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槌鸟的故事

 
棒槌鸟的故事
2016-12-14 22:43:07 /故事大全

在完达山脉的原始森林里,有一种喜食人参果实颇受放山人崇敬的鸟——棒槌鸟。哪里有棒槌鸟的鸣叫,哪里就能挖到人参。

按挖参人的风俗,进山挖参称“放山”,挖参即“挖棒槌”。棒槌鸟显然是和人参有着不解之缘的鸟。那么,棒槌鸟究竟是什么鸟?它的叫声什么样?有的资料说,很多放山人也未曾亲眼看到。甚至有人断言:棒槌鸟根本不存在,如凤凰一样纯属民间传说。这就使人们对棒槌鸟的认知扑朔迷离,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其实不然。

乌苏里江畔完达山余脉有个叫独木河的小村落,住着一户放山人家,祖孙三代挖参。主人周敦学今年87岁,从事挖参行当已有60年。他的长子周辉成60岁,从18岁起跟随父亲放山,他和父亲及弟弟在山里都曾亲眼见到过被誉为仙鸟的棒槌鸟,对棒槌鸟的叫声更是耳熟能详。周辉成介绍:棒槌鸟有两种,一种称之为:“王干哥”,长约20多公分,淡黄泛绿色的胸脯,脊背呈灰色,鸣叫时多栖息在树的顶端,发出清脆、悠远的“王干哥”的呼唤声。另一种棒槌鸟叫做“李五”,周辉成本人未曾见过,听老放山的父亲说,早年偶尔见过几次。其特征是:比乌鸦显着小,头部呈黑色,腹部灰白,羽翼间杂有白色,叫时发出“李五”、“李五”比较低沉的声音。但山里人却极少有人见到。为什么棒槌鸟会发出这两种奇特的叫声呢?

东大山里流传着这样一则民间故事:从前有两个人是把兄弟(王干哥、李五),亲娘生的叫李五。一日,兄弟俩放山时走迷了路,最后李五侥幸回来了。为娘的一看亲儿子回来了,王干哥未归于心不忍,就催促李五再度进山找寻,结果俩人终不得归饿死于深山老林,变成了两只棒槌鸟。叫“王干哥”的鸟就是李五,叫“李五”的鸟就是王干哥。因为李五寻找王干哥心切喊声颇频,而王干哥的回应则相对少。所以,现在放山人白天在山林中听到棒槌鸟发出“王干哥”叫声的居多,听起来声音格外清脆、寥远,而发出“李五”叫声的鸟就相对少,声音也很沉闷。只有放山人露宿森林在夜深人静之时,才能偶尔听到几声。

周辉成说:他们放山时经常听到棒槌鸟的叫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次,祖孙三代人在大山里挖参时,就是循着棒槌鸟的声音,在独木河村山南坡挖到了一苗二两多重的五品叶山参,卖出了好价钱。

虎林、饶河两县交界有个叫五林洞的地方,到了那里你就会看到参天的古木,就等于进入了茫茫的原始森林。这儿和独木河相距仅有百十里。八十年代初,我的一位司机朋友到山里拉木材时,就在这里遇到一位以采山、放山为生年届古稀的老妇人,津津乐道地谈起自己的祖上早年就曾饲养、驯化过棒槌鸟。经过驯化的棒槌鸟放飞捕食完昆虫,仍能按主人的口哨声飞回笼里。放山时就拎着鸟笼,待抵达适宜山参生长的环境时,打开鸟笼,棒槌鸟就能寻觅到人参果的踪迹,除了美美地啄食饱餐一顿,还会发出啁啾的呼唤声,引导主人采挖到山参。

当然,这个故事迄今已无从考证。但从另一面仍能印证棒槌鸟的确是客观存在的,并非像有些人那样想当然地将其视为神话传说。棒槌鸟在哪里鸣叫,哪儿就有山参,这是不争的事实。从老放山的嘴里,我还听到一则和棒槌鸟有关的故事。在东大山这个地方,清末时一位放山人在攀爬一株大柞树采摘巨大的猴头时,竟出乎意料地发现一苗生长在树窟窿里的入品山参。原来,那山参就长在树干与树枝相交的地方,内有丰富的腐殖土。是谁将山参种植在树洞里了呢?

据考证,把山参种籽植入原始森林树洞里的种参者,很有可能是棒槌鸟。喜食人参果实的棒槌鸟,吃完恰巧将参籽便在树洞里,洞内丰富的腐殖土加上丰沛的雨水和树浆,给山参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另一种情况,也不排除是松鼠、花栗鼠所为。因为这两种小动物也特别喜食人参果。与棒槌鸟一样,它们只能消化人参果的外皮果肉,而参籽则被排出体外。人参籽又特别怪,只有经过鸟、鼠的腹中走一过进行“发酵”才能出苗生长,否则还不出芽。这或许和农民在种植小麦之前经过浸种以提高其出芽率的道理一样吧?!

距独木河不很远的乌苏里江畔,有一座三百年前由挖参人出资修建的古关帝庙。早年,放山人在浩瀚的原始森林里采挖山参、求财保命。然而,又有谁能否认,这里面没有棒槌鸟冥冥之中相扶相帮的功劳呢?!

“棒槌鸟是一种迁徙类的候鸟”,放山人周辉成肯定地说。冬天在大山里是根本见不到这种鸟的,更听不到它的叫声了,因为他们早已飞到南方去了。只有在春暖花开,大森林里万木葱绿之时,大山深处才会响起棒槌鸟深情的呼唤。当然,并不是所有进入原始森林里的人都能听得到。

棒槌鸟清脆、高亢、悠远的歌喉,使大森林充满了无限的灵光,年复一年给山里人带来的是美好的期冀和吉祥!

来自:黑龙江新闻网

x.%63om>fenyetuijian();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