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碱业工人简史(2)

 
北戴河碱业工人简史(2)
2015-08-20 07:48:15 /故事大全

K在大学里学的是德语,他能看卡夫卡的德文原著。他常用的化名K来自于《城堡》里的那个土地测量员。

K是杂志选题的重要讨论者,虽然他不是编辑部的工作人员。他们讨论的内容经常来自知识世界的偏僻角落。

这一个晚上,他们从魏玛政府的民主选举聊到了苏共对德共的支持,从希特勒聊到了斯大林,从芬兰聊到了卡廷森林。

苏联时期,古拉格

许多人知道“北碱”是因为《如何进入古拉格》这篇文章。这样的标题具有天然的吸引力。“这是绞架幽默,‘北碱’的文章许多都有这样的味道。”RJ说。

绞架幽默(gallows humor)指在极度无望的困境下,用轻快的幽默以对之,比如,死亡近在眼前时,说个冷笑话。

由于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太有名,“古拉格”在西方被用来指称苏联的劳改营。

“在所有进入古拉格的方法中,撂闲话儿应该是最轻松快捷的一种。”这是dufake写文章时惯有的笔触。苏联时代的《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第58条第10款规定,“进行其内容旨在号召推翻、破坏和削弱苏维埃政权或者完成某种反革命活动(本法典58-2至58-9条款)的宣传鼓动,以及散布、制作和保留同样内容的材料和书籍的人员,将被追究本法典第58-2条款中规定的社会治安措施。”苏联的“58条犯”便由此而来。dufake找到了当时构成“言论罪”的一些史料记录。

“报纸上说苏联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商店里还是什么也没有。”

–利波夫 1948年

“要知道,这是医学,是一项极其精确的工作,不是马克思主义。”

–特拉赫腾布罗依特 1951年

“为祖国我愿意干杯,要是为斯大林那就算了。”

–伊格纳季耶夫 1953年

……

在“北碱”的微信公号里回复“我要砸碱”,就能看到这一篇。

微信公号里还介绍了立陶宛的古拉格公园。苏联解体之后,过了十几年,立陶宛政府发现年轻人都不知道苏联时期的事情了。很多中小学生对苏联历史非常不可思议,觉得犯人被关到古拉格里面为什么不跑呢。“为了教育青少年,搞了这么一个公园,组织中小学生都来体验一下。”

这让人想到巴金当年提出的建立“文革”博物馆的建议。

1984年,大洋国

dufake出生在1984年的北京。从小就是不安分的孩子,有收集怪异事物的“恶趣味”。这种古怪的眼光,让“北碱”的文章看上去如同天外飞仙。

1985年,中国出版了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的中译本。当年,这是内部发行的资料,按照规定,需要局级以上介绍信才能购买。

微信里那篇关于“1984”的文章,是dufake到现在这家杂志工作之后写的第一篇稿子。彼时,斯诺登事件刚好发生,又引起了大家对“老大哥正在看着你”这件事的注意力。

奥威尔在1948年设想着1984年的世界,写下这本饱含隐喻的小说后不久,他便去世了。此后,《一九八四》在西方各国里,列入学生的书单,但在柏林墙以东,则是禁书。

“大洋国的形象不仅让自由世界的人民颤栗于它可能的到来,也让没那么自由的人们联想到自己所面对的处境和现实。”dufake说。

他介绍我去看匈牙利作家道洛什·久尔吉的《1985》,觉得这部模仿之作写得真好。许多作家都以此书为致敬对象,比如村上春树的《1Q84》、王小波的《2010》。“《2010》是王小波的遗作,他死的时候没写完,我觉得这是他写得最好的,他所有作品里,我最喜欢的一本。”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离苦得乐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