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童话?

 
为什么读童话?
2016-12-05 11:28:53 /故事大全

安徒生的《影子》,讲了一个很古怪的故事。

一个来自寒带的学者,到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热带地区。以前,学者的工作是些“关于天真、关于善、关于美”的文章,但谁也不愿意听这类的事儿。到了热带以后,强烈的阳光把学者的影子变成了故事的主角,它脱离了主人,跑进“诗神”的宫殿,从那里出来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人”。它声称自己看到了一切,并且懂得了一切,还指责它的主人没有看清这个世界的真相。

然后,这个自称洞悉了人间之真相的影子,诱惑学者与他一起旅行,一路上不着痕迹地将自己与原来的主人掉了包——影子成了主人,而主人成了影子。然后,与所有童话故事一样,他们遇到了一位公主,这位公主以“目光锐利”著称,却轻易为影子所骗。他们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学者却无缘得见,因为他早已被处决。即使以安徒生的标准来说,这也是一个异常悲惨的结局。

这个故事被收入诗人蓝蓝编选的《童话里的世界》里。当问到安徒生那么多童话,为何偏偏选了这一篇时,她说:“童话就像诗歌一样,其迷人之处就在于,有许许多多阐释的可能。”

在她看来,安徒生也许是在谈诗歌语言的魔力,也关涉诗歌与良知的关系。诗歌所创造的形象大于诗人,并能获得独立的生命——正如影子所说:“如果我想摆脱奴役,赎回自由,我也可以办得到!”同时,她也认为,使用诗歌语言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因为诗歌一旦成为工具,为邪恶所利用,就会变得非常可怕。对于影子的故事,她至今仍有许多不解之处:影子何以从“诗之宫”出来后便获得了如此巨大的能力?或许是诗歌特有的语言方式赋予了它这种魔力。它所说的“我内在的天性、我的本质,以及我与诗的关系”到底是什么?仅仅是一个阴谋者的妖言惑众,还是作者另有深意?

但正是这些“为什么”,是她挑选这批童话的首要标准——“当一个人愿意让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时候,能够思索并问‘为什么’是第一步。”

《万古》杂志的专栏作家达米安·沃尔特在一篇名为《大逃亡》的文章中写道,今天的我们可能面临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体逃亡——从令人失望的现实世界撤退,穿越到恶龙、女巫、吸血鬼的幻想世界。这些纯属幻想世界的印记正从极客们的罪恶小乐趣变成大众文化的宠儿——图书、电视、电影、游戏里比比皆是。

在作者看来,这是当下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绝妙的反讽:在科学技术驱动之下的现代社会,崇尚科技,背离神明,拥抱现实,但技术并没有消灭我们对魔法、恐惧、神秘的强烈兴趣。我们清空教堂,紧接着就把它们改造成了电影院。《哈利·波特》和《饥饿游戏》取代了《圣经》;我们想象力的内在世界曾经是祈祷和灵修之所,现在则嵌入到了计算机构筑的数字疆域中。当所谓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之类的技术真正混合了现实与幻境之后,我们如何能忍耐回到现实?

也许,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人从来都是不肯接受现实的动物。我们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逃避现实,有时候愚蠢,有时候荒唐,但有时候也充满了奇思妙想。比如童话,一石一木,一草一树,一虫一鸟,都蕴含了语言无穷的潜力和世间万物的奇妙。这些奇思妙想虽然看似与现实完全背反,却为心灵、心智和想象的真实留出了空间。

托尔金在《论童话故事》中所提出的,童话的第一个功能其实就是“恢复”。他所谓的“恢复”是一种重新找回的过程——找回清晰的视野。这并不是说要加入哲学家们的讨论,去“看到事物的原貌”,而是试图“看到我们本应看到的样子”——这些事物是外在于我们自身的。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对身边事物熟视无睹,万事万物都变得模糊不清了。我们需要“擦亮自己的窗户”,这样世界就会变得更清晰,我们也能从熟悉感、贫乏感和对事物的占有感之中突围。

比如《童话里的世界》里收录的第一篇故事《黑羊》,与其说是一篇童话,不如说是一则直指社会政治现状的讽刺寓言——

从前有一个国家,人人都是贼。这里的人们一直过着幸福的生活,因为他们互相偷窃,互不指责,互不亏欠,相安无事,没有谁要站出来破坏这里的和谐安定,因为每个人都是这一偷盗社会的受益者。直到一个诚实的人来到这里,他无力反抗这个社会的逻辑,但也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内心,最终只能饿死。

“这个故事让我惊出一身冷汗,不禁四下环顾,一边清点着自己身上属于贼的那一部分,一方面搜寻着周围出没的贼影贼形。我无法不去忍着心中绝望的痛苦,无法不去咽下那苦涩的尴尬和悲哀,盖因我既不是一只令人尊敬的黑羊,也绝不愿意当麻木变态的羊群中一只寡廉鲜耻的白羊。所以,我经常忧心忡忡地给身边的达人、孩子们讲这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国家,人人都是贼。”

“孩子也许听不懂这个故事,但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懂,而且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去追究,去问为什么?”蓝蓝说,“童话跟诗一样,都是培养人的敏感和想象力。我所知对善良一词最好的定义是:善良是对他人的痛苦的想象力。经受过这样的童话的滋养,具有了这种想象力,一个人就绝不会变得冷酷,也决不能忍受野蛮的生活。”

蓝蓝说自己六七岁开始读童话,但直到40岁的时候才恍然明白一个重要的道理——想要真正读懂一篇童话,你得拥有99岁的智慧。

在她看来,童话是一个神秘的套盒——你几乎永远不知道下一次再打开它时,它会有什么样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一篇杰出的童话,10岁时读和50岁时读,你会感觉自己读的不是同一个故事。比如她初一读到安徒生的《海的女儿》,但直到很多年以后一个下雪的深夜,才忽然明白,小人鱼真正想要的,并不是一个王子,并不是爱情,而是灵魂的不朽。安徒生写下的,不仅是一个童话故事,而且是对救赎与神学的思考。

《童话里的世界》一共收录了30多篇童话,是她陆陆续续花费10年时间收集而得,“都是一些可以有多重解释,能随着一个人的成长而继续生长的故事”。作者中除了安徒生、格林兄弟、宫泽贤治之外,还有大名鼎鼎的哲学家、诗人、作家、艺术家,还有科学家、博物学家、戏剧大师、演员等。其中哲思玄妙者如《儿童玩具的故事》《白猫和黑猫》,温柔深情、如诗如梦者如《给手表上发条的蟋蟀》,有雅诺什活泼明朗、童稚可爱的《我会把你治好的!》,也有宫泽贤治那神秘恐怖、读来令人毛骨悚然的《规矩特别多的地方》。

在《一封发烫的信》中,捷克作家、现代喜剧大师卡雷尔·恰佩克以天才的想象力,将艰深的哲思转化为一个可以被孩子的想象力所捕捉的童话故事——一到夜晚,邮局就变成一个充满了秘密和未知的奇妙世界。一群留着白胡子的小矮人跑来跑去,忙忙碌碌,有的负责叠信件,有的负责分邮件,有的称邮包、贴标签,有的数钞票,有的发电报……

工作完毕,小矮人就围成一圈拿信件打牌,而信件的价值由写信人的心意而定,比如最小的牌,二点,是说谎的信;次小的牌,三点,是公文和宣传单;四点是应酬信……衷心帮助别人的信是王后,爱人之间的情书是国王,而最大的牌则是掏出整颗心写的,像是妈妈写给孩子的信,这种牌是压倒一切的牌。更神奇的是,小矮人有一种奇特的方法可以判断这些信件的价值:没有感情的信是冷冰冰的,有感情的信则是温暖的,感情越深则摸起来越滚烫……

我个人最钟爱的则是《8点钟的诺亚方舟》,一个令人笑到喷饭的故事,作者是一位德国的喜剧演员。这是他创作的第一本小说,蓝蓝却觉得是一个“极幽默、极深刻”的童话。

大洪水要来了,诺亚方舟就要起航。负责传递消息的鸽子,终于找到了最后一对企鹅,并将两张船票送给了它们。这两只企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因为它们还有一个伙伴——一个品行有点问题的小个子企鹅。最终,“种族”和“责任”让它们冒险将小企鹅藏进了行李箱,偷偷带上了船……

一次荒诞的末日旅行,一只健忘抓狂的鸽子,三只荒唐可笑、亦正亦邪的企鹅,在一次次貌似天真傻气的争吵与辩论中提出了许多重大的哲学、宗教和伦理问题:帮助朋友可以走多远?是否应该撒谎?是否可以背叛?什么才是正当的行为准则?上帝存在吗?如果存在的话,他会赞成企鹅和鸽子的爱情吗?

关于这些问题,故事里没有提供任何现成的答案,而是不断地挑战读者去思考、去探究,不接受任何的预设与成见,而且如此地幽默和好玩。

“童话是幽默的文体。它以温柔的方式洞穿真相,能解构表面上看来很冷酷的无情的东西。欧洲有一个童话,讲一个小孩跟前突然出现一个巨大的妖怪,小孩觉得很好笑,就哈哈大笑,结果妖怪变成一股烟,消失了。”蓝蓝说。

主笔 陈赛

赞一个 (0)收藏 (0)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