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国家杜绝贪腐也是比较晚近的事,其原因不是制度一词就够的。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贪婪者的心态好比捕鼠器前犹豫的老鼠,明知有危险,却禁不住眼前的一点诱惑。这是因贪婪而导致的短视,一枚金币反射的光亮就能让人看不见长远的未来了。
马云说过,学别人成功的经验用处不大,更重要的是学习别人失败的经验,以便少犯错误。这话说得很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经常被人拿出来讨论。
崇祯的改革为什么失败是个引人入胜的话题,但我觉得明朝统治集团“要钱不要命”的那股劲头儿是更有趣的点。明朝末年,内忧外患,战事不断,打仗就要花钱,国库空了,崇祯就发动大臣们赞助。可是大臣们捞钱的时候起劲,让他们往外拿钱就不乐意了,谁也不肯掏。大把的钱最终去哪了呢?北京城破,都被刘宗敏抄走了。
更妙的是,崇祯自己也死捂着小金库不动。李自成后来发现,皇家金库充实得很,史书上记载,“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疑为十)两,镌有永乐字”。
如果崇祯能带头把钱拿出来充当军费,即便不能力挽狂澜,也能让大明江山多撑几天吧。再退一步说,如果大臣们以为只要投降新主就能接着过好日子,那崇祯为何宁可上吊也不动私房钱呢?这真是让人费解。我不懂心理学,但我想只有从心理学上才能找到一点合理的解释了,也许这是某种病态吧。
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被查处时,从家里搜出2亿余元现金,为数清这些钱,烧坏了4台点钞机。而魏本人平时生活简朴,骑自行车上班,穿得很普通,吃饭经常只点一碗面条。这样的反差实在是太强了,如果魏是个生活极其奢靡的人,住豪宅、开豪车、戴名表,他的行为反而容易理解一些。
徐才厚也有令人费解的地方,他被查处时,有些人送的钱还没来得及拆开。
一个处于饥寒中的人偷了面包,在道义上可以免于被指责。甚至有些普通人会对公务员因为工资低而寻求灰色收入的现象表示部分理解(在法律意义上对此类行为的界定是另外一回事),因为无论是谁,总要过活。可是在基本的生活需求已经得到解决之后,仍然呈现出无限的贪欲,就说不过去了。而像那些奇葩的贪官一样,贪并不是为了什么特定的目的,只是追求贪这个行为本身,就更超出了正常人可以想象的范围。难道贪成了这些人自我实现的方式吗?
有些人喜欢以“制度”的视角来解释这些现象。但这难以成立,因为“民主”的国家杜绝贪腐也是比较晚近的事,其原因不是制度一词就够的。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贪婪者的心态好比捕鼠器前犹豫的老鼠,明知有危险,却禁不住眼前的一点诱惑。这是因贪婪而导致的短视,一枚金币反射的光亮就能让人看不见长远的未来了。
民主国家有没有短视?当然有,新自由主义的发展方式就是经典的短视行为,为了短期利益,不惜破坏环境,制造分配的失衡,把社会推向崩溃的地步。一个危机发生,草草应付过去,就开始酝酿新的危机。放眼去看看,鼓吹如此发展模式的,不正是那些所谓的最聪明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们吗?这些人看问题的方式真跟崇祯皇帝有本质的区别吗?未必。
我喜欢做的事,是发现问题,然后把对问题的解释形成文章。可是面对这个问题,我失去了理解的能力。非要勉强为这种现象找个理由,也只能重复一句俏皮话似的感慨: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但是,人类为什么不能从历史中学到教训呢?那就真的回答不上来了。
逻辑失效时,只能求助于诗性的语言。我想起了罗大佑的一首歌的歌名:这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事。
李北方
赞一个 (0)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