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人的“烽火戏诸侯”

 
骗人的“烽火戏诸侯”
2016-12-16 09:39:26 /故事大全

一直以来,“烽火戏诸侯”的典故都是这样讲的:西周最后的王叫周幽王,他有个爱妃名叫褒姒,长得非常美丽,但却是个冷美人,从未“开颜一笑”。为博美人一笑,一天傍晚,周幽王带着褒姒登上城楼,命四下点起烽火。临近的诸侯看到烽火,便风风火火地领兵赶到城下救援,却见城上灯火辉煌,鼓乐喧天。一打听才知是如此的荒唐事儿,众诸侯敢怒不敢言,只好气愤地收兵回营。褒姒见状,果然淡然一笑。事隔不久,周幽王废了申后,让褒姒做皇后,申后的娘家申侯于是联合西境的游牧民族犬戎来攻打周幽王。周幽王点起了烽火,但各诸侯以为他故伎重演,没人派兵来救,结果都城被攻破,周幽王被杀死,西周从此灭亡了。

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褒姒是个苦命弱女子

褒姒到底是什么人呢?《史记》记载,她是贫苦出身、从小被父母遗弃的一个女婴,后来被一位姓姒的大人抱养。《东周列国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来形容褒姒:“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可见褒姒的确很美。她14岁时,几经辗转进了宫中,成为太子宫、也就是后来的周幽王的妃子。对于二者的感情,《史记》中写道:“太子宫非常喜欢褒姒,二人恩爱缱绻,生下了儿子伯服。伯服聪明伶俐,十分可爱。”

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褒姒并非是半路杀出的“小三”,抢了谁的王后宝座,而是周幽王做太子时就已经入宫,并成为太子妃的,两人非常恩爱。“褒姒生子伯服”就说明伯服是大儿子,因为古代人名中的伯、仲、叔、季是代表此人排行大小的。“伯”者,老大也,亦即兄弟群中的大哥,既然褒姒是周幽王妻妾中的年长者,而她的儿子又是长子,那么她理应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妃。

可是为什么后来当上王后的却是申后而不是褒姒呢?原来,当时的申伯是周幽王父亲周宣王的娘舅,他在朝中势力很大,经常干预朝政。他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提出要把女儿嫁与太子宫。宣王对申侯唯唯诺诺,自然一口答应了,于是太子宫只好在父亲的压力下违心娶妻,他同申后这个蛮横的侯门女关系一直不佳,结婚后许多年才生下了儿子宜臼。

王后废立真相

后来,宣王去世,宫登上了王位,即幽王。他打算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可是,申伯的儿子申侯以褒姒出身寒门为由,坚决反对立她为王后,更反对把她的儿子伯服立为太子。当时的申侯在朝中党羽众多,而且当初周宣王为了巩固对南方的统治,将自己的舅舅申伯的封国迁到了“谢”(今河南南阳)这一战略要地来拱卫京畿,这个位置正好堵在西周都城镐京(今西安市西北)和远方的东方诸侯之间,所以一旦爆发冲突,申国可以在关东诸侯赶到之前直取京城。于是,在申侯的胁迫下,幽王只好违心地暂时立申侯之妹为王后,立宜臼为太子。

后来,周幽王经过多年的准备,并且得到了自己叔父郑桓公的鼎力支持,于是决定和申侯公开决裂,毅然“废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嫡长子继承制对于周王朝维护统治秩序意义重大,周幽王废后以及改立太子必须是有礼制依据的,否则一旦“违礼”关东诸侯绝不会坐视不管。周幽王宣布“以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之后,各地诸侯特别是有“周礼之邦”之称的鲁国根本就没有发难。要知道,鲁国是周公的封地,正是周公当年定立下周朝所有的规章礼仪,因此鲁国一向被认为是最有道德权威的诸侯国,连鲁国都没有过问这事,说明周幽王此举没有违背正统。

由此可见,幽王封褒姒为王后和伯服为太子并无丝毫的过错,只不过出身“弃婴”的褒姒,没有像申后这样强大的社会背景罢了。

烽火亦非“戏”诸侯

而且,只凭常识,我们就会发现“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里存在许多漏洞。例如故事中提到,褒姒在幽王举烽火的当晚就因看到前来勤王的各路人马的慌乱场面而嫣然一笑。可实际上,当时镇守边疆的诸侯国鲁、齐、秦、燕等与拱卫京师的诸侯国虞、虢、唐、郑等距离镐京远近不一,例如虞国距镐京约206公里,唐国(晋国前身)距离镐京近280公里,郑国距镐京380余公里.卫国距镐京约400多公里,而鲁、齐、秦、燕等国就更远了。而以当时的交通条件,部队从调动、集结、备粮、行军,直至最后赶到镐京,近的少说也要十天半月,远的大概需要三五个月,根本不可能一个晚上就兵至城下,更不可能同时到达。因此,要想看到故事中的场面,除非幽王和褒姒在烽火台边野营露宿等候几个月。

再说烽火台,当时可还没有修筑长城,即便是最近的诸侯国也隔着上百公里,不大可能瞅见骊山烽火台上燃起的火警,更不用说其他诸侯国了。实际上,骊山上的烽火台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子,是用来让诸侯国前来勤王的。它只不过是王畿以内的战警,如同三国时关羽在长江沿岸设立的烽火台一样,只能对内起到敌情预告的作用。

当时周天子的军队主要是三军──西六师、东八师和殷八师,西六师驻守在都城镐京一带,也就是今日的陕西西安附近,守卫周王朝的本土,骊山烽火台主要是调动这些王师协同作战或者进行操练演习的。更重要的是,骊山之役是幽王主动讨伐申国,根本用不上什么预警。即便幽王真的点了烽火,那也只能是在讨申战役前调动王师之用,跟戏弄诸侯并无干系。

所以说,“烽火戏诸侯”所述的故事并非历史的真相,真相是周幽王为了摆脱申侯对朝政的把持,而向申国发动的一场战争。而申侯则为了帮自己的外甥宜臼(后来的周平王)夺取王位,联合西境的游牧民族犬戎攻击幽王,这本质上是一场权力和利益的争夺。只不过由于幽王低估了对方的实力,没想到当自己全力在东南方向对申国用兵时,申侯联合西面的犬戎攻击了他空虚的后方,从而被前后夹击,死在了骊山战场上。

在这个流传几千年的子虚乌有的故事里,褒姒非常冤枉,她只是个美丽、善良,而且因为现实的残酷而变得有些冷漠的苦命弱女子,同周幽王之死以及西周的灭亡并无半点联系。她之所以被后世说成是亡国妖妃,被不断地妖魔化,是因为最后获胜并成为所谓“正统”的是申侯以及申后的儿子平王。这种可笑的黑白颠倒在中国历史上层出不穷,夏有喜、商有妲己、吴有西施、唐有杨妃……酿成多少红颜的千古奇冤。

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2011.2

所属专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 诸侯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