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地理学害惨了项羽

 
不懂地理学害惨了项羽
2016-12-16 09:32:06 /故事大全

秦朝末年,群雄并起,楚汉相争,骁勇善战的偶像型领袖项羽最后输给了喜欢耍无赖的刘邦,被迫乌江自刎。这段传奇千百年来为历史学家、文人骚客们争论不休。有人说,西楚霸王项羽在战场上鲜有败绩,但由于不懂地理,注定了他最终失败的命运。

分封天下的地理考量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以后,原来被秦始皇扫灭的六国贵族们纷纷趁势而起,短短两年之内,秦与六国对抗的后战国局面再一次出现。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击败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坑杀20万秦卒,威震天下,俨然成为各路反秦军的首领。

当时六国贵族们很多已经据地称王,在秦王朝的威压下战战兢兢活了十几年,他们盼的就是光复旧国的这一天。项羽想要自己立刻当上一统天下的皇帝是不可能的。他必须分封天下,可是具体如何分封,却大有文章可做。就项羽而言,既然由自己掌握分封权,就应该选择最佳空间位置,削弱诸侯实力,造成相对优势,为今后荡平地方割据铺平道路。他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他把天下划分成18个王国,想方设法打击、削弱、剪除自己称霸天下的竞争者,培植忠于自己的嫡系部队,加强自身力量。富庶的齐国故地分为三个小块,燕、赵各分为两个小块。六国贵族所占的分量已相当弱小。项羽实际上是通过“分封”造成“分裂”来削弱各国的割据势力,以便日后各个击破。

更狡猾的是,项羽经常封一个旧贵族当王,然后把这个旧贵族手上的得力大将也提拔上来一两个,把旧贵族的原有封地划出来一块,封给这些将军们。这一招虽然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很阴损,因为要分裂一个本来很团结的团队,只需要在论功行赏升迁的时候稍微上下其手一下,很容易就四分五裂了。

如张耳与赵王歇,原来君臣相敬如宾,相濡以沫,项羽把赵王歇的封地划给了张耳,把赵王歇迁到代地,张耳与赵王歇的关系迅速破裂,开始勾心斗角,互相牵制,无法对项羽构成威胁。

一厢情愿困住刘邦

劲敌刘邦被排挤到偏僻的西南,分给他巴、蜀和汉中三郡。项羽是这样想的:巴蜀为旧秦流放罪人之地,其开化程度应该低于关中及东部地区。而且刘邦的部下都是江苏人,一定更不愿意久留于此,大批逃亡势必发生。实际情况正是如此,韩信就曾经想要离开,幸好被萧何及时追回来,留下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所以刘邦封在这个地方一定会被困死。

为了将刘邦封闭在这个角落里,项羽在刘邦的东面铸就了两道屏障,一是让章邯等三个秦军降将分治关中。关中沃野千里,是王霸之资,可惜项羽坑杀了20万秦卒,又屠了咸阳,失了秦地的民心,自己在那里是呆不住了。分给这三个降将,一方面可以让三个人互相制衡,不至于尾大不掉;另一方面,这三个秦军降将在秦人眼里是叛徒,他们唯一的权力依托只能是项羽本人的支持。所以项羽这么一封,比用自己人效果还好。项羽还不放心,又把魏王豹移到河东郡,改封为西魏王。从历史上看秦国正是因为拿下河东郡才走出函谷关,与六国竞逐。把魏王豹放在这里可以阻挡关中的发展空间。

从项羽的部署来看,是要将刘邦封闭在西部一隅,以三秦降将和魏王豹阻挡其东向,为的是争取时间,首先平定东部半边江山,然后回师西部,完成统一大业。

项羽自己则号称西楚霸王,占据楚地的9个郡,以彭城,即今江苏徐州为都。秦始皇分天下为36郡,项羽占了四分之一,不仅如此,他后来还杀掉了韩王成,把本来属于韩王成的颍川郡也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实际控制了10个郡,而南方三王都是他的亲信,河南王、殷王势力弱小,因项羽才得封王,所以中原一带也号令无阻。不难看出,项羽阵营的势力范围十分壮观,足以使任何欲有异动的诸侯国不敢轻举妄动。

没成想送给刘邦一块肥肉

项羽打算得很美好,可惜现实与他的想象大相径庭。

在项羽的心目中,巴蜀是秦朝流放罪犯、地僻山险、愚昧落后的地方,但实际上经过历代秦王一百多年的开发,尤其是修建了都江堰以后,已变成富饶的天府之国,农业、手工业、冶铁业都很发达,曾经以大量的人力资源及取之不尽的粮食等其他军用物资,有力地支持了秦始皇的统一大业。不仅如此,巴、蜀地理形势也很特殊。四周高山布列,中间平原宽广,陆有剑门之障,水有三峡之险。东扼长江,实为吴楚咽喉;北走秦岭,可以直捣秦陇肘腋。军事上可攻可守,是良好的战略后方基地。后来三国时候,刘备正是听了诸葛亮的谋划,占了巴蜀,才拥有了三分天下的实力。所以项羽等于亲手将一块肥肉送给了刘邦。在后来的楚汉战争中,刘邦屡战屡败,消耗很大,但是有巴蜀地区源源不绝的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供应,总能够迅速恢复。

不过占了巴蜀只能说是拥有了自保的基础,要想争夺天下,必须进一步拿下“形胜甲于天下”的关中地区。三国时候的诸葛亮屡次兵发祁山,试图谋取关中,可惜都失败了。这就注定了蜀汉只能偏处一隅,最后被消灭。项羽坚决不让刘邦做关中王是对的。可惜他派章邯等三秦降将把守关中却大大失策,在关中百姓眼中,章邯等人就是出卖秦国的叛徒,而刘邦最早攻入关中时的“约法三章”,秋毫无犯,则给他们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人心向背可想而知。不久,刘邦就来了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连续作战,分兵略地,迅速占领关中,从此奠定了夺取天下的胜势,

项羽最大的失策是留给自己的那块地方──彭城。彭城即今徐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但周围无险可守,实乃四战之地,一旦遇有战事,便会四面遭敌之牵制和骚扰。从经济方面看,彭城与淮、泗地区自战国以后虽逐渐开发,但未辟荒芜之地很多,水患不断,远不如关中优越,交通运输更难与关中相比。这一带的河流不仅流量少,冬季易干枯,向西逆流而上,运输多靠人畜,费时费力,十分不便。

整个楚汉战争,大战七十,小战四十,项羽常胜,却军力日衰,刘邦常败,实力却不见削弱。只见刘邦攻入彭城,不见项羽再入咸阳,这种令人困惑的现象正是地理因素造成的。

选错了战场

分封不当是战略地理上的错误。真的在战场上刀兵相见的时候,项羽对战术地理也考虑不周。

汉二年四月,刘邦乘项羽镇压齐地反叛,进占彭城,项羽随即回师救援,大败汉军,刘邦退守荥阳,双方在此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足足打了两年零四个月。

屡屡一溃千里的刘邦为什么会在荥阳这个地方与项羽抗衡这么久呢?荥阳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一个易守难攻之地。河南从荥阳以东是一马平川的豫东平原,以西是丘陵和山脉,荥阳处在东部平原和西部丘陵山脉的分界线,特别容易组织防守,所以刘邦才能深沟高垒,与项羽对峙,如果战败就往深山险阻的地方跑。项羽的军事才能,在险恶的地形中不能自如地施展,一直没能前进。

这里有秦时所建的关东最大粮仓──敖仓,足以解决汉军粮食问题,更重要的是北面有黄河自西向东流过,交通非常便利,关中、汉中和巴蜀的兵员、物资,亦可顺流而下,随时补充前线。

战场是否有利,对战役、战斗影响甚大。聪明的将帅,无不竭力避免在不利的战场上与敌交战,又千方百计地迫敌在有利于己的战场上决战。然而,项羽似乎并不懂这其中的奥妙。很显然,在这里与汉军决斗,战场极为不利。然而,项羽却屯兵坚城之下,死拼硬打,旷日持久终于由强而弱,一步步走上了失败的道路。

决定项羽命运的固陵之战,战场仍然对他很不利,因为自固陵(今河南太康南)至垓下(今安徽灵璧南沱河北岸),不仅全是平原旷野,毫无险阻,而且河道纵横,湖泊、沼泽很多,既不利于以少击众,亦不利于骑兵驰骋。在这样的战场上,以骑兵为主的楚军难以发挥优势。项羽本人最后因陷于大泽中而被汉兵追及的事实便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项羽如果聪明的话,他应趁汉军在固陵暂时失利而坚壁自守时迅速脱离接触,撤向安全地带,以保存实力,整军再战。然而,项羽临危无决,滞留不退,使刘邦得以从容调集优势兵力,将其迫于垓下全部歼灭。

项羽在分封天下的时候是很动了一番脑筋的。可惜他的判断却把自己送入了最为不利的境地。他尽管勇猛无敌,却不知道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战场,最终被屡战屡败的刘邦逼得乌江自刎。《史记》上说,项羽小时候不愿读书识字,说:读书只要能用来记姓名就足够了。从本文来看,如果他读过几本地理学的书,也许就不会是这个下场了。

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