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一天,在西子湖畔的军营,一个行走起来双腿“咯吱”、“咯吱”响的军人,静静地坐在了记者身边。
杨仕春一身戎装,从容的微笑写在黝黑俊俏的脸上,那样的慈祥
“没有腿了,我也要走出精彩的人生。”
杨仕春,双膝以下,没有正常人的血肉骨骼,而是钢做的假肢。
25年前,在那场边境战争中,时任侦察排长的他,失去了双腿。
杨仕春说,当他苏醒过来时,望着裹着一层又一层厚厚纱布的断腿残手,想着才24岁就再也不能重返战场,再也不能奔跑、行走、站立,他万念俱灰,真有一种绝望的感觉。
组织的关怀、战友的鼓励、亲人的爱护,让他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他默默地对自己说,但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自己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身为军人,就要永远做战士,没有双腿也要向着希望走,做生活的强者!
他要迈的第一道坎,就是重新站立和行走。
经过10多次痛苦的截肢手术后,1985年9月的一天,他装上了假肢。
那一刻,他迫不及待地挪到床前,试着慢慢站起来,但才几秒钟,额头上就冒出豆大的汗珠,他跌倒在地。
站起来不容易,走起来更难。当时,一只假肢8公斤重,挪动起来像木偶一样,常常走不了几步就摔倒,没几天,浑身上下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残肢末端磨破了,溃烂了。
每天,医生都要用镊子夹着纱布塞到化脓的伤口为他擦拭脓血。锥心刺骨的疼痛差一点让他放弃。他说,每当这个时候,自己总在心底里打气,顶住,顶住,决不能退下阵来,不能做艰难和痛苦的俘虏!
就这样,他强忍着疼痛,一天接一天地学习站立和行走。9个月后,他扔掉了一只拐杖;13个月后,他把拐杖换成了手杖;25个月后,他终于可以用假肢缓慢地行走了。
学会走路后,他对自己更有信心了。
那段日子里,他反复思考,未来的人生之路该怎么走?是心安理得地接受组织的照顾,还是继续为部队、为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
他的老家福建省松溪县提供团县委、文化局等单位比较轻松的岗位让他挑选,他婉拒了。
杨仕春想到自己在医院的日日夜夜,那些白衣天使用爱心挽救了他的生命,便产生了学医的念头。他选择了学习中医。
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杨仕春没有一点医学基础,加上行动不便,走上学医的路,就是走上了一条荆棘丛生的路。然而,他认准的事,再大的苦也能坚持下去。
当时,他在老家边养伤,边学习。从家里到县医院是段山路,弯道多,坡连坡。那天,他从家里前往医院,下坡时,刹车的弹簧突然断裂,车子失控直往坡下冲去,坡下就是环城公路,路上尽是来来往往的汽车。情急之中,他硬是把假肢塞进飞速转动的车轮里,车被强行停住,人却被摔了出去当他被路人扶起时,脱落的右腿假肢扭得变了形,腿的残端被撕开,鲜血直流
在这条求学路上,杨仕春奔波了4年多,掌握了中医的基本知识。
年,杨仕春回到部队,又开始迈出了新的一步,参加医师资格考试。
他白天到地方医院临床实习,晚上自学高等院校医学系的课程。1994年5月,当他以全省成人高考第三名的成绩考取浙江中医学院时,体重只剩不到5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