开农民来做,一个国家的总体社会公德建设就不能只建设其中的一个方面,农村经济建设在城市的建设之后,社会公德的建设也要在经济上了一定的阶段之后尾至而来,公德既然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共识性*准则,就应该将全国大众的社会公德全面提升起来,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主义和谐国家。

1、所谓“树基于木,房基于土”,要想抓好农村的社会公德建设,首先要从当地zheng府的做好,做好农村教育宣传工作,搞好政民关系,使zheng府取得农民的信任,以便以后在农村中顺利的开展各种工作。农民对zheng府的偏见和冲突是长久以来zheng府施力不当和欠缺沟通所造成的,要想取得农民群众的信任,zheng府官员必须严于执法,克己奉公,杜绝出现贪一污和fu败及暴力事件的发生,为一党一和zheng府创造良好的声誉,亲近民众,合理宣传,才能构建良好的政民关系。

2、加强学校教育,留住在校学生,提高文化程度水平和道德素质修养。古语有言“不明其意不辨其为”,一个人若是不懂得那幺多的道理,他就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到底是对还是错。农民的文化低落和其自身的封建思想造成了他们的愚昧无知和落后,他们固守在自己认为对的和祖上传下道理里不思进取,要想改变农村的社会公德面貌必先要改变农民的思想和观念,只有更新思想和观念才能令他们明白事理,纠正错误,才能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中国社会面貌的总体发展。

3、祖国的希望在于未来,从事实出发,年纪达到35岁以上的农民已经很难再更新观念,他们可以在经济方面接受新的变化和更替,可是并不能从封建思想中彻底地根除其封建思想残余。因此,新的一代农村社会道德建设只有从新一代的青少年身上着手,大力开展农村学生公德教育,加强新时代的理念灌输,彻底扫除其家庭遗留的落后思想和陈旧观念。这些问题就要从农村学校的教育方面狠力抓起,因此学校和教师肩上的重担亦是任重道远。

4、社会公德法制化,在于农村来讲,法制的意义也非同小可。从保护森林环境来讲,要赋予农民勇抓盗贼的责任和义务,实行赏罚制度;从zheng府实施政策方面来讲,对冥顽不灵的抵抗者可以实施惩罚,但不应实施暴力行为,应该以调解为主,惩罚为辅,将政民关系放在第一位,不应该为强行实施任务而导致民众对zheng府失去信心和产生敌意。

5、物质是精神的基础,没有好的生活条件,生活水平提升不上来就难以谈到精神和公德建设上。因此,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也是当前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想解决农村经济问题,要从根本上入手。90年代初,农业赋税繁重,农民收入低,人口多,生活水平低下,教育文化程度低,许多农民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90年代中,农村农田已逐渐荒废,农村人口大部分倾向于外地务工,家中只留守老人与儿童,农田荒废程度大,农业生产减少,加之年轻健壮农民常年居住在外,给zheng府的工作实施带来许多不便和障碍。zheng府应当大力鼓励农民科学种植生产农副产品,虽然农业赋税已经减免,但农民补贴的发放仍旧存在不少弊端,农民种地没有保障,收入太低,吸引不了农民回乡,农村经济就难以发展起来,因此,要解决农村经济问题还是要从最基本的地方来着手。

在我国,近年来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公德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公德教育方面,农村水平与城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加强公德教育仍然是农村面临的一项长期重要任务。公德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职责:家庭教育是公德教育的启蒙教育,对人们公德意识的形成具有启蒙和奠定作用;学校教育是公德教育的正规教育,对人们公德意识的形成具有规定和指导作用;社会教育是公德教育的持续教育,对人们公德意识的形成具有巩固、强化、监督、矫正作用。家庭、学校、社会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自己在公德教育中不可推卸的责任,认真履行各自的社会职责,齐抓共管相互配合,把公德教育落在实处。农村的社会公德建设问题虽然任重道远,但只要紧随一党一的正确指引方向,结合zheng府的政策要求,以人为本,定能将农村的社会公德建设带上一个新的界面,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精神文化,改变农民陈规陋习,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新面貌,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和谐社会主义新中国。

资料来源:

1、《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作者:廖述辉,2005年1月9日,海南日报

2、《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者:康会敏,2008年1月18日,农民日报

3〈〈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来源:2005年07月27日,今晚报

4、智慧人生网站,社会公德专栏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大纲及网站的资料

6、湖南省永州市南六县的农村现况统计情况表

特别鸣谢永州市教育局、统计局、市经委、计生局有关工作人员的鼎力支持和帮助。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不再强权教育
下一篇:系鞋带 摘星星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