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有座名山——望儿山,台湾某海岸有座名崖——望母崖。望儿山与望母崖之间有着一段令人肝肠寸断的传说故事。
相传在明朝嘉靖年间,朝廷有一位殿阁大学士,名叫轩辕林秀。此人正直刚毅,敢于藐视权贵,从不谄媚逢迎,直言敢谏。他特别敬仰明朝的着名清官——海瑞,积极支持海瑞推行清丈、平赋税、打击贪官污吏,并屡平冤假错案、四方游说、深得民心,轩辕林秀也得到了海瑞的赏识和提携。
明朝嘉靖年间,官场风气腐败,社会民不聊生。轩辕林秀对此十分不满,在嘉靖四十五年,轩辕单独上书,为民请愿。然而,他的书谏不仅被主持国事的阁臣暗中阻止,而且还遭到了宦奸魏忠贤的迫害。
轩辕林秀的妻子周氏(即史料《望儿山传说》中所记载的“古熊岳妇”),此时已身怀六甲。为了避免株连九族,在海瑞的安排帮助下,周氏逃离了京城,日夜兼程,在海上漂流了数日后,逃到了熊岳望海山(清代改为望儿山)下的一小村落,落脚谋生。
第二年,周氏喜得一子,遵照丈夫生前的遗言,为感恩海瑞,遂将儿子的复姓轩辕改为姓海,取名木一。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过着清苦贫寒的生活。母亲昼耕衣织,省吃俭用,供儿子上学读书。周氏时刻不忘丈夫临刑前“教子成才,子承父志,报国救民”的遗嘱,让木一读《孝经》、《尚书》、《中庸》等圣贤书,树立儒家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盼望儿子有朝一日京城中榜。
海木一决心为母亲争口气,一心扎在书堆里。白天念,晚上读,读了写,写了读,一年接一年,历经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海木一学到的知识高如山、深似海,可谓满腹经纶。一年,恰逢京城举行大考,海木一在母亲的支持下决定进京赶考。木一三拜母亲后,与母亲依依惜别,乘船渡海进京赴考,不负母亲的辛苦养育,海木一一举夺魁,中了新科状元,并被御批为杭州知府。大孝子海木一渡海回乡要来接母亲然后再去杭州上任,可天有不测风云,海木一乘坐的木船途经渤海湾时遭到狂风骤雨,木船被打翻,沉没海底。
自海木一走后,母亲日夜思念,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年一年,母亲常常在梦里看见荣归的儿子。白天为了梦想的实现,母亲都要天天登上村后的望海山,远眺儿子归来的帆影。哭啊、望啊,寒来暑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是不见儿子归来的身影。一天,白发苍苍的母亲,凭着那双近似失明的眼睛,又一次爬上了望海山山顶,借着西下的阳光,望啊望啊,年迈的母亲,再也没有走下来,终于化石于山巅,人云望儿山也。
上天大地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天无绝人之路,值得庆幸的是海木一落海后,抓住了一根木桨,在海上漂流了一天一夜,巧遇明朝大将军郑成功的官船,救起了海木一。当郑成功得知海木一的身世后,便将海木一留在身边。1661年,郑成功收复了台湾岛,海木一成为郑成功统率大军的得力助手。1662年,郑成功在台湾病逝,之后海木一又辅佐郑成功之子郑经治理台湾,发展生产,造福百姓。
海木一随军来到台湾后,朝思暮想自己的母亲,梦想回到母亲的身边,可是苦于台湾同胞的挽留,不能脱身。于是,海木一便常常登上临海的山崖,遥望北方,呼唤着母亲。尤其每当看到北去的大雁,更是思绪万千,归心似箭。大雁北飞,雁叫声声把木一的心揉碎。一天黄昏,海木一又登崖北望,不料天空忽然乌云密布,海风骤起,巨浪拍打着山崖,暴雨来临。海木一正要返回,不慎被乱石绊倒,落海身亡。
台湾百姓和守岛官兵为了纪念这位对待百姓如同父母的孝顺清官,将海木一落海身亡的山崖命名为“望母崖”。“望母崖”的传说在台湾广为流传。
望儿山,望母崖,在海峡两岸留下了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