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的资本

 
“惠民”的资本
2015-07-04 06:09:23 /故事大全

把正在发生的一切称为创新大潮也好,称为泡沫也好,资本俨然成了“活雷锋”,其对社会的“倒贴”正在事实上履行着财富再分配的职能。

我是个被时代推着走的人,总是被新鲜事物落在后面。虽然“朋友圈”早就被各类“专车”的软文无数次刷屏,但还是在蹭了一个朋友叫的专车并跟司机聊了一路之后才对这类手机应用软件产生了兴趣。然而兴趣一上来,便如同老房子着火,一发而不可收拾,我下载了若干个此类软件,并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把它们尝试了个遍。

开“专车”的群体不同于出租车司机,背景各异,短短的路途上总是可以找到话聊,这样的经历的确有趣。而且,打“专车”确实便宜。

我免费坐了好几次车,因为这些软件基本上都有首次乘车的优惠,只要路程不太长,事实上就是免费的;还有一家公司推出了0元用车,跟买彩票一样,按免费用车下单,运气好了就能赶上,结果真被我赶上了一次。

每用一次车,都用优惠券赠送。有几次乘车,使用了优惠之后,只支付了与地铁票价相当的费用。此外,还有过花了低于出租车资费的价钱而乘坐了奥迪A6L和宝马5系等中高档轿车的经历。

一方面是乘客一方感受到了实惠,另一方面,开专车的司机们也很赚钱。各家运营打车软件的公司政策不同,但补贴司机的力度都不小。司机月收入一两万是很正常的,一个专车的小伙子说打算换车,因为车型不好,乘客不愿意选他,如果换成同等价位但品牌认知度更高的车会挣得更多,他说他拉过一个去酒吧喝酒的乘客,此人恰好也在开专车,因为开的是宝马,月收入可以达到五六万。

除了专职运营专车的人,开车上下班的白领也可以开顺风车,每天只要早出一会儿晚归一会儿,虽然挣不太多,但把油钱和保险费挣出来还是不成问题的。

如此看来,打车软件开创了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然而,打车软件不过是移动互联网时代O2O浪潮的一小部分,一位朋友告诉我,现在可以花3块钱吃到晚餐,花5块钱约上门洗车或者做保洁,还可以花5毛钱做美甲。她感慨道,好好享受这个时代吧,没占到便宜就算吃亏。

便宜像是天上掉下来的,但肯定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来自资本的大手笔投入。时代真是变了,此前的基于个人电脑的互联网泡沫是“烧钱”,培养了用户免费上网的习惯,如今基于手机的移动互联网泡沫简直就是“撒钱”,是“倒贴”,给用户提供实打实的产品和服务。

创新要颠覆旧有,于是就会受到阻碍。比如,打车软件目前还面临合法性的问题,各级政府反复重申私家车从事专车业务属于非法营运,表示要加大查处力度。我就遇到过一位老爷子,春节后听说这个行当火了,特地买了辆车跑了起来,结果没干多久就被抓住了,罚了一万三。

专车的未来是我乘车时喜欢跟司机讨论的话题,比如容易形成的共识是,这个新事物已渐成规模,多方收益,想取缔很难。一位老师傅说了一句经典的话:这玩意儿不应该取缔,它惠民哪!

这个认识实在是有意思。“惠民”多用来描述政府的政策,指的是平衡贫富差距的再分配行为,如今竟然成了加在资本头上的形容词了。从表面上看,这样的词语组合是成立的。把正在发生的一切称为创新大潮也好,称为泡沫也好,资本俨然成了“活雷锋”,其对社会的“倒贴”正在事实上履行着财富再分配的职能。

朋友的感慨是有道理的,让我们享受这个时代吧。但不可回避的疑虑是,这样的好事能持续多久,以及资本的属性是否发生了改变。这恐怕需要另文讨论了。

李北方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