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之死背后的智谋较量

 
于禁之死背后的智谋较量
2016-12-16 09:36:27 /故事大全

史书中的于禁之死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包围曹仁,于禁率军救援,汉水泛滥,七军被淹,于禁放弃抵抗被俘,被关押在江陵,而曹仁的部下庞德却不屈被杀。后来关羽被孙权所破,于禁获释而到了吴国,直到黄初二年(221年)才被送回魏国。曹丕下旨,于禁兵败是洪水暴发所致,而不是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后来又命于禁去高陵祭拜曹操,并预先在陵中画有他战败降敌而庞德不屈的图画,于禁见到后,惭愧发病而死。

以司马光为代表,这个结局让后来读史的人匪夷所思,《资治通鉴》记载,“臣光曰:于禁将数万众,败不能死,生降于敌,既而复归;文帝废之可也,杀之可也,乃画陵屋以辱之,斯为不君矣!”这个“不君”的评判让人想起了《左氏春秋》里“不君”的晋灵公,但无论如何曹丕也不是晋灵公那样的昏君,怎会干出这样的恶搞?仔细研究于禁之死,便会发现其背后竟隐藏着孙权和曹丕的智谋较量。

孙权遣还于禁的寓意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孙权对于禁的评价,《吴志·虞翻传》载:于禁被关羽俘虏后,囚禁在城中,孙权释放了他,请他和自己相见。一日,孙权乘马外出,让于禁并行,虞翻呵禁曰:“尔降虏,何敢与吾君齐马首乎!”欲抗鞭击禁,权呵止之。后来孙权于楼船会群臣饮,于禁闻乐流涕,又遭虞翻的羞辱,“权怅然不平”。从这段记述里我们可以看出,孙权对于禁还是颇为喜爱的。

孙权嗜才如命,因国内叛乱一时流落东吴的蜀汉张裔都险些被孙权扣在东吴,《蜀志·张裔传》载:“权言笑欢悦,有器裔之色。裔出,深悔不能阳愚,即便就船,倍道兼行。权果追之,裔已入永安界数十里,追者不能及。”据《蜀志·杨洪传》记载,张裔流落时,诸葛亮曾经“相为悲叹,寝不安席”,如此被诸葛亮器重的重要人物,孙权甚至要扣下来,特别是要考虑到欲扣张裔之举是在邓芝使吴、吴蜀两国达成同盟之意之后。遣还于禁之前,虞翻曾经强烈反对:“禁败数万众,身为降虏,又不能死。北习军政,得禁必不如所规。还之虽无所损,犹为放盗,不如斩以令三军,示为人臣有二心者。”权不听。

为什么爱才的孙权在放还于禁和张裔的态度上如此迥异呢?孙权放还于禁实际上是给即位不久的曹丕送去了一个烫手的大山芋:你曹丕不是刚刚禅代做了天子吗,我看你怎么处理于禁。不要说曹丕,就连当时曹操闻知于禁战败投降,也是大为惊诧:“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可想而知,将于禁送还,执政经验尚浅的曹丕一旦在处理这位父亲创业老将的归还问题上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引起曹魏阵营的人心动摇乃至分裂。对于曹丕而言,难就难在于禁是曹操自兖州举事以来服役28年的,曾经战功赫赫的五良将之一;但同时于禁也是临危出难、弗克其终的将领。可以说,孙权割爱于禁甚至置虞翻的强烈反对于不顾,执意放还自己喜爱的于禁,这其间深藏着嫁祸于曹丕的智谋。

曹丕对于禁归还的处理

对于禁的归还,起初曹丕还是处理得相当得体的,“帝引见禁,须发皓白,形容憔悴,泣涕顿首。帝慰谕以荀林父、孟明视故事”,而且从裴注魏书里所记载的来看,他索性将战败归结为水灾暴至,非战之罪,并恢复了于禁的官职。

如果到此为止,就不会有后来曹丕不君的出现,因为于禁毕竟已经是“须发皓白,形容憔悴”了,安抚一下然后在适当的时机让于禁退休就算圆满收场了。但曹丕毕竟还欠些火候,他要表现出英迈之君的度胸和手笔,又勇敢地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拜为安远将军,欲遣使吴。”对于曹丕的这一决定,《太平御览》有一条记载又进行了补充:“昔汉高祖脱衣以衣韩信,光武解绶以带李忠,诚皆人主当时贵敬功劳效心之至也。今赐将军以魏王时自所佩朱及远游冠。”

但是曹丕毕竟是个睿智的人,他立刻就醒悟出上了孙权的当!

第一,于禁被授予的安远将军在曹魏九品职官系统中是武将第三品的级别,居然和襄樊之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徐晃处在同一官阶,而且同时享受了恩典。于禁败军之前五良将是一个品阶,但于禁有了败军投降的不光彩记录,此次归来即使复官,也应该比徐晃等低若干品阶才对,因此,曹丕这里便有了赏罚不明的破绽。

第二,论资历于禁确是元勋级的,但曹丕置于禁投降的污点于不顾,在这篇诏书中,将其与汉高祖的开国功臣韩信、光武的创业元勋李忠相提并论,这对于加入曹操阵营略晚、但战绩骄人的将领如徐晃等显然是不公的,这是曹丕的破绽之二。

第三,曹丕给于禁的“远游冠”也不是一顶随随便便的帽子,《后汉书·舆服志下》中说,远游冠是汉诸侯王级别所戴,和天子所戴通天冠的区别只是没有“山”和“述”这两种装饰。于禁得到的居然是这样一顶诸侯王才有资格戴的大高帽儿!不过,据《宋书·礼志》记载:“汉魏遣使冠诸王,非古典。”由此观之,汉魏使节戴诸侯王的远游冠这一惯例似乎并非始于曹丕,但是曹丕将曹操当年亲自戴过的赤绂、远游冠赐给于禁,意义又有所不同,这对于禁不能不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殊荣,也是曹丕的最大破绽。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曹丕起初对于禁还不失体统,但随后给了他过多的殊荣,这恰恰中了孙权的下怀,如此对待败军投降的人,徒使功臣良将蒙羞寒心。

曹丕的收场

曹丕虽然醒悟,但下诏封官赐冠已是覆水难收,任何补救方法必须是不动声色而且不能和自己先前做出的决定矛盾,于是他想到了画陵屋以辱之的方法。于禁毕竟是个耿直的武人,他看到那幅壁画后便羞愧发病而死了。

对于孙权,曹丕也做得不露声色,他赠送孙权两匹宝马,并体面地写信给孙权说:本来是想让于禁给你送去的,但是又想将军可能盼着早日得到,于是就交给徐盛了。弦外之音是,仲谋你就别惦记于禁了。

就这样,孙权与曹丕的暗中斗智悄然落幕,而于禁却做了无辜的牺牲品。

选自《传奇故事·百家讲坛》2011.4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