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我跟项家人的关系,会从手足一般的亲密演变成相互敌视和仇恨。这才多少年啊,竟然恍若隔世。
我这个人,生长在一个持续战乱的时代,作为一个南方人,我从小耳朵里听到的,就是北方强悍的秦国军队如何像虎狼一样践踏、蹂躏、侵夺其他六个国家的土地。那时,秦国是首席霸主,楚国和齐国起初不甘示弱,企图和秦国争霸,但秦国经过变法,国力和军力强盛到没有竞争对手,尽管齐国与楚国在版图上不比秦国弱,但几乎每场战争,秦国都获得胜利,这使得秦国成为各国惧怕的超级强国。六国诸侯在着名的说客苏秦的建议下,相互联合起来对付泰国。依照六国的实力,假如真的能团结的话,不仅能够阻挡秦国的攻击,就是灭掉秦国,也不在话下的。于是六国都聘任苏秦为宰相,他身佩六国相印,随便出入于六国的王宫,所到之处,享受的待遇几乎与君王相等.所有的六国大臣,对苏秦都抱着既羡慕又妒忌还有愤恨的情绪。可谁知这苏秦的联合诸侯是假,企图以此谋取个人富贵是真。他跟他的同学张仪背地里商量好了,一个假装协助六国搞合纵(你们看一下地图可以知道,六国的版图,沿着中国北方一直朝南方相继摆布,成为一个纵向排列),另一个却跑到秦国,帮助秦国搞连横(也就是说服秦王.在六国里面搞拉一个打一个,破坏他们之间的合作,然后逐步蚕食他们的领土,同时做好灭国的准备)。这两人准备这么演双簧,一直演到地老天荒的。可是,他们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偏偏没想到,六国的国君们其实就跟他们俩的街坊邻居一样,喜欢斗心眼、贪小便宜,哪怕一起干活出力,生怕自己花的力气多,吃的亏大。而且,苏秦这个王八蛋最后还狂傲到爬上人冢燕国太后的床上去了,引起那些嫉妒他的大臣的攻讦。苏秦逃往齐国,可是在齐国,他更不安分,居然组织谋乱.引起齐国人的愤恨。先是有大臣组织对他的谋杀,他挨了刺客的利刃,险些身亡:后来。齐国国君将其处以车裂的极刑,也就是民间百姓说的五马分尸,死得可是惨烈。苏秦一死,六国合纵彻底瓦解,给了秦国各个击破的有利时机。秦国一改蚕食而为鲸吞,大大加快了平定六国的步伐。
第一场重大战役发生在秦国和赵国之间,地点是赵国的长平,战争的名称就叫长平之战。这场战争进行的时候,我已经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了。虽然我没有亲临战场,但不断传来的消息,印证了它空前惨烈和残酷的情景。尤其是它的最终结局.让整个六圈之人,个个摇头叹息,唏嘘饮泪.心中惊恐,肝胆俱裂。每当议论到这场战争。所有人都感觉到世界末日的临近
也许,我该把这场战争的过程讲得稍微详细一点,让你们体会一下我们那个时代的罪孽和黑暗。
这场战争,前后耗时三年。光后期的大决战就进行了整整六个月!
它的起因,跟它们共同的邻国韩国有关。
韩国,与秦国边境线很长.而且犬牙交错。尤其它的上党郡,如同一块楔子,嵌入秦国的领地内,就像一根刺扎在那里一样。当时的秦国国君秦昭王(也即秦始皇的曾祖父)极想把这块地弄到手,于是发动了一场对韩国的战役。这场战役中,他先派遣军队。从野王一带横穿过去,将韩国一截两断.上党成为一块被从本土割下的肥肉。韩国君臣对秦军的战斗力十分畏惧,大家商议.上党反正已经保不住了,不如干脆献给秦国.换取秦围的休战,以谋得喘息的机会。于是一道君命下去,让上党太守冯亭做好投降准备。谁知上党百姓却不肯当秦国臣民,韩、赵两国很早以前同属晋国、两国分家后,百姓之间结亲交往还是一卜分亲近,听知上党要并人秦国了,他们纷纷逃亡,去往赵国投亲靠友。这冯亭见百姓不肯降秦。便想了个驱使韩、赵两国联盟对抗秦国的办法,派人跟赵国国君接洽,要把上党献给赵‘国。
上党一郡管辖十七个县,端的是好大一块肥肉,不费一兵一卒,平白进账十七县,这样的好事,赵王哪里hold得住?明知是虎口夺食,他也顾不得后果.当即派号称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前往接管。
秦昭王听得就要到手的偌大一块肥肉被赵国生生给抢了去。心头的愤怒可想而知。他马上派遣大军兵分两路.一路进攻韩国,直逼荥阳,威慑韩国君臣,令其不敢起兵助赵:另一路则直驱上党,意欲一举“夺回”这块肥肉。
上党赵军接战不利,退至长平。赵王派老将廉颇倾赵国精锐部队前往救援。企图将上党再夺过来。这个廉颇,大家都知道的,是战国时期着名的将领,他有着十分辉煌的战争业绩。他曾经带领赵军,多次击败秦军的进攻。在讨伐齐国的战斗中,他率领赵军长驱直人.逼近齐国都城。让齐国君臣一片惊恐。人人都称他是百胜将军。但是,令赵王想不到的是,廉颇和秦军交战。始战不利,不得不退守丹河,与秦军隔河相拒。经过长年励精图治的秦国,其军队战斗力早已远远跃居六国之上,赵军尽管实力也不弱,但与秦军相比,还是难以与之对抗。廉颇一交手便明白双方各自的分量,他只能采取坚壁清野。死守不战的策略,跟气势汹汹的秦军来一个“拖”字诀。不过,这一拖也拖得实在够长,从头年到次年再到来年,前后三个年头,双方都没有打过实际的大仗。秦军三番五次挑战,赵军就是避而不理,恰似今天楚军与汉军对峙的局面。久战不决,双方都有些耗不起了。秦昭王在谋臣建议下,行使反阀计。意欲除掉廉颇:而赵王对廉颇的如此战法也十分不满,国力空虚,经济受累,后勤供应几乎面临断绝。这就像木匠做活,对上了榫头一样。赵王和秦王的想法有了不约而同的一致。赵王派人去秦国议和,秦王则有意透露出廉颇拒战,实为做降秦打算的假情报。得到这个情报,赵王立即撤换廉颇将军,把另一位名将之子,谈起兵法来口若悬河的年轻将领赵括,任命为赵军统帅,取廉颇而代之。
这个赵括.其父亲赵奢是战国时东方六国的八大名将之一,作战经验丰富,为赵国屡建奇功。赵括从小生长于将军世家,饱读兵书.喜谈军事,理论上一套一套的,放在今天,当个军事院校首席教授恐怕都绰绰有余。可他的父亲却有预感:说,如果将来他担任赵国的军事指挥官,赵军将不可收拾。赵奢死后,他夫人没有忘记丈夫的话,对儿子的军事才能也不看好。当赵王要任命自己儿子为赵军统帅时,她主动找到赵王,劝阻王命。可赵王对廉颇已深怀疑虑,必欲去之而后快。满朝找来找去,能代替廉颇的只有赵括一人,况且赵括跟君王拍了胸脯的,他担任赵军主将,只要三个月,便要将秦军打回老家去!于是赵王坚决不肯收回成命。
赵括担任赵军主帅。果然正中秦军下怀。秦军以诈败的方式,将赵国前线的四十五万大军全部引诱到一个叫长平的谷地之中。秦军的六十万大军将谷口封死,两军在这里展开了长达四十多天的激战。这场战争.为东周五百年历史当中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战争之一。赵军被死死围住的日日夜夜。组织多场突击战,均无法攻破秦军长枪劲弩组成的包围圈,以致到了后面。粮草尽绝。士兵们竟然相互屠杀以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