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公主最悲剧

 
明朝的公主最悲剧
2016-12-16 09:48:45 /故事大全

在古代,生于帝王之家的公主们常常被当作政治外交的筹码,远嫁异国他乡。西汉和盛唐时期,皇帝为了“和亲”,隔三岔五就会送出一两个公主。

而明朝却反其道而行,不仅不实行和亲政策,而且还严格规定公主不能嫁给身份地位较高的文臣武将子弟,只能下嫁平民。此举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权贵攀结皇亲,干涉朝政,但朱元璋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样做不仅毁掉了公主的幸福、丢弃了和亲外交的筹码,而且导致宫廷权力的天平失衡:虽然内亲外戚干政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宦官专权却异军突起。

公主“下嫁”毁人幸福

朱元璋初定江山后,为吸取前朝教训、防止内亲干权,规定公主只能“下嫁”庶民,不得嫁给文武大臣子弟;被选中的驸马享受朝廷俸禄,但不能干预朝政;其近亲也不得出仕为官,已为官者必须退休回家。

身为金枝玉叶的公主,竟然要“下嫁”平民,可以说是开历代的先河。中国自古讲究门当户对,这是基于双方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成长环境决定的价值观、人生观。但朱元璋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以政治目的为出发点,一厢情愿地将公主嫁给平民,以致导演了不少悲剧。

安庆公主就是其中的受害者。在一次殿试中,朱元璋看中了穷人出身的新科进士欧阳伦,把自己的女儿安庆公主许配给他,欧阳伦感觉好像天上掉下来一个馅饼,喜极而泣。可是他没想到明朝规定驸马不能干预朝政,只是一个没有晋升空间、享受朝廷微薄俸禄的闲官。

后来欧阳伦知道自己不能在朝为官时,才知道自己吃了大亏:成为驸马等于自毁前程。欧阳伦后悔莫及,想到好不容易中了进士,却变成了无所事事的驸马,无法博取功名前程,施展自己的抱负才能,,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与安庆公主的关系极为紧张,经常为小事发生争吵。后来,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以及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财富欲望,欧阳伦公然违抗朝廷禁令,私营茶马生意。事情败露后被铁面无私的朱元璋赐死,而安庆公主也随之郁郁而终。

更为糟糕的是,公主“下嫁”政策一出台,民间男子争当驸马,成为明朝一道独特的风景。由于官府和民间脱离,皇家又高高在上,如何了解、挑选驸马呢?由于没有科学的鉴定方法,只能靠口碑相传和他人推荐,离皇帝最近的宦官就成了为公主牵线搭桥的“媒人”。在这种情况下,遇到道德品质良好的宦官,他自然会尽心尽力为公主挑选一个称心如意的驸马;倘若遇到一个唯利是图的小人,就会从中以权谋私,给民间骗婚之辈大开后门。

万历十年(1582年),万历皇帝的亲妹妹永宁公主要选驸马。北京城有个姓梁的富豪,认定这是个攀龙附凤的机会,便使尽手段,贿赂大太监冯保,让梁家子弟梁邦瑞参与驸马的“海选”。经过重重审查,梁邦瑞在冯保的运作之下最终中选。而实际上,这个梁邦瑞早已重疾在身、病入膏肓。大婚的时候,他在婚礼现场大流鼻血,连婚袍都被染红了。可是收受了梁家贿赂的太监们,眼见事情要败露,急中生智,撒谎说:“大婚见红乃是喜事。”于是,众人连骗带哄,硬是把永宁公主推进了梁家大门。新婚刚满一个月,梁驸马便一命呜呼了,永宁公主寡居了数年之后也抑郁而死。

“下嫁”公主导致宦官独大

宦官由来已久,《春秋》、《左传》里面就有相关记载。那个时期的宦官,主要功能是伺候君王及其家族的衣食住行,兼负后宫嫔妃和宫女的管理侍从工作。由于长期呆在帝王身边,不久便成为了皇帝的亲信,双方关系极为密切。这种关系让宦官深受皇帝器重,各王公大臣要想巴结皇上,必须经过宦官这一关,宦官的地位也因此日益显赫。

而到明朝,这种情况更加严重,皇帝几乎唯宦官是从。明英宗时期,北方的瓦剌不断骚扰明朝北方边境,英宗宠信的宦官王振想耀武扬威,名留青史,于是极力撺掇英宗亲征。其实这时朝廷的主力都在外地作战,一时难以调回,因此朝中大臣都劝阻英宗不要亲征,但最后英宗还是听从了王振的建议,临时拼凑了20万大军,浩浩荡荡开始亲征。结果一败涂地,英宗自己也落得个被俘的下场。而明末宦官魏忠贤更是权势熏天,专断国政,宫廷内卫更是在魏忠贤的掌控之下,他的一句不满甚至能废掉宫廷嫔妃。纵观整个明王朝,几乎每一代帝王身边都有这么一个强权的宦官,而几乎没有什么别的势力能与其相互制衡。

众所周知,明朝的宫廷嫔妃都是由民间选秀得来,身份地位不高,娘家势力有限,就连皇后、太后也是如此,因此外戚很难干预朝政,更谈不上与宦官较量,而皇帝的内亲中,大部分兄弟子孙都被分封到异地,基本不干涉朝中事务。在这种情况下,公主与权贵的组合本是制约宦官的最佳良方,但朱元璋尽力清除干政的一切可能,让众公主“下嫁”,却没料到其后世的宦官同样能干政。权力制衡的失调最终导致宦官独大,一直困扰着整个明王朝。

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

朱元璋即位后,曾明确表态,天子守国门,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这种“三不”的强硬对外政策虽然满足了汉族人民的强烈自尊心和自豪感,但注定了民族多灾多难。其实,主动和亲是拉拢民族关系的最佳手段,这一点在西汉、唐朝都得到了充分印证。但朱家王朝却不信这一套,他们宁可将公主下嫁平民也不愿尝试和亲政策,结果可想而知,常年的对外战争耗尽了国库,统治者不得不搜刮民财,最终引发农民起义。那么,明朝对外的几次战争是否必要呢?能否用和亲政策解决呢?

明朝对瓦剌、鞑靼等蒙古旧势力的战争,历经几代君王,始终收效甚微。明成祖五次亲征,连他们的主力位置都没有摸清楚,空耗了无数军饷;明英宗率领禁卫军亲征,结果在土木堡惨遭俘虏,明朝的政局也随之发生重大变故。反观西汉、唐朝,和亲政策不仅促进了民族团结,也使少数民族在与中原的交流中走向了繁荣。倘若朱元璋一开始就尝试和亲政策,结果也许会不一样。其实,瓦剌曾要求与明朝和谈,一度显示出弱势地位,但明朝并没有理睬,而是继续对其进行穷追猛打,结果不仅没能彻底消灭瓦剌,反而掏空了自己,不得不说是一处败笔。

纵观整个明朝,公主不是早天就是婚姻不幸,更有甚者,几百年间,明朝几乎没有形成任何内亲外戚力量,使得宫廷内宦官势力独大。不仅如此,宁可将公主下嫁平民也不和亲的态度又让明朝走向穷兵黩武不能自拔,耗尽了国家的元神精气。因此可以说,整个大明王朝,在公主这步“棋”上的确是下错了。

选自《大科技》2012.4B

所属专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 公主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