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松浦弥太郎 ◎张富玲 译
收音机也好,皮包也好,自行车也好,世上没有不会坏的东西。
“反正已经用了很久,换个新的更划得来。”或许这就是当今的世道。把东西直接丢了比较省事,也不会有人说闲话。
不过对我来说,还是更倾向于把坏的东西修好了之后继续使用。东西总有用坏的那一刻,有了这个大前提,我认为东西坏掉的那一刻正是开始的时候。东西坏了,不丢弃、不添购新的,下决心修好它,并花时间修缮,我认为直到那一刻,它才真正成为你的东西。
与人交往也一样,经过冲撞、摩擦、破裂、产生嫌隙,然后关系才正式开始。
始终保持和睦气氛的交往很肤浅,一直要到产生纠葛,彻底发泄,互相伤害,一直以来的情谊破裂的那一刻起,你才算与那个人产生关系。
人心比物品更脆弱,而且可能会破裂好多次。每一个这样的关头,我们都像是站在分岔路口。
是选择从纷争中脱身,甚至不惜舍弃与那人的关系,还是选择不退却,袒露真心,努力地、用心地修补彼此的关系?
我总是选择后者。这就跟修理东西一样,不,应该说是更胜于它的考验。它需要你放下身段、不惜颜面,将说不出口的、羞于告人的事化作言语,甚至有时像个孩子般号啕大哭,绝不容许对心情有一丝敷衍。
尽管过程痛苦,但是当伤口和裂痕被细心修补之后,双方的关系一定会更加深入、丰富,从而体会到平静与满足的心境。
所谓丰富,指的并不是眼睛看得到的表象,而是隐藏在其中的故事。
就像不断修修补补之下穿了十年的鞋,对我而言,它已不再是一双寻常的鞋。对最初磨坏鞋跟的那趟旅程的回忆、几年后使得鞋尖绽线的那场意外,以及每次都细心替我修补鞋子的修鞋师傅的心意,使得那双鞋成了一个凝聚心意的宝贝。就算别人不知晓,但其中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就比任何昂贵的新品都更有价值。
与人交往也是一样,“我们曾碰上那种事,不过一起克服了”,有越多共同的回忆,双方的友情也会变得越真挚。
听到有些夫妇自从交往以后没吵过一次架,总让我觉得落寞、难以理解。难道有这种感觉的只有我一个人吗?
物品经过长年耗损会逐渐消磨,与人相处,熟悉之后如果不起摩擦反而危险。
只要把毁坏当作前提,你就能直截了当地与对方沟通。人数不用多,这样的对象只要有几个,人生就能变得丰富充实。
(金锋李摘自湖南人民出版社《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一书,刘树勇图)
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