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铁骊和他的电影(4)

 
谢铁骊和他的电影(4)
2015-07-26 08:45:03 /故事大全

值得一提的是,在谢铁骊一贯拍摄的历史题材或二三十年代背景的风格中,《清水湾淡水湾》确实是一部“当下”的、反映现实的作品。这部电影表现了谢铁骊对于现代都市生活的思考,也是谢铁骊作品中为数不多的现代题材。《清水湾淡水湾》根据周滇的小说改编,故事背景发生在上海。谢铁骊再一次将电影的外景拉到他熟悉的“小桥流水人家”,片中用了大量移动镜头拍出了苏州当时的水乡韵味。电影中也出现了那首著名的“江南小镇意象”的诗——戴望舒的《雨巷》。这部片子虽仍保留着时代特点——人物塑造上阶级划分明显,但其间水乡的小清新元素,如丁香一样的姑娘的人物塑造,在今天看来也仍有一定可取之处。

谢铁骊晚期由重要的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当属《红楼梦》。这部6集的电影历时5年拍摄,并且谢铁骊在拍《红楼梦》的时候,身体上曾出现巨大危机。据《两步跨生平》这本书描述,谢铁骊当时在家里,因为想放一个花瓶到高处,就站到一个椅子上,一不小心从椅子上摔下来,头撞到了暖气片。当时出血了,但他没当一回事,可没想到这一磕碰,却发展成后来严重的颅内出血,换了几家医院都没有治好,最后发展到了瘫痪、大小便失禁的地步。有幸的是,后来转至空军总医院,在进行开颅手术抽了整整一酒杯的血以后,谢铁骊终于脱险,电影《红楼梦》也得救了。

“谢铁骊的电影版《红楼梦》和50年代的《红楼梦》戏曲片不太相同。戏曲片着重在反抗,谢铁骊版则更复杂,平和当中透着感情,感情背后又有着复杂的社会机制。”钟大丰说。

除此之外,《包氏父子》是我除《早春二月》之外最喜欢的一部谢铁骊作品。这部电影是根据作家张天翼1934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改编,看得我几欲泪下。片中把那种父母无条件的爱和宠以及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始终不明白甚至糟蹋父母苦心的这一主题讲得很“深”。电影中,老包是某府的一个下人,但由于孩子自幼丧母,所以他一直对儿子极其宠溺。儿子要上学,他便一直供着,自己棉袍十几年没做新的了也要供着,然而儿子小包却在当地的“贵族中学”里开始滋生青春期的攀比,望着自己寒酸布鞋的双脚想要同学那样崭新锃亮的皮鞋,也要像同学郭纯那样搽进口头油,在父亲已经举债的情况下还要买新的篮球衣……其实细看起来,《包氏父子》很让人心酸。我认为表现的东西或许比《早春二月》还更深刻些,然而这部电影却没有取得《早春二月》那般的轰动。这或许是由于电影放映时我国已是80年代,人们开始追求一种“新”,而不想对过去的“旧”有太多牵念。“80年代是一个比较文艺的时代。谢铁骊用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对近现代文学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进行了重新发掘。这表现了他应对新时代的某种方式。”钟大丰说。

在被问及谢铁骊的导演风格时,陈山教授是这么概括的:“我认为谢铁骊一直在追寻一种比较‘文化精英’的风格。谢铁骊和谢晋不同,谢晋追求的是‘叙事’,即如何把一个故事用电影的方式讲得好看;而谢铁骊更强调一种精神内涵、哲理性的东西,他考虑的是一种文化精神。他能把《今夜星光灿烂》这样一部战争题材作品也拍得那么有内涵。他镜头语言的运用也很现代,比如说《智取威虎山》。谢铁骊在逆境当中也能往前突破,让自己在‘文化精神’上下功夫。他抓‘文化气质’抓得特别好,比如《早春二月》中萧涧秋跳起来摘树枝的那个举动,就很传神。”

《两步跨生平》这本书里,作者付晓红描述了她访问《早春二月》的女主角谢芳的情形。谢芳说自己曾对谢铁骊说:“其实萧涧秋就是你。”谢铁骊听了后说,孙道临40年前就说过这句话。在很多人的一生中,很少能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并把它们做得很好、成为流传后世的经典。谢铁骊在自己的“早春天气”中创造出了《早春二月》,而这部作品也因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主创人员等发自内心并和自身境遇结合得如此微妙的打磨,成为中国电影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特别的精品。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