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斤军粮闯日军封锁线

 
千万斤军粮闯日军封锁线
2016-12-16 09:51:03 /故事大全

1940年6月,冀中终于迎来夏粮大丰收。

冀中军民刚从百年不遇的大灾中缓过气,听说路西根据地缺粮,立即拿出1900万斤粮食,约占当年冀中征收公粮总数的1/5。

在和平年代,把这么多粮食集中起来,从平原运往山区,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何况在战争年代,还要经过日伪重兵把守、严密封锁的平汉铁路。

当年,平汉铁路以东,叫“路东”;平汉铁路以西,叫“路西”。过平汉线,叫“过路”。日本人把平汉铁路看成自己的大动脉,在铁路两侧挖有两丈深、两丈宽的“护路沟”,每隔两里地设一座岗楼,装甲车不断地在铁路上来回巡逻。

这么多粮食要过路,这出戏怎么唱?

武装运粮

当年,冀中军区动用4个主力团以及大量地方武装,承担这项任务。这出戏有“文唱”,有“武唱”。

“武唱”的场面很壮观。几位参加过运粮的老人,至今记忆犹新:

1941年开春,区里下来指示,叫各村挑选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再次向铁路以西背送公粮。我们都是二十二三岁的小伙子,又被选上,最后选了二十六七名膀大腰圆的小伙子,由村武委会主任李文法带队。

走前,大家检查应带的东西:口袋一条、绳索一条、针线包一个、饭碗一个,有的人不带口袋,而带一条新粗布单裤,背起来得劲:扎紧两个裤管,装上小米,绑好裤腰口,往脖子上一套,走路稳当又省劲。

背粮的人,以村为单位,去粮库装小米,每三个人分装一口袋,每人40斤。背到路西,三个人的小米灌满一口袋,就算如数完成任务。

太阳西沉,运粮大军出发了,成五路纵队,朝正西偏北方向前进,约有两万人。这些人行进的脚步声,像刮大风,像不断音的闷雷,如果在夜间,能传出很远。

慢慢地,天黑下来,队伍来到铁路边。此处有一个道口,白天有敌人的岗哨,晚上撤回。南北几里处有敌人的护路岗楼,已被县大队包围,以掩护运粮队伍通过。

人们正要冲过铁路,忽然从北面开来一辆装甲车,敌人已经发现异常的动静。

“原地蹲下,不许动。”前边传下命令。

突然,铁甲车上发射一颗照明弹,接着,发射几发炮弹,在远处爆炸,又用机关枪乱扫一通。

看来,今夜的路过不成了。指挥人员决定队伍撤回宿营地。

遭遇敌人的装甲车,是一次意外事情,两万多人不能久待,领导让大家回家,听候指示。

半个多月后,我们参加了第三次运粮。人们在夜里跨过铁路,到了目的地,把粮一倒,扭头就走,一刻也不停留。

从村民的叙述中,我们不难想象,武装运粮是一项多么庞大、多么艰苦的工作。

一位在冀中后勤部门工作的老人说:“向山区运粮,是一项复杂、艰苦的战斗任务。每次运输,要把上千万斤的粮食集中到路东的集结地,利用夜间通过铁路封锁线。每人携带干粮,没有水壶一类用具,在铁路两侧十里至二十里的距离内都是小跑。发生战斗情况,更是紧张。仅口渴一事就很难克服,途经的死水坑都喝干了。”

巧过铁路

“武戏”虽说过瘾,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能“文唱”最好还是“文唱”。当年在九分区工作的一位老人,回忆起1940年组织运粮的经历。

当时,夜深,月牙高挂,繁星眨眼。

我抬头观察前面,路基像一堵墙挡在前面,左右两边立着的炮楼枪眼里闪出灯光,忽然从北面传来隆隆声,一个老乡贴着我的耳朵,说:“巡逻车来了。”

果然,一个黑家伙顺着铁路开过来,震得地皮直响。车上架着探照灯,刺眼的白光不停地在扫射,其实,敌人什么也没有发现,轰隆轰隆地过去了。

“团长命令,开始行动,一定要在下一趟巡逻车开来前过完。”通讯员跑来向我传达命令。

我刚要叫老乡扒护路沟,忽听有人怪里怪气地唱道:“提起那张老三,两口子抽大烟……”

原来,炮楼里的几个伪军出来查路,难道等他们过去再行动?每秒钟都像金子一样宝贵,如果不在两小时内过完,巡逻车开过来就麻烦了。

这时,王老汉迎上去,说:“老总,大黑天,又这样冷,出来干啥呀?”

“为人不当差,当差不自在,管什么冷不冷的。你是干什么的,看路?”一个伪军吊儿郎当地问。

“可不,太冷了,我有酒,咱找个避风的地方喝一盅,暖和暖和。”王老汉真的掏出一瓶酒。

“有酒,太好了,我们先回去喝,一会儿来看你,兄弟们,回炮楼喝酒去。”那小子带着人往回走,嘴里还哼着京戏,“孤王酒醉桃花宫……”

不一会儿,炮楼里传出“八匹马呀,三星照哇”的猜拳声。这时,王老汉跑到跟前,压着嗓子说:“同志,干吧。”我随即告诉平沟队:“动手。”

平沟队按分好的工段干起来,不到半小时,二里宽的正面,开出十几个路口。紧接着,运粮大军分十路纵队,悄悄地上了封锁线,像决堤的洪水,滚滚向西流去。

一转眼,两个小时过去了,又一趟巡逻车过来了。两千人的运粮队,已经全部过了封锁线,王老汉也按照计划,被绑在电线杆上。我担心老汉的安全,带着几个战士,趴在路西的坟地里,如果情况不妙,打算就地接应。

巡逻车里的敌人发现情况不妙,刹住车,跳下十几个鬼子和汉奸。他们把王老汉解下来,问:“过去多少八路?”

“不得了,有好几千人。”王老汉回答。

“你怎么不去报告?”

“老总,你看我能动吗?”

“你怎么不喊叫?”

“嘴里有棉花,能喊出来吗?”

敌人一听,骂也不是打也不是,埋怨一阵。

既然是“武唱”为主,难免有伤亡。为了运送1900万斤粮食,一共动员62万人次,其中,有260余人伤亡。

冀中军民就是这样,用汗水、智慧、鲜血,甚至生命,把粮食运到路西。

多少年后,聂荣臻仍然忘不了冀中人民对山区根据地的支援,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冀中群众给山地军民送粮的场面,是很动人的。大车拉,小车推,扁担挑,趁着黑夜,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封锁沟,把粮食运到山区。这感人的场面,是很让人心头发热的。”

选自《鬼子进村》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