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渲染师梅林茂

 
情绪渲染师梅林茂
2017-05-17 11:50:54 /故事大全

黑麦

梅林茂的音乐里有一种“燃”的声音。即便是在二次元的游戏世界。

梅林茂

梅林茂第一次出现在大银幕上,是在上世纪80年代,那是森田芳光改编夏目漱石的电影《其后》,这部电影不多见地将主创人员的影像剪辑在了那个电影的片头,梅林茂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衣坐在钢琴旁边,他梳着分头,眼神里还没有一丝大师的神韵。

这是一部讲述30年代发生在东京的爱情故事片,小林薰、松田优作、藤谷美和子是片中的主演,他们也是那时最热的演员。影片与《小城之春》的故事相似,而男主人公却选择了不同的结局。这是梅林茂第一次与森田合作,在电影中,他用“再会”“情景”“回想”“对话”“模样”以及“弦乐四重奏”等段落延续了导演的情感叙述,他的“收场诗”犹如戏剧,用他擅长的钢琴演奏搭配着重复的弦乐旋律。凭借着这些创作,梅林茂获得了第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电影配乐的提名,由此,由他配乐的电影,常常被评价为如诗的故事。

这是1985年发生的事,距离梅林茂转型不过二三年。此前,他是一名摇滚吉他手,在英国吉他手埃里克·克莱普顿(EricClapton)日本巡演期间担任嘉宾。70年代末,新浪潮音乐风靡日本,他成为EX乐队的成员,或许是这种标新立异的演奏风格,让梅林茂尝试在古典和流行、先锋与传统之间找到了一种带有忧郁的平衡感。

很多年以后,《其后》中的几首曲子出现在了一部名为《一代宗师》的电影中,宫二在雪中孤独习武时,那个熟悉的旋律突然响起,让人联想到这故事背后隐匿着怎样的爱情。

值得一提的是,王家卫电影中的不少叙述方式来自森田芳光的电影,如《其后》《阿修罗》《失乐园》《家族游戏》等,甚至在他找到梅林茂为自己的电影配乐后,仍沿用优雅的长、慢镜头闲笔,在必要时突出一首配乐中的插曲。他甚至愿意重复使用过去的经典电影中的主题曲,来强化故事中的情感。

在選用音乐上,50年代末出生的华人导演有着极大的相似。1958年出生的冯小刚、王朔、王家卫,1957年出生的叶京等人,似乎对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以及埃尼奥·莫里康内的《黛博拉主题曲》(Deborah’sTheme)格外偏爱,这两首曲子都是电影配乐中的经典之作,前者来自科波拉的《教父3》,而后者来自赛尔乔·莱翁内的《美国往事》,两首曲子都具有意大利式的古典旋律和典型的地中海情结,姜文将其运用在《阳光灿烂的日子》,王家卫则插入《一代宗师》中,用法不相上下。而梅林茂的运用,则让王家卫看起来更高级些。这是一种东方式表达,在恢弘的交响乐渲染下,梅林茂喜欢穿插些东方的调子或是太鼓、钢琴、三味线。如果当年的《黑雨》配乐用梅林茂换下汉斯·季默(HansZimmer),想必那个高仓健扮演的松本正弘和松田优作出演的佐藤会少些美国式的呆板眼神。

吉他是梅林茂最熟悉的两件乐器之一,但是他对于这种现代声音的运用却极为谨慎,在日本电影《外事警察》中,为了强调动作电影的紧张感,他罕见地用起了吉他的失真效果,随着鼓点的敲击,金属击打一般的吉他声逐渐融入画面,大量间谍与隐藏在深水之下的恐怖组织成员伺机行动。

王家卫与梅林茂的第一次“合作”是2000年的电影《花样年华》,那时,导演已经钦定了黑人爵士歌手纳京高(NatKingCole)的《也许,也许,也许》(Quizas,Quizas,Quizas),周璇的旧日流行曲和谭鑫培的京剧老生;他也动用了曾在1994年《重庆森林》中合作过的意大利音乐家麦可·葛拉索(MichaelGalasso),仿着铃木清顺的电影《梦二》中的主题曲,创作了主题曲《吴哥窟》(AngkorWat),提琴、小提琴、吉他的沉重,刻意模仿了梅林茂的配乐旋律,使得两个曲子在《花样年华》中前后呼应,并且勾勒出旧上海时期的模样和香港60年代的风情,三拍子、小提琴骀荡,张曼玉的27套旗袍在这音乐的衬托下,在擦肩而过之间,就像赶稿的周慕云手中的香烟,充满孤独。

那是一段亚热带电影时期的起点。陈英雄、王家卫、朗斯·尼美毕达等导演,曾反复拍摄和塑造着中国南方以及东南亚的炎热故事,这是一种近似于让-雅克·阿诺式的奇幻时空,在那个闷热的环境中,雾气和汗水模糊了现实,让镜头变得似乎浪漫、似乎诗意,像博尔赫斯与马尔克斯的混合体。

就像《春光乍泄》里皮亚佐拉(Piazzolla)的弗拉明戈式扫弦,大调《米隆伽舞的三号》,由大小提琴、低音提琴、单簧管与手风琴合奏出凄美的声音,迷离、慵懒、暧昧、缠绵反反复复。那也曾是梅林茂的创作特点,早在1992年的电影《教师夏休物语》中,他用吹奏和凌乱的节奏营造出了一种海风的吹拂,而在前不久的《罗曼蒂克消亡史》中,那首名为《带我去上海》的英文歌曲,充满了冷漠的凝视和杀戮后的倦怠,美国歌手约翰·休斯(JohnHughes)有着类似科恩的沙哑,而梅林茂手中的钢琴在这一刻变得冷静甚至堕落。他刻意地让这首歌曲变得“遥远”,那是旧世界华人逃亡的地方,是一个亦被描绘成金山的角落,它是充满诗意的亚热带,也是远离华人世界南方的南方,它是大陆,也是孤岛,藏着无尽的孤寂。

在1998年的电影《不夜城》里,梅林茂也曾尝试过例如《跳支华尔兹》(TakethisWaltz)这样的拉丁风味小品,只不过那是另外一种情绪,表达着刘健一与佐藤下美的一种追逐。这很容易让人想起设计师汤姆·福特(TomFord)的电影导演处女作《单身男子》(ASingleMan)里同样来自梅林茂的配乐“乔治的华尔兹”(George’sWaltz)。

梅林茂的音乐成就了王家卫的电影语言,但是在他温婉的音乐中,始终有一种近似于“燃”的走向。他的音乐是进行式的,是不断累加音轨的循环,是情绪的重复,有如呼吸,起伏时有动荡,隐藏着爆发。《2046》里,周慕云不再是那个“标准情人”,主题曲里的提琴充满了顿挫,但它仍旧悠长,也足够悠长,除了忧伤,它肩负着刻画人物内心的不安与敏感。影院喇叭中的那些波兰舞曲,用音符诠释着暧昧,仍旧是三拍,仍旧是舞步般的走路,行进的过程中按压着内心的不平,在乐曲《LongJourney》中,小提琴变成了大提琴,音乐被赋予了更多的女性思绪,张曼玉的用一种离别回归了自知的幸福。

在张艺谋的电影《十面埋伏》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同样是中国笛和长笛的运用,编曲上却有着迥异的听觉感受,二组作品就像是对竹与沙的分别描写,一种让人置身中国南部,而另一种却远在西北,这是梅林茂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两次描写,《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大量弦乐让人浸在一股不可逆的历史洪流之中,而《十面埋伏》中的独奏,充满张力,有如破竹之势。

9个月前,梅林茂的名字也出现在二次元世界,他为一款流行的手机游戏谱了音乐。开篇音乐一以贯之,他用几支提琴奏鸣出一种烟雾感,随后用日本太鼓来营造人物的出场。打斗时的音乐则是中国笛的几组旋律切换,梅林茂巧用了音乐的循环来描写格斗时的回合制。比如一首《战斗景色曲》中,充斥着大量的日本传统乐器,三味线、尺八、太鼓、十三弦古筝等。即便游戏配乐,梅林茂最重要的标签仍是东方的古风。

打赏微信扫一扫,打赏作者吧~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